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各半汤的细节辨证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专家在线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

太陽病,發熱惡寒,熱多寒少。若脈微弱者,此無陽也,不可發汗;脈浮大者,宜桂枝二越婢一湯。桂枝二越婢一湯方右七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黃,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还是一样,烧一烧又不烧,烧一烧又不烧,若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宋本说,“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就直接接下去写“宜桂枝二越婢一汤”,这个就有一点怪怪的,因为桂枝二越婢一汤也是小发汗法,它也是会发汗的。

如果只看宋本的话,就要跳着看,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要用桂枝二越婢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是接着热多寒少后面的。然后再如果是脉微弱的人,没有阳气就不可以发汗。这是宋本的陈规,看到这种顺序有错误的条文的时候,读宋本的人会自动把他跳过去。因为宋本是常常讲不可以怎样,最后才补充要用什么方。小青龙汤有一条就是类似这样的,这是宋本的陈规。

我们看桂林本,它是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如果是脉微弱者,那就是无阳,无阳不可以发汗,脉微弱而无阳在病症上面是比较偏少阴病,少阴病的人阳气会弱,脉也会比较微弱,张仲景的书里面有讲说少阴不可以发汗,发汗一定会动经动血,气血会脱离经脉。

桂林本就补充,脉浮大者与桂枝二越婢一汤,桂林本之外,还有另外一个传本,叫作长沙古本,就是湖南古本,里面写“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后面写“宜当归四逆汤”,这里当归四逆汤其实不能说是错,当然细部怎么样用当归四逆汤,将来少阴病再说,但是用当归四逆汤不能说是完全没有道理,临床上有时候可以用。

之前有个二十四条,中间有说“脉微而恶寒,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吐下”这个地方就有一点接到前面二十四条那个还悬而未决的部分。悬而未决的地方就是桂林本的“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就算桂林本没有写当归四逆汤,那也没有关系,等读到少阴篇的时候会找到答案,但是这个程式就拖太远了,所以就不如在这边给一句当归四逆汤,让你知道答案。“此无阳也,不可发其汗”,括弧,详见少阴篇。就是这个症状已经不在现在陈述的范畴之内。

桂林本比宋本多一句,脉浮大者。有脉浮大其实很好,因为脉浮大就会帮我们标示出来为什么要用桂枝二越婢一汤。越婢汤是金匮要略里面的方子,它是用来治风水的,就是这个人身上有风寒之气而水肿,也就是越婢汤是治疗一种急性肾脏炎的。

越婢汤方子是,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五枚。在杂病里面是用来退水肿的,越婢汤跟跟大青龙汤长得很像,张仲景麻黄用得最重的方子就是越婢跟大青龙。大青龙这个方跟越婢汤的使用范围当然有一点点不一样,越婢汤比较是清掉皮肤底下的水,大青龙是把闷在身体里面的热和包着热的寒气,一次把它拔掉,所以要用到那么多麻黄,但是用这么多麻黄会死人吗?当然不会,里面有姜跟枣可以调节,还有就是麻黄跟石膏同用的时候,麻黄就发表力量会变得比较弱。

白术也可以让麻黄变得不猛一些,张仲景用麻黄剂,有很多可以跟麻黄互相产生垂直相消作用的药。

桂枝二越婢一汤,它到底是桂枝汤几分之几,越婢汤几分之几呢。张仲景桂枝汤里桂枝是三两,汉代一两是二十四株,三两是七十二株,桂枝这里放十八株,十八株是七十二株的四分之一,所以它是放四分之一贴的桂枝汤在里面,麻黄也是放十八株,可是越婢汤原来麻黄是六两的,所以十八株是六两的八分之一,所以原则上桂枝二越婢一汤是放四分之一贴的桂枝汤跟八分之一贴的越婢汤。

其它的换算,越婢汤里甘草是二两,桂枝汤甘草二两,桂枝汤里甘草二两的四分之一加越婢汤的二两的八分之一也是十八株,枣子桂枝汤里是十二枚,越婢汤是十五枚。十二枚的四分之一是三枚,十五枚的八分之一是一点八枚,加起来就四点八枚,零头不要了,就放四枚,大概是这个比例的桂枝二越婢一,不用那么细的算。

桂枝二越婢一汤其实长得最像大青龙汤。大青龙汤是麻黄汤跟桂枝汤合在一起的方子,麻黄加到那么重,再加石膏。如果不论药味的轻重,只论药味种类的话,就是大青龙汤里面的杏仁不放,而放芍药,那它的药味就是桂枝二越婢一汤了,就是大青龙汤有杏仁,没有芍药,桂二越一是有芍药,没有杏仁,就一味药的差别。

这个地方要拿白虎汤,大青龙汤跟桂二越一汤来做排比。

白虎汤是出大汗,因为汗孔也没有被封住,病邪转到阳明,拿身体的气当原料,邪气也已经完全热化了。所以没有寒,只有纯热,汗孔都是开的。即发热,又大汗。白虎汤的石膏能把肌肉里面的热退掉,从汗孔丢出去,事情就解决了。不需要什么麻桂之类的。

大青龙汤是肌肉里面在产生阳明病的热,可是表面的寒邪太多,把热整个封在里面出不来,所以大青龙汤是阳明跟太阳共同结合在一起的状况,不能说大青龙汤一定是纯太阳,它里面有阳明的调子在。但是大青龙汤的脉是浮紧的,意味着包裹阳明区块的热的寒气,硬得像保险箱一样,所以脉是浮紧的。寒气的脉紧紧地挡在阳明区块上,阳明区块的热气完全透不出来,所以用了石膏也没有用,还要用很重的麻黄把压住它的一层保险箱墙壁打破,才能够让邪气排除掉。

桂二越一汤,可以说有一部分热是从阳明区块,从肌肉发出来了。可是肌肉外面的太阳区块,没有那么多的风邪寒邪挡,太阳区块的风邪寒邪是一层薄气球的皮,阳明区块的热是吹气球的那个气,所以阳明区块的热,就直接地推到太阳区块来,那个脉就变成浮大了。所以桂二越一在表示的是,病邪就在太阳跟阳明区块的交界,阳明区块因为产热了,然后热会反过来回馈到太阳区块,脉好像被吹气球一样吹起来,在这样一个症状的标示之下,脉浮大者,然后发热恶寒,又热多寒少。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京东月销量好评率98%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39购买

如果是纯粹的麻黄汤证,绝没有热多寒少,而是不管烧到几度,那个人还是要裹棉被说好冷好冷,同样是发热,人主观的感觉不一样,觉得热比较多,寒比较少,那就代表不是完全寒的麻黄汤症,而是里面已经有热出来了。要跟其它很多的汤证一层一层去对比,然后会能够看得出来在很多病的夹缝之中,还存在着桂二越一汤。

当然它还是桂枝汤多,越婢汤少。一方面还是要驱赶外面的风邪,另一方面已经接触到阳明区块而开始产热的那个热,也要把它发散掉,所以桂二越一汤用这样的条文来标它。真的是读起来不轻松,将来还要拿这些条文跟其他的条文参照,学习到都不会搞混了,那才算是伤寒论的功课做得还可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