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重新解读小续命汤的地位 [复制链接]

1#

中医书友会第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作者/陈*红、颜芳等

编辑/张亚娟⊙校对/Dina、霜石

I导读:小续命汤的历史演变中,其地位经历了“升”降”“浮”等不同的阶段,究其原因在于历代对于中风的病机以及小续命汤方药认识的不同步和方解的片面性。所幸,在不断的争论中,小续命汤无论是组方的意义上,还是治疗范围上仍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充实和完善。近代名医赵锡武治疗中风,在脑出血急性期用录验续命汤,李可老师对其更有独特见解。文章虽然有些长,但却非常值得一读。

重新解读小续命汤的地位

小续命汤曾是治疗中风的名方,但因种种历史原因而沉寂百年,虽然近几年对该方基础和临床研究有所深人,但由于历代医家对小续命汤的认识存在较大分歧,使得该方的临床应用至今仍然存在困惑,下面试就小续命汤地位变化及原因作一浅析。

地位之“升”——治外中风,“诸汤之最要”

小续命汤最早记载见于汉魏两晋时期著名医家陈延之的《小品方》。该书内容丰富,在当时具有相当影响,被视为与《伤寒论》具有同样重要意义的经典作品。文中记载小续命汤:“治卒中风欲死,身体缓急,口目不正,舌强不能语,奄奄惚惚,精神闷乱,诸风服之皆验,不令人虚方”,药用:甘草、麻*、防己、人参、桂枝、*芩、川芎、芍药各一两,防风一两半,生姜五两,附子大者一枚。因该方治疗中风效果显著,被当时众医奉为“诸汤之最要”。后由唐代名医孙思邈收入《备急千金要方》,并确定其功用为:扶正祛风;主治外中风之口眼歪斜,筋脉拘急,半身不遂等症。该方治疗中风病在唐宋以前颇为广泛,其重要性也是勿庸置疑的,如《备急千金要方·诸风》就把小续命汤放在治风剂之首,并列有续命汤类方数首,王焘《外台秘要》亦如此排列。显示出小续命汤在唐宋以前治疗中风病的重要地位。

地位之“降”——治内中风,但“速其危耳”

唐宋以后,由于“非风说”及“内风说”的兴起,祛风法治疗中风受到了限制。小续命汤治疗中风的地位不断下降,在影响颇大的《圣济总录·诸风》里仅把小续命汤作为“治产后血虚脑卒中”,而金元四大家的著录中更少见该方的影子。至明朝《普济方·诸风》更认为小续命汤治疗中风是“不治其本”,张景岳认为中风“悉由内伤”,“本无外感”,故用小续命汤治疗中风是“速其危耳”,完全颠覆了该方的作用。

对小续命汤进行最严厉抨击的当属近代张山雷,直接批评用小续命汤治疗中风,是“不可思议”,属“侥幸图功”,谓“小续命汤之治卒中风欲死”,本是附会《伤寒论》之太阳中风,而制此鸿蒙未判之奇方,乃后人之论中风有中经络之一证,又附会小续命汤之可治太阳证,而造此不可思议之病理,要知昏瞀卒中之中风,既非在表之风邪,必非小续命汤之庞杂所能“侥幸图功”。由于张景岳和张山雷在中医界的巨大影响,他们的评论对小续命汤的运用造成了极为不利影响,也是后世对该方忧疑甚至不敢使用的主要原因所在。

地位之“浮”一一通治六经中风,“为中风之基本方”

其实在小续命汤屡遭责问的朝代,仍有不少医家对小续命汤持肯定态度,以明清两代医家为例,他们从小续命汤的成方、配伍含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论述,对该方治疗中风病的效果进行了有力的论证。尤为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对该方的运用范围进行了有意义的探讨,如《医学正传》认为小续命汤蕴含了中风急症宜“标本兼治”的思想,“故本方用附子,以其禀雄壮之资,而有斩关夺将之势,能引人参辈并行于十二经,以追复散失之元阳,又能引麻*、防风、杏仁辈发表、开腠理,以驱散在表之风寒,引当归、芍药、川芎辈入血分,行血养血,以滋养其亏损之真阴……此急则治其标,与夫标而本之之治也”。强调小续命汤可用于中风急性期。《医学入门》曰:“伤寒中风分真中和类中,类中可用牵正散,真中非小续命汤莫属……”《本草纲目》则强调小续命汤要灵活应用和加减化裁,不但筋脉拘挛、言语不利之中风病随证加减可疗,而且脚肿面肿、水泄痨血等证亦可应用,大大拓展了该方的使用范围。

明代吴昆在《医方考》中言:“麻*、杏仁,麻*汤也,仲景以之治太阳证之伤寒;桂枝、芍药,桂枝汤也,仲景以之治太阳证之中风。如此言之,则中风而有头疼、身热、脊强者,皆在所必用也。人参、甘草,四君子之二也,《局方》用之以补气;芍药、川芎,四物汤之二也,《局方》用之以养血。如此言之,则中风而有气虚、血虚者,皆在所必用也。风淫末疾,佐以防风;湿淫腹疾,故佐以防己;阴淫寒疾,故佐以附子”。清代汪昂曾说:“小续命汤……通治六经中风,喎斜不遂,语言蹇涩及刚柔二痉。亦治厥阴风湿……此方今人罕用,然古今风方,多从此方损益为治”,把小续命汤作为治疗中风的基本方,与清代徐灵胎:“续命为中风之主方,因证加减,变化由人,而总不能舍此以立法”观点相同。

清代张璐在《千金方衍义》也说:“续命方,专为中风六经形证而立,以其死生反掌,较之伤寒尤为叵测。盖伤寒之邪,卒然从表而人,非若中风皆由本虚,虚风直犯无禁,且多痰涎内壅,表里纠缠之难于分解也。所以小续命汤虽本《古今录验》,而麻*、桂枝两方皆在其中,以其本虚,必加人参驾驭。麻、桂发越在表之邪,又需附子直入少阴,搜逐在里之邪,不使外内交攻,正气立断,续命之名,信乎不虚。其余川芎、*芩、防风、防己,不过为麻*之使,以祛标热耳。”

清代张秉成对该方也极为推崇,他在《成方便读》中指出:“此方所治之不省人事、神气溃乱者,乃邪气骤加,正气不守之象。筋脉拘急者,筋得寒则收引也。半身不遂者,乘人所禀阴阳之偏盛,气血之盈亏,以致虚邪客于身半也。方中用麻*、桂枝、防风、防己大队入太阳之经祛风逐湿者,以开其表;邪壅于外,则里气不宣,里既不宣,则郁而为热,故以杏仁利之,*芩清之;而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以人参、甘草益气而调中;白芍、川芎护营而和血;用附子者,既可助补药之力,又能济麻*以行表也;姜、枣为引者,亦假之以和营卫耳”。

而近代名医陈耀堂谓中风偏瘫每赖麻桂(《古今名医临证金鉴中风卷》),年程门雪教授也提出在治疗中风时,临证宜加人羌活、独活、防风一类的驱风药。可惜的是,虽然有不少医家已经意识到续命汤在治疗中风病的重要作用,但在江浙医家占优势时期,此论处于劣势,并未引起中医界的太大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