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辅行诀伊尹经方体系的分层推衍规律二旦四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规范化诊疗 http://pf.39.net/bdfyy/zjft/180423/6185586.html

《辅行诀》抄录的伊尹经方,包括五脏补泻汤,以及二旦四神汤。

笔者认为,五脏补泻汤与二旦四神汤,是同一层次的经方,这一层经方是治疗原发病的。

五脏补泻汤与二旦四神汤分别主治内伤病与外感病的原发病。

“五脏虚实”原发病,属于“内伤病”(伤寒杂病论学者将其归入“杂病”),用五脏补泻汤主治。

外感病,即辅行诀讲的“天行”、“时恙”,包括黄帝内经讲的“热病”、张仲景讲的“伤寒”等,用二旦四神汤。

笔者在《辅行诀伊尹经方体系的分层推衍规律-五脏补泻汤》一文中推论过,五脏补泻汤及其衍化出来的复方经方应有60首。

依理而推,二旦四神汤及其衍化出来的复方经方也应有60首。但《辅行诀》只抄录了二旦四神汤,各分小方、大方,共12首,还差48首。

为什么《辅行诀》主要抄录五脏补泻汤系列,而对二旦四神汤系列却抄得很少呢?因为辅行诀是为了给道家徒弟们修真作辅助用的,它本质上不是医书,所以它只注重“脏腑用药”这一块,而对于外感病这一块就不那么注重。

张仲景就不一样了,《伤寒杂病论》主要是给普通人治病用的,而且张仲景主要是针对当时危害极大的“伤寒”而著作的。

因此,笔者推论,《伤寒杂病论》中很可能藏有陶弘景没抄录的主治外感病的伊尹经方。

五脏补泻汤,其小补泻汤通过复方的形式组成大补泻汤,这个规律很清晰。

那么,二旦四神汤是否也可以组成复方呢?

从《伤寒杂病论》中看,答案是肯定的。例如,“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就是明显的复方,至于“桂枝柴胡汤”、“麻杏石甘汤”等都可以明显看出复方的影子。

二旦四神汤小方共有6首,两个小方相互组成复方,如果将先后顺序不同的复方,视为大体等效的复方,那么,6首小方两两可组成15首不同的复方——估且称为“小复方”。

同理,二旦四神汤大方6首,两两也可组成15首不同的复方——估且称为“大复方”。

以上,小大复方共30首。

五脏补泻汤系列,有两组比较特别的方:

1、“救诸劳损”五脏补汤5首——主治极虚证;

2、“开五窍通五脏”救急方5首——主治极实证。

根据笔者在著作《仲景经方体系(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所用古经方探索)》中收集的古方,笔者认为以下两个系列的古方应属于伊尹经方之二旦四神汤系列:

第一系列:越婢汤、陷胸汤、四逆汤、承气汤、奔豚汤、抵当汤。

第二系列:温经汤、复脉汤、安宫汤、理中汤、敛气汤(救逆汤)、固精汤(肾气丸)。

说明:四逆汤、安宫汤、敛气汤、固精汤这四个方是本文首次提出,未做过论述。

以上第一系列的汤分小方、大方,比如小承气汤、大承气汤、小陷胸汤、大陷胸汤等,那么这个系列共有12首。

以上第二系列的汤不分小方、大方,共6首。

综上,以上各种衍化得来的经方,合计60首。这可能就是伊尹经方中品方中的二旦四神汤系列的经方构成。

当然,根据“七方”之说,又有“急方”、“缓方”,汤剂属急方,丸剂属缓方。有些经方又可分别作汤剂和丸剂,如陷胸汤、陷胸丸、抵当汤、抵当丸等。不过这不能算作是新的经方。

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越婢汤、陷胸汤等方的组方规律很难看出来。

不过,越婢汤中包括青龙汤的麻黄与白虎汤的石膏,我们从中可以模糊感觉到,以上这两个系列的方总体上应是从“二旦四神汤”基础方中化裁而来的……

在五脏补泻汤系列中,“救诸劳损”五脏补汤和“开五窍通五脏”救急方的组方规律同样的很难看出来的。陶弘景都说“先圣遗奥,出人意表”,很难说出其组方用药规律。

笔者说过,这符合天地阴阳之道,有常有变,有整齐的规律,也有不整齐的规律。天尚且不圆,一年并不是天的整数,而是有无限的小数……

有未尽之外,今后继续探索,希望伊尹经方体系能早日重现于世!

吴越按:本文有些内容是对以前观点的补充与修正,如与本人此前观点有不一致的地方,请以本文为准。当然,后面如有更深的感悟,会再著文论述。

炎黄国医学者吴越

年10月22日

一篇短文,不可能表达所有的思想,有兴趣的读者可参阅笔者的其他文章和著作。

文中所述,如有不当,欢迎指正。对于文中所提示的方法,请深思、慎用。如遇疾病,建议寻找专业医师帮助。

中医博大精深,本文只是发表了笔者的一点见解而已。想要学习更多更深的中医知识,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