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面对沃尔玛的低价策略中国供应商该如何应对联商 [复制链接]

1#

面对沃尔玛的“低价”策略 中国供应商该如何应对联商


据解放报道:进入跨国零售集团的采购供应链,尤其是登上沃尔玛这样的“巨舰”,无疑是一件大好事。除了采购量的诱惑,还因为国际零售巨头占据着绝大部分海外市场,沃尔玛占美国零售市场80%以上,家乐福占欧洲45%以上。中国产品欲取得进入海外市场的“通行证”,不选他们选谁? 巨大的诱惑,引得中国各地厂商蜂拥而上,然而这块诱人的蛋糕并不好咽,中国厂商想把它吃下去,必须接受国际买家挑剔的考察和众多竞争对手的挑战。今年4月在南京举行的跨国零售集团大型国际采购会上,麦德龙集团一家就接触了946家中国企业! 进入跨国零售集团采购供应链,不是万事大吉,随之而来悬在中国企业头上其实是把双刃剑。在沃尔玛巨大的采购量和“天天平价”的价格指挥棒下,企业毫无疑问会大规模采购原料、不断加大生产规模,千方百计降低成本。然而,在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如果企业光是从劳动力优势中挖潜,而不是在降低管理成本、营销成本方面下功夫;不是从提高产品的综合竞争力下功夫,而是一味迁就价格指挥棒,“便宜便宜再便宜”,一旦劳动力优势不再显著,那么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随之降低。要是有的企业因此动歪脑筋,转而向其他方面“要”优势,结局就更不妙。河南春都集团在生产规模无限制扩大以后,为了消化由此带来的支出增加,竟然通过产品质量“缩水”来降低生产成本,含肉量一度从85%降到15%,火腿肠变成“面棍”,好端端的企业从此走上不归路。 沃尔玛追求“天天平价”无可厚非,如果中国企业也把“平价”作为唯一战略,沦为“巨舰”们的“廉价仓库”,结局无疑是可悲的。所以,在登上“巨舰”的同时,中国货必须尽早完成从价格优势向产品综合竞争力优势的转型。这方面,海尔集团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海尔家电已经成功打进美国市场,牢牢占领了沃尔玛的货架,然而海尔进入沃尔玛,依靠的绝非单纯的价格优势,在美国市场,海尔冰箱同其他品牌同等容积的冰箱相比,价格属中等偏上,可是,海尔小冰箱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却高达50%,这是为什么?因为海尔在美国坚持“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一贯战略,他们摸准美国市场上小容积冰箱的主要消费群是大学生的特点,独创了带电脑桌的小容积冰箱和带微波炉的小容积冰箱,有了这两件“发明创造”,海尔无须被沃尔玛的价格指挥棒牵着鼻子走,照样可以走遍美国………价廉物美的中国货,让追求“天天平价”的500强之首沃尔玛低下了高贵的头颅,但是中国货若永远只靠“价廉物美”与沃尔玛握手的话,那么中国就永远不能完成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脱胎换骨。亚洲四小龙中,有的成功转型,有的从此一蹶不振,原因也是如此。(吴卫群)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