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敷演中医治病大法详解汗吐下的前世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白癜风刘云涛 http://hunan.ifeng.com/a/20170705/5797804_0.shtml

本文开始,将连续介绍中医临床中的治病方法。限于本人的水平及理解能力,对中医的治病方法一定有欠缺和遗漏的地方,如有高人,欢迎拍砖!

讲中医,为什么不从辨证(诊断)开始呢?我以为,中医的诊断是框架性的,比较模糊,譬如,八纲与六经,再者,表述也不能被主流西医所接受,如,肝胃不和,心脾两虚,金水不能相生等等。言语模糊,患者基本听不懂,甚至有些连医生自己也不一定知道。而西医的诊断,则已经深入到了细胞,影像学已经能把人体内的情况清晰的显示在屏幕上,细致而具体,比起中医的望闻问切先进了许多,西医也能把一个病的来龙去脉讲得很透彻,只是末了有一句“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有鉴于此,我们就不谈中医的诊断,重点讨论中医的治疗。

说起中医的治疗,首先必须先说方法,所谓“方法”一词,本原于中医,所谓“理法方药”是也。“理”指导“法”,“法”大于“方”,“药”出于“方”。所以,有理才会有法,有法才能处方,方即是药的集合。

那么,中医的治病大法是什么呢?又是怎么来的呢?

《黄帝内经》在治则里说,“其上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我以为,以上就是中医治病的圭臬。(汗吐下三法)简单理解,中医大致把人分成三部分,首先是内外,外面的部分怎么治?发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次是内部分成两块,上面和下面,大致可以认为,膈肌以上为上,膈肌以下为下,那么,上面的怎么治?催吐!(其上者,因而越(通“哕”)之),下面的怎么治?泻下!(其下者,引而竭之(通利大小便))。而实际临床中,往往一法而兼三法,也就是,泻下的时候,可能同时伴有出汗和呕吐的情况。限于时间和篇幅,不能展开分析,主要还是分开来叙述。

因为内容繁复,一次一句不可能讲明白,所以暂定三篇或六篇叙述,姑称“系列”。今天是开篇,先说“汗”法,

汗法,顾名思义,就是发汗。通过加速血液循环,以达到祛除邪气的治病方法。仲景的麻黄汤,桂枝汤,葛根汤,青龙汤,白虎汤,柴胡汤等等皆为发汗而制。旨在提高患者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同时也兼顾祛除邪气。这是一般意义上的发汗,也是常见的发汗治疗。还有些不好理解的发汗,比如颈肩腰腿痛,包括骨关节疾病,各种退行性病变,风湿,类风湿,小腿抽筋等等所有与风寒湿及血液循环不良有关的疾病,中医都要考虑用发汗的方法进行治疗。其次,对于中医认为阳虚一类的病,比如畏寒,阳痿,性功能减退及性冷淡等等的治疗,同样是需要发汗。这其中包括了治病八法中的“温”“补”治疗方法。所谓温,就是加热的意思,加到足够热,就一定会出汗,至于补法,张子和说,中医本没有补法,后人附会而已。最好的补,就是能吃能喝!(指饭菜水)。所谓补药,也都是温热类的药,温热药吃到一定的剂量就会出汗。这个应该不难理解,即便不懂中医的人!就跟冰棍吃多了会拉肚子一个道理。

然而,今天市面上所能见到的中医,往往只会开补药,中医术语称“壅补之徒”,简称“庸医”!

总之,汗法,包括了温法和补法。是临床上最常见和常用的方法。因为理解简单,运用普遍,不作过多介绍。

下期重点介绍几乎绝迹,而又非常重要的中医治病方法——“吐”法。

欢迎你持续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