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不通则痛是因为寒气太重医生找准5大寒症, [复制链接]

1#

万病从寒起,百病寒为先。人生病,多是因为身体有寒气造成的。中医认为,寒气常伤人阳气。就如同万物拥有太阳一样,才得以温暖和生存。人亦是如此,失去了阳气如同失去了太阳,也就缺乏新陈代谢的能力,生命也就走到了终点。

随着武汉的持续降温,寒冷的冬天也即将到来,我们也要为驱寒做准备了。我们常听说宫寒、体寒,也常听到年长的人说身体痛、关节痛之类的,其实这都是因为身体的寒气所导致的。寒气会阻滞阳气的运行,使血流不畅,所以才引发了身体的疼痛,例如关节痛、肌肉疼痛、关节痉挛等,这些都是导致身体开始衰退的征兆。当然,身体的寒也分很多种,不同的部分所体现的病症也会不同。

今天我来给大家讲一下,为什么说肝寒多痛、肾寒多尿、心寒多斑、肺寒多涕、脾寒多湿,和针对这五种症状相对应的中成药如何调,建议点赞收藏!

一、心寒多斑中医讲,心主血脉,脉是血液运行的通路,如果心寒,血脉就会瘀滞,不通就会心痛,身上容易长很多斑,嘴唇发青发紫,这种情况多见是心阳不足所致。

而且心寒的人,心脏受到寒邪的侵袭,这时心阳不足,心就无法推动血液的运行,所以冬天发作的心脏病就是此原因。除此之外,心寒的人对任何事情没兴趣,碌碌无为,无欲无求,有时候,还会表现食欲不振、睡眠不佳等症状。

这种情况下,最好每天吃一点人参、红参,强壮心阳最有效,但也不至于太猛烈。中成药可以吃点柏子养心丸。如果心脏有瘀血,可以吃点三七粉、丹参粉。

平时有时间也可以多多拍打心包经、按摩膻中穴,多晒太阳,少呆在阴冷的地方,多呼吸新鲜空气,拥抱大自然。

二、肾寒多尿正所谓“肾是先天之本”,肾寒则全身都寒。中医上认为,肾和膀胱相表里,膀胱里面的水液需要肾阳的气化才能被利用或者排泄,如果肾阳不足,那么水液就会无法蒸发,全部积攒在膀胱,就会出现尿频,但是这种尿频不是少量多次频繁有尿意的那种,而是尿很多,清晰如水,尤其夜尿多,同时还会出现腰以下水肿的症状。

不仅如此,肾寒还会表现为怕冷、手脚冰凉,尤其是腰部特别怕冷风吹,甚至会腰痛。同时,肾寒还会导致性欲降低,阳痿等症状,它和肝寒导致的阳痿有所不同,肾寒导致的阳痿不仅疲软、无法勃起,还伴随早泄、滑精等。而肝寒导致的阳痿则没有这些症状。

可用肉桂茶改善,中成药选择桂附地黄丸,这个药也是张仲景的方子,阴阳并补,符合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道理。

三、脾寒多湿脾主运化,而脾胃又是五脏六腑的中心,脾寒了就运化不足,就会导致整个身体出现大问题。

总能听到人抱怨,我很能吃,但是就是胖不起来,你以为他是在凡尔赛,其实他是胃强脾弱的毛病,吃啥拉啥,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脾寒了。

脾寒之人湿气很重,舌苔淡白、厚腻,睡觉多口水,口干喝水不解渴,手脚冰凉,还会经常腹泻,吃生冷的食物就会拉肚子。所以脾寒之人一定要温脾、健脾,而在这之前,首要需要祛湿。如果你面色蜡黄、积食,都是因为脾运化不了,堆在身体,就会出现这样的病症。

张仲景有一味专门温脾健脾的方子——理中汤,大家可以翻阅资料了解一下。还有号称“千古第一健脾方”四君子汤,可以喝。另外一定要少食多餐,给脾胃减轻负担,平时可以熬点小米山药粥调理脾胃也是可以的。

四、肺寒多涕肺寒,会导致鼻子不通、易流清鼻涕,这种情况多半是因为肺虚导致的卫气不足,古时称肺为相傅之官,掌管身体的百脉,肺寒了,全身经络都会受到影响,严重即会堵塞。中医上称“肺主气、开窍于鼻、主皮毛”,鼻涕是肺的液,所以肺寒的人稍微有点凉,鼻涕就会像清水一样流下来。

除此之外,肺寒的人抵抗力差、容易感冒、甚至有痰,这是因为没有阳气化开肺中的水液,便凝结成痰,所以肺才有“贮痰之器”的称呼。同时伴随咳喘,为夜间较为严重,秋冬容易发作。加上长期的浑身无力、便秘等,让肺寒的人体质越发虚弱。

这种情况下可以喝生姜葱白红糖水,或黄芪泡茶喝。麻黄汤也是不错的选择。中成药参考:通宣理肺丸

记住,肺寒之人一定不要喝冷饮,饮冷则伤肺。

五、肝寒多痛如果你发现有头痛,肋骨痛,腹痛,这种情况多见是肝经凝滞所导致的。

古时称肝为将军之官,肝寒了也就失去了活力。所以一般肝寒的人没什么脾气,胆小也比较小,整个状态有气无力、病恹恹。

其实肝很少受寒,不过一旦肝受寒了,病症就比较严重。医院检查的时候,做任何肠道检查都查不出病因。其实是因为你肝寒了,只是你以为是腹痛,因为肝寒引起的腹痛不是肠道的原因,只是因为肝经过的地方堵住了,腹部才会有隐隐作痛的感觉。

当然,除此之外,肝寒的人,还会容易出现关节冰冷疼痛、无欲无求,甚至可能阳痿。

张仲景有一个方子叫吴茱萸汤,有需要的可以去查一下资料,此方是专门对付肝寒之人,在中医辨证过后方可服用。如果只是早期症状轻,可以煮小茴香水喝,也可以改善肝寒体质。

以上中成药,大家不要擅自服用。如果你的五脏也有寒,可以把你的症状告诉我,我来为您辩证分析。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