麻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桂枝加附子汤白话文解析经方理论实践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哪儿治得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首先,它是太阳病,却给他发汗了。桂枝汤很温和,所以不称为发汗,用了麻*,让人的汗孔被撑开,汗水流出来,才称为发汗。这个地方其实也不用那么严格的限制是桂枝汤还是麻*汤。因为这跟人的体质也有关系。如果本来就是一个阳气虚的人,他汗一出,就会产生一种脱阳的状态。

然桂枝加附子汤还不是比较严重的脱阳,只是表阳虚的脱阳,真正到里阳都没有了,要用真武汤来救。

这个地方说的比较粗浅,桂枝汤跟麻*汤造成的伤害或者副作用,到底是属于小的,如果将来是大青龙汤的话,那就是边煮大青龙汤,旁边真武汤伺候着,因为大青龙汤发的力量非常强,人会一下子虚掉,要真武汤帮他复原。

姑且照原文来说,发汗一般是用麻*类的药来发,发就可能发过头,这或许也是汉朝时代的庸医所为,张仲景在写麻*汤之后,又连续补足很多条,说明什么样的情况一定不可以用麻*,非常非常谨慎。‘尺中迟者,不可发汗’,‘咽中干者,不可发汗’,很多很多状况。只要里层的能量比较不够的人,绝不会随便给你乱用麻*的。

这个症状,现代不一定需要用到麻*汤也能看得到,曾经有一个人,他大概是用了摇头丸之类的东西,如果我现在回头再想,我就觉得我应该早就发现才对。中医说,一个人如果忽然很生气伤到肝,会隐隐约约看到他的脸绿一下,所以留下气到脸发绿这种话,就是人的五脏有某种病变的时候,不是用肉眼,而是以一种直觉的,就是把脉之后,你也会变得能看气色。就像书中说,肾虚的人脸色发黑,因为肾的求救信号是黑的,可是有些人说,那些洗肾的患者都是惨白啊,不黑的。如果跟他在一个房间,一进门打个照面,你没有仔细看他的脸,你就会觉得他的脸色怎么那么暗沉,就是虽然白,却是一种好像不够亮的感觉,有一个直觉的颜色会掺杂其间。

所以那个患者,只是刚好遇到,他那个脸色已经有一层黑气,让人很难读取他实际上的五官是什么样子。因为有一点头痛,有一点伤风,就开桂枝汤,那个人吃了桂枝汤以后就狂汗不止,靠在一边冒冷汗,我才知道,阳虚,而且真的阳虚到底的人,光是桂枝汤就可以让他脱阳了,还不一定要用到麻*汤呢。

所以发了汗之后,有些人如果阳虚,或者经常吃很多生菜水果的人,用麻*剂,要之外用一点其它补心阳的药伺候着,不然的话,麻*汤一吃,马上胸口开始心悸,那就是心阳不足。

从桂枝汤里,我们就知道,阳气本来从心脏通到血管(当然不是说只有心脏有阳气)汗的阳气是从血液来的。所以汗跟血跟心脏的能量是结合在一起的。发了汗,心阳就虚了,心阳虚它就不足以输布到能量的末端,末端姑且算皮肤的表面,皮肤表面的能量不够了,这个人的汗孔就会全垮掉,它不能够收束它自己。汗水就滴滴答答流出来,那种亡阳的汗就是这样。

前面读桂枝汤医案的时候,也在说桂枝汤治疗一种营卫不和的自汗,那个人莫名其妙,每天下午或者什么时候忽然一身大汗,那个人发完大汗,并不会有那种很虚的感觉。

而桂枝加附子汤的大汗,却是一面流汗一面在气的感觉上面是觉得受损的。然后就是那个汗多而不止,人随着汗水而虚下去的话,那就是合乎桂枝加附子汤症了。这个汤要叫做桂枝加附子汤,不能称之为桂枝附子汤,桂枝附子汤是另外一个篇章的汤,是治风湿病的。

这个‘其人恶风’,如果表阳太虚的话,当然就会很怕风。当然这也在暗示他的感冒也没有好,汗孔全开的这种发汗,风邪出去,打个转就又回来了,很虚的人,汗孔全开的发汗是不会好的,风邪根本就是出门看一看又走回来,没有什么实际上的疗效。

‘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人要有足够的津液润养肌肉,筋才会松。当一个人的津液都随着汗水而亡失,润养的津液不够了,人就会觉得身体紧紧的,四肢有点好像动起来不舒服,觉得绷紧。水分都从汗孔排掉了,当然就没有足够的水分去变成尿了,所以小便就会比较难。这是这个汤大概的主症。

