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介绍一下冬天最需要的补肾鼻祖方 [复制链接]

1#

冬天到了,各种各样怕冷的病人都出现了。郎中最近除了接疑难杂症和时症,最多的就是各类肾虚病人。阴虚阳虚数不胜数呀!

大家可以自查一下是否有以下情况:①腰部酸痛,下肢软弱,身半以下常有冷感;②喝水不解渴,小便反而多。特别是睡前,尿尿——睡觉——尿尿——睡觉,一直徘徊在洗手间和床榻;③气短,呼吸感觉没办法一口气吸满;④脚气,从脚趾到膝盖麻或者冷痛;⑤孕妇小便不利,下气上逆,气喘不能平躺;⑥感觉烦热,喉咙痛,虚火上炎,口腔(舌面)、咽部糜烂,碎破疼痛,服用清凉滋阴药无效而反剧。⑦健忘。转头就忘事的,记忆力明显变差。

这些都是肾虚的典型症状。说到补肾,我们不得不说下补肾的鼻祖方——金匮肾气丸了。

古方金匮肾气丸为医圣张仲景(东汉)创制,载于《金匮要略》,在该中有两个名,即该书《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篇中的“崔氏八味丸和《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篇中的“肾气丸”。处方由干地*、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牡丹皮、桂枝、附子(炮)八味药组成,用于治疗“脚气上入,少腹不仁”及妇女“转胞”。宋代陈师文等人奉敕所撰《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成书于年)对该万进行了改进,将桂枝改为肉桂,干地*改为熟地,且加大肉桂及制附子的用量,使该药药效有了质的提高,更主要用于肾气虚乏,取名“八味丸”云做十家中《要略》,且与六味地*丸相比,多了肉桂、制附子两味药,所以后世又习称其为金匮肾气丸、桂附地*丸,八味地*丸。

金匮肾气丸组方有三妙:肾为水火之脏,有调和阴阳之功,阳动则气化,阴静则精生,阴阳协调以化生肾气。故金匮肾气丸组方有以下几个特点:阴阳互根肾为先天之本,是水火同居之脏,肾中阴阳互相制约,互为依附,互相转化。阴没有阳不能化,同样,阳没有阴不能长。即所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由于肾中阴阳相互维系,因此在补阳的时候,必须考虑到在补阴的基础上补阳,从而使阳气温温而生,如此便可使阴阳相合,少火生气,阳也不会暴生而成壮火以食气而生后患。

五脏同调:肾藏精气。它所藏的精气乃肾之精气,但它要不断依靠后天脾胃来补养。五脏之精有余则下藏于肾,从而使肾中精气保持旺盛。反之,五脏精气不足则必然消耗肾精,造成肾精亏损,所谓“久病及肾”。因此肾兼有储藏精气和调节精气的作用。金匮肾气丸用药除了补肾之外同时补充脾肺肝心之精气,有五脏同调之意。方中生地补肝肾之阴,山萸肉补心肝之气,山药补气养阴、涩精,补中兼涩,补脾肺肾之精气,具有收摄阴阳,以成冲和之气的功能,丹皮清热泻火,茯苓甘淡利水泽泻淡渗利水,分消三焦之邪水;妙在用少量附子·肉桂,温五脏之阳盲通卡。经纳五脏之气归于肾,化阴精为肾气,再布于周身,而成阴阳相济气化氤氲之妙。

补泻结合:在金匮肾气丸中有四组药对,即熟地与泽泻山萸肉与丹皮山药与茯肉桂与附子。前三组是有补有泻,其中熟地山萸肉、山药补足三阴,泽泻、丹皮和茯苓泻足三阳经,最后一组全属温补的。

由此可见金匮肾气丸是一张阴阳同治、五脏同调、补泻结合有凉有温有涩有清的平补之方,符合肾的生理病理特点可使阴阳协调,邪去正安,疾病康复。

金匮肾气丸的古方剂量是:干地*八两,山茱萸四两,山药四两,泽泻三两,茯苓三两,牡丹皮三两,肉桂四两,炮附子一两。不过,对于脚气、足膝麻痹冷痛者,通常多用桂枝代替肉桂,因为桂枝更能温经通络。对于老年肾阳不足、肾不纳气的喘咳在发作期间,多于本方中加入五味子,以收摄肾气。或再少佐麻*,以辛散痰饮,则效果更为显著。对于虚火浮越,大热烦渴一证。宜稍加重附子和肉桂的分量,或加用人参以补气,则取效更为迅速。

这个丸子普通药店都可以买到。需要的可以自行购买。我们曾经自己做过大蜜丸,院里的老群友都见过这样的吧:

补充一点,补肾其实是补脑的,因为脑为髓海,诸阳之会。这就是为什么说健忘或者突然记忆力减退也是肾虚的典型表现了。郎中为了食用方便,将此方加减化裁,专为小儿、各类学习考试、成功无暇人士以及虚弱确不想让人看出有隐疾人士特别用心地找了厂家制作冲剂,名字也做了更改——正阳饮。各群微店内皆有。

如果担心使用不对,不管您是哪里买的丸子冲剂,都可以咨询戴家院群主,没有找到群的可以留言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