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验案两则 [复制链接]

1#
中科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qsnbdf/

麻*连翘赤小豆汤出自《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第条: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麻*连翘赤小豆汤主之。

麻*二两,去节。连轺二两,连翘根是也。杏仁四十个,去皮尖。赤小豆一升。大枣十二枚,擘。生梓白皮切一升。生姜二两。甘草二两,炙。原文中生梓白皮现多用桑白皮代替。

《经》云:“湿热相交,民多病瘅。盖以湿热胶着,壅积于胃,故云瘀热在里,必发*。”麻*连轺赤小豆汤能治表,利小便,解郁热,故以此主之。”即患者感有伤寒表邪,肌腠不利,郁而化热,而素体胃中湿滞,热与湿气相合而幻化诸多疾病。针对这样的病机,方中麻*宣散发表以泻皮毛之郁、杏仁苦降肺气,两者一升一降畅达气机,气通则热散,佐以生姜以解表散郁;连翘清热泻火,桑白皮泻肺热、利尿消肿,赤小豆利水泄湿热,三药相辅相成共除湿热;甘草调和诸药,与大枣、生姜固护脾胃。诸药合用可共奏解表散郁、清热利湿之效。用于外有表邪、湿热内阻所致的疾病,条文中仅以*疸类疾病为例,而因为人体系统复杂、体质各异,临床中出现的疾病远远不只这一种。

现介绍两则袁红霞教授使用麻*连翘赤小豆汤治疗过敏性鼻炎及荨麻疹的病例分析:

1.过敏性鼻炎

某女,25岁,.11.3初诊。晨起喷嚏、流清涕1月余。过敏性鼻炎病史,1月前因感冒后加劳累,每日晨起喷嚏、流清涕,1小时左右缓解,遇冷加重,畏寒,口干,饮多而不解,乏力体倦,纳寐可,二便调,舌淡红,苔中后微*厚腻,脉细滑。

病机:风寒束表,气虚湿热

治法:解表益气,清热利湿

方药如下:

麻*连翘赤小豆汤+玉屏风散

麻*10g连翘10g赤小豆30g桑白皮15g

杏仁10g*芪10g白术15g防风10g

炙甘草6g生姜4片大枣5枚

7付水煎服

复诊:诸症减半,体力可,纳寐可,脉弦细滑。原方去玉屏风散,续服7剂。

三诊:7日后复诊患者自述过敏性鼻炎大减,余无不适,遂以原方再服7剂而愈。

按:患者1月前曾感冒,肺表被风寒之邪郁闭,阳气无从泄越,故上冲于鼻而致喷嚏连连,津液输布失常从鼻窍而出而流清涕;“有一份恶寒便有一分表证”,至今仍有畏寒,证明表邪仍在,故鼻鼽迁延不愈至今。因风寒之邪尚在肌表,故每遇冷及到晨起阳气较衰弱之时,表邪与外界寒邪相合,正邪交争剧烈,迫使鼻鼽发作。肺表被郁,肺气宣发肃降不利,影响津液上乘于口,故体内虽不缺津液,但仍口干,饮水亦无法缓解。患者因劳累致病,平素易乏力体倦,为气虚之象,肺气虚则无力抗邪,正邪交争至今;脾气无力运化水湿,水湿停聚日久而成湿浊之邪,湿浊停滞日久则生热,在舌则表现为苔*厚腻,在脉则细滑。总体来看,患者属风寒束表、气虚湿热之证,故用麻*连翘赤小豆汤外则解表、内则清热利湿;辅以玉屏风散补益肺脾之气、助麻*祛风散寒,两方合用,标本兼顾。

2.荨麻疹

某女46岁,.2.13初诊,荨麻疹17年,加重前来就诊。遇风甚,夜间甚,自汗,纳寐可,大便日一次,不成形,口干,小便调。舌暗红苔白腻,边齿痕,脉沉。

病机:风邪束表,湿热内蕴

治法:解表散郁,清热利湿

方药如下:

麻*连翘赤小豆汤+升降散+桂枝加龙牡汤

麻*10g连翘15g赤小豆30g杏仁15g

桑白皮10g僵蚕10g蝉蜕10g姜*10g

酒大*3g桂枝15g白芍15g生龙骨30g

生牡蛎30g甘草10g生姜5片大枣4枚

7剂水煎服

复诊:7日后复诊患者自诉吃药前四日起疹明显,较之前增多,口唇眼睑肿,之后三天,明显减少。上方去升降散,继服7剂。

三诊:7日后复诊患者自述服药后未再发荨麻疹,心中大喜。

按:本患者素脾虚,脾属阴,阳气易受损,脾阳虚则水湿不运,在下水湿与糟粕合而为便,则大便不成形,在舌则表现为苔白腻、舌边齿痕。肺气虚故肺卫不固,营卫不和,自汗而出。荨麻疹即中医中的瘾疹,常因外感风邪或内伤生风等致病,而本患者常因遇风加重,属外感风邪困郁肌表,而肺气素虚,卫外抵御外邪之力不足,正邪搏于血络,而成瘾疹,并于体内湿浊之邪相合,故迁延难愈。因体内湿浊较重,气机不畅,故津液不能正常输布,则口干。气机不畅则易生内热及血瘀,故舌象暗红,且荨麻疹夜间加重。热邪被湿裹挟郁而在内,故脉沉。总观患者为风邪束表,湿热内蕴,治用麻*连翘赤小豆汤宣散风邪、清热利湿,因湿浊较重,湿热互相裹结,恐麻*连翘赤小豆汤祛湿力不足,故辅以升降散畅达气机,宣散郁火,因患者自汗,卫表气虚,麻*恐宣散太过,故加桂枝加龙牡汤以调和营卫止汗,亦可调护脾胃。因升降散宣散郁火,故患者先起疹明显,湿浊粘腻与郁火相结,故与郁火一同向外呈发出之势,表现在口唇眼睑肿,当郁火发出后,则瘾疹明显减少,口唇眼睑亦复常。

这两则验案也仅是抛砖引玉,麻*连翘赤小豆汤的应用范围还远不止于此,凡是符合病机即可使用,现也常应用于各类肾病及变异性过敏等疾病之中。把握异病同治原则,在临床中使用经方,常用常新。

编辑排版:袁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