有几个点同学先知道一下,这是中医基本小常识。这种狂流虚汗,我们是称之为“自汗”,不是“盗汗”。盗汗是指睡着了以后会出一身汗,那个是盗汗。盗汗的治法跟自汗的治法是不一样的。

同样是自汗,自汗以后不会特别觉得虚的,是营卫不调的自汗。会让人汗流的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停的,越流越虚的那种感觉的,才是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加附子汤,它到底是一个比较偏于表阳虚的证。将来少阴篇会教到真武汤证,就是有另外让体内的阳气,好起来的方子,所以桂枝加附子汤,不是一个最猛的药,还有更补的药存在。

理论上冒虚汗的人适合用这个方子,也就是不只是感冒,感冒之外这个方子是可以拿来当作冒虚汗的人,调补的方子用的,现在科学中药没有做桂枝加附子汤,大概是4克的桂枝汤科学中药,加上一克炮附子科学中药,每天吃三次,一个礼拜之内就会觉得冒虚汗状况好转很多了。

当然先决条件是,附子是一个补阳气的药,凡是吃补阳气的药,不但生的青菜、水果不能吃,连冷水都不能喝,一定要喝高于体温的水,不然的话,身体在光是代谢一口冷水,就足以让药性里边的阳气用完了。所以不要小看喝冷水这件事情,喝冷水是需要花力气去消化的。

它有一个临床上面非常重要的使用关键。张仲景没有特别讲。“脉浮缓,流的出汗”是桂枝汤证“脉浮紧,流不出汗,又很怕冷,骨头很痛”这是麻*汤证。如果“脉浮紧,又很怕冷,骨节又酸痛,然后又一身大汗”那是桂枝加附子汤证,我们在辨证桂枝汤跟麻*汤分野的时候,它们的中间存在着桂枝加附子汤证。

还是麻*汤的伤寒是没有错,可是因为表阳太虚了,所以汗孔根本关不起来。太虚的人不能够变成麻*汤证,因为要变成麻*汤证,这个人表面必须气还够,他的汗孔才全部能够关起来,才能够变成一个完整的麻*汤证。如果是麻*汤证的结构之下,汗又流得出来,那就要用治疗表阳虚的桂枝加附子汤证,用桂枝汤结构里面加附子把阳气推送出来。

这个中间证同学要记好,有些同学在家里面也会用功,自己读伤寒论。宋本的《伤寒论》留下了一个痕迹,给人一种感觉就是,桂枝汤证加麻*汤证是大青龙汤证,这是宋本的伤寒论有的脉络。可是大青龙汤这个方剂比麻*汤还要猛。所以你要知道出得了汗的麻*汤证,是一个很虚的人会有的状态,通常是桂枝加附子汤证,而不是用大青龙汤。不要以为桂枝跟麻*汤的中间证是用大青龙汤这是一点。

另外一点,《伤寒论》这部书所治的伤风、伤寒,是泛指所有的病毒性疾病。有一种病毒性疾病,我们现在称之为小儿麻痹,多半小儿麻痹的患者,在发烧的过程会出现的状态就是一面发烧,一面怕风怕冷,然后一面全身流汗不止,那个时候其实是桂枝加附子汤证,小儿麻痹如果看证抓得准的话,是可以有机会用桂枝加附子汤拦下来,让他不要残废的。

当然,病毒性疾病我们都是看证,它可能发的时候是桂枝汤证,也可能发的时候是麻*汤证,桂枝加附子汤是病毒感染的时候,很容易经过的一个证型。发高烧,脉浮紧或者脉浮缓,然后全身虚汗不止。这个时候有可能是刚好经过桂枝加附子汤证。如果不会用的话,可能病就会坏下去,救不回来了。

“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的这个证,到底要说他是津液不足比较好,还是说他是阳虚比较好?一个人气不够的时候身体会紧紧的,还是一个人津液不够的时候身体会紧紧的比较对?

在张仲景的药法里面,如果一病人真正是津液不足的话,张仲景会放人参,因为在《伤寒论》里面是拿人参来补充津液的。可是这个方子里面不用放人参。有时候反而觉得放人参是一种挂保险的做法,如果看证看得准是不用放人参的。所以不放人参的意义就是告诉我们,这个人他之所以会有这些津液不足的现象,都是因为他的主轴是表阳虚,所以汗流不止。汗一直在抽,乃至于身上津液会有不足的现象,如果你让虚汗停下来,他身体里面的津液自己就会恢复了,大概是以这样的角度来思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