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临床应用麻黄葶苈子对药经验 [复制链接]

1#
麻黄,这一古老的中药材,以其独特的辛味和微苦口感,性温而备受瞩目。其独特的性质使得麻黄成为归肺、膀胱经的良药。它的主要功效在于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这些功能在中医药学中被广泛应用,尤其是在治疗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等病证时,麻黄更是不可或缺的药物。而蜜炙麻黄,更是麻黄的一种独特炮制方式,其润肺止咳的功效,使它在治疗表证已解,气喘咳嗽的病症时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据《本草备要》记载,“蜜炒煮,庶免太发”,这说明了蜜炙麻黄在炮制过程中的独特之处。同时,蜜麻黄止咳作用较生者强,发表之力弱,这也是其独特之处。葶苈子,又是一种具有辛、苦味道,性大寒的中药材。归肺、膀胱经,它的主要功效在于泻肺平喘,行水消肿。在治疗痰涎壅肺,喘咳痰多,胸胁胀满,不得平卧,胸腹水肿,小便不利等病证时,葶苈子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中国药典》版规定其用量小,临床多包煎。然而,针对喘家日久,痰饮内伏,邪满于中,上逆迫肺,喘逆难平者,我们喜用泻、逐、利等法开通肺脏,祛除邪气。此时,葶苈子的用量多中量,甚至可达大量。尽管葶苈子性开泄攻逐,但只要我们掌握好用量,以小剂为用,便能在临床诸多肺源性心脏病案中发挥出色的疗效。这就是中医药学的魅力所在,有是证用是药,药对病证,便可放胆用之。麻黄以其辛温之性,散发出驱邪的力量,质地轻扬,上浮于表,如春风拂面,驱散阴霾。它开启腠理,让肌肤透气,宣通肺气,止咳平喘。而葶苈子,其性辛寒,开泄之力强,滑利下达,苦寒沉降,如秋风扫落叶,清肃肺气。它泻去肺中的壅塞,平喘止咳,降逆行水,使肺气得以顺畅。麻黄与葶苈子,一温一寒,一宣一降,如阴阳相济,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于肺气壅滞所致的各种病症。在治疗咳嗽、哮喘、水肿等病证时,麻黄与葶苈子的对药组合疗效显著。它们能够迅速驱散肺中的痰饮,宣肺理气,降逆化痰,让呼吸变得轻松自如。这种对药组合,不仅具有强大的驱邪作用,还能调整肺气的升降,恢复肺的正常功能。以一则咳喘案例为例,患者胡某,面浮足肿,胸胀咳嗽气粗,右脉滑大。这是典型的肺气壅实、痰饮为患的表现。医生运用麻黄、甜葶苈这对药物组合,开肺宣肺,泻肺化痰,仅用了两剂药,病情就得到了明显的缓解。这充分说明了麻黄与葶苈子对药治疗肺气壅滞所致病证的卓越疗效。总之,麻黄与葶苈子的对药组合,以其独特的温寒相济、宣降相宜的特点,成为治疗肺气壅滞所致病证的良方。它们能够迅速驱散肺中的痰饮,恢复肺的正常功能,让患者重获健康。这种药物组合,既体现了中医药的独特魅力,也展现了中医药在临床实践中的卓越疗效。治疗肺系疾病时,葶苈子是一味不可或缺的药物。葶苈子,这一独特的草本植物,蕴含着大自然的智慧与力量。每当遇到由痰热引发的咳嗽上气之症,我常常会在处方中加入这味神奇的药物。肺,位于人体的高位,它的气息下行才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素灵微蕴·齁喘解》中曾言:“肺旺于秋,主皮毛而司收敛,肺气清降。”然而,肺脏娇嫩,易受风寒痰热等外邪侵袭,导致肺气运行不畅,治节功能失常,气息逆行上冲,从而失去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当火热之邪扰动肺脏,引发痰液上升,或风邪挟痰上壅于肺时,肃肺祛痰成为治疗的关键。在这种情况下,我常常采用麻杏石甘汤为基础方,加以葶苈子进行化裁。炙麻黄与葶苈子相得益彰,共同发挥祛痰实、理气机、恢复肺气宣降的作用。对于咳嗽、喘哮、胸痹等病证痰邪壅滞者,我常使用炙麻黄、葶苈子;而对于咳喘日久、屡用宣肺止咳不效者,则会适当减轻炙麻黄的用量,同时保持葶苈子的用量。这样的配伍,旨在祛邪而不伤正,既体现了麻黄、葶苈子对药的独特功效,也体现了中医对疾病虚实缓急的精准把握。在运用麻黄、葶苈子对药时,我们需要紧密结合肺脏的宣降之性,着眼于肺气壅实的病机。在调整药物剂量时,要精细入微,因证而异,确保药物能够发挥最佳疗效。同时,我们也要根据疾病的虚实缓急,灵活运用这对药物,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