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黄帝内经说秋季养肺,但养肺也可分 [复制链接]

1#

年9月23日,是农历的“秋分”,按照气候变化来说,也就意味着进入了深秋时节。

在传统养生理论里,“四时养生”是一个很受人们推崇的做法,《黄帝内经》就有“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之说。那么,秋分之后,我们如何更好地养肺呢?

很多人一说到养肺二字,肯定就会想到“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既然如此,想要养肺就得好好地滋润一下。

这么理解从原则上说是没有错的,但具体到每个人而言,其操作性就一言难尽了:难不成只要是滋润的药食,就能起到养肺的作用吗?

今天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秋养肺”这个概念。

客观点说,“肺不好”是生活中最常遇见的健康问题之一。比如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的感冒咳嗽之类,其实就属于中医的“肺不好”,更勿论那些中医专业所说的“肺痿、肺痈、喘症、哮症、肺胀、肺痨”诸证。

在中医脏腑理论里,肺主气而司呼吸,朝百脉而主治节,通调水道。它要是有什么不好了,首先就会表现为气机的升降出入失常。

其次,肺为娇脏,为清虚之脏,又是脏腑之华盖,身处高位,不耐寒热,喜润而恶燥。因此,在我看来,养肺当以辛、平、甘、润为宜。

养肺是一个很庞大的概念,而“润肺”顶多只能算其中一种方法而已。我个人的理解,比较完全的“养肺”,至少可以包括“宣、肃、清、泻、温、润、补、敛”八个方面:

1、宣肺:

所谓宣肺,也就是疏散客留、壅塞于肺卫的表邪,比如常见的感冒、外感咳嗽之证,又有温宣和凉宣之分。

温宣:也就是宣肺散寒,适用于风寒束肺,比如我们熟悉的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紫苏、桔梗等中药,都属于辛温宣肺之品。

凉宣:也就是宣肺清热,适用于风热犯肺,我们熟悉的桔梗、桑叶、菊花、薄荷、前胡、牛蒡子等,都属于清宣之品。

此外,还有一种宣肺利水之法,适用于风水水肿,如蠲痹汤里的麻黄。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宣肺利水之法,不仅限于风水水肿,其它类型的水肿也可以变通使用。

2、肃肺:

所谓肃肺,也就是用一些清热化痰、利气降火或者降气之品,以清泻肺中的痰火逆气,很多咳嗽、喘证、哮证等基本都适用此法。

大家比较熟悉的瓜蒌、前胡、贝母、竹茹、竹沥等中药,都有不错的肃肺之用,代表方剂有清金化痰汤等。

3、清肺:

所谓清肺,和肃肺略有不同,清肺就是简单的清泻肺中之实热肺火,常用于咳嗽、哮喘、肺痈诸证。

清肺之品有石膏、寒水石、浮海石、桑白皮、知母、黄芩等大寒之品,代表的方剂有麻杏石甘汤、泻白散等。

4、泻肺:

泻肺和清肺又略有不同,泻肺虽然也包括清泻肺中火热,但还包括肺中水湿之气,大致就是痰火和水湿均可,常用于咳喘、痰饮之证。

泻肺之品常见的有葶苈子、茯苓、泽泻等,代表方剂葶苈大枣泻肺汤等。

和前面三者比较起来,宣肺善于发表,泻肺重于攻里,清肺专门清热,肃肺相对温和,泻肺一般偏于峻猛,所以要注意兼顾正气,祛邪不至伤正。

5、温肺:

顾名思义,所谓温肺,就是温化肺中寒痰冷饮,多用于一些喘证、哮证、肺痿、肺胀、痰饮之证。

比较熟悉的干姜、细辛、桂枝、附子、生姜、半夏,均有温肺之用,方剂则有小青龙汤。

6、润肺:

润肺是人们最为熟悉的一种养肺方式,也就是润肺之燥。常用于肺阴不足,或者燥邪伤肺引起的咳喘、肺痿、肺痨等证。

常见的润肺之品有沙参、麦冬、天冬、玉竹、天花粉、百合、生地、白芍等,方剂有沙参麦冬汤、百合固金汤等。

温肺和润肺两种方法,既祛邪又扶正,临证时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驱邪与扶正的力度。

7、补肺:

补肺说得不是很多,大致有两种补法,一是甘温益其肺气,二是甘凉养其肺阴。常用于久病咳嗽、肺痈后期、虚喘、肺痨等。

常见的有人参、黄芪、党参、太子参、沙参、麦冬、生地等,方剂则有补肺汤、百合固金汤等。

8、敛肺:

这个比较简单,也就是收敛肺气,以调理各种耗散之肺气,如五味子、诃子、乌梅之类。

敛肺和补肺都属于补益正气,但敛肺有收涩之意,有邪时忌用,以免闭门留寇。

总而言之,秋季养肺,虽然大家常常用“润肺”一词替代,但真要细分,上述八种方法,都可以称之为养肺。结合临证,又有培土生金、金水相生、清肝泻肺等等多种变通组合,这都需要我们分清外感还是内伤,寒热以及虚实,才能养好这个清虚之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