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生姜在伤寒论中的量效关系探讨 [复制链接]

1#
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捐助         http://m.39.net/baidianfeng/a_6359028.html
中药有不少是药食同源的,如生姜就是典型的药食同源植物。或有医者认为生姜在临床处方中可有可无,其实不然。生姜始载于汉末的《名医别录》:“味辛,微温。主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又,生姜,微温,辛,归五藏。去痰,下气,止呕吐,除风邪寒热。久服小志少智,伤心气。”医圣张仲景非常重视生姜的运用,在其著作《伤寒论》方中有39条方含有生姜,或为君药,或为佐使。在临床中若能运用生姜得法,不仅可提高疗效,亦可消除部分药物对胃肠不良反应,因此有必要研究生姜的应用规律,特别是生姜的剂量与疗效关系。一、关于生姜的功效分析

1.解表益卫如桂枝汤类方。桂枝汤含有三组方根:桂枝配甘草辛甘以化阳,芍药配甘草酸甘以化阴,大枣配甘草益胃气、养胃阴。生姜在桂枝汤中起两方面作用,一是走表,助君臣之药以调和营卫;二是走里,和胃以温阳益气畅津。本方虽只有五味药,但配伍严谨,散中有补,正如柯琴在《伤寒论附翼》中赞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

2.和胃止呕如大小柴胡汤。生姜是“呕家圣药”,和胃止呕能力超强。小柴胡汤证“心烦喜呕”,大柴胡汤证“心下急,呕不止”等,临床中无论外邪内犯,还是杂病内伤,均常兼见胃气不和而见恶心、呕吐等胃气上逆的症状,临证用药多加配生姜,用之多验。

3.温阳利饮如小半夏汤。本方证因痰饮停于心下,胃气失于和降所致。治宜化痰散饮,和胃降逆。方中用半夏辛温,体滑而性燥,可燥湿化痰涤饮,又能降逆和中止呕,是为君药。生姜辛温,既能降逆止呕,又可温胃利饮,且制半夏之毒,是臣药又兼佐药之用。二药相配,使痰祛饮化,逆降胃和而呕吐自止。仲景所创该方,对于后世痰饮呕吐或胃气上逆证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已成为祛痰化饮或和胃降逆止呕的经典配伍组合。

4.散结消痞《伤寒论》条:“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生姜泻心汤即由半夏泻心汤加生姜四两而成,故临床使用生姜泻心汤必见半夏泻心汤的“痞”。何为“痞”?仲景讲得非常清楚,痞即是“满而不痛,按之濡”。《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中说:“临床所见干噫食臭症状,用半夏泻心汤难以治愈,必加生姜”,确是经验之谈,可见生姜擅长和胃降逆,散结消痞。

5.温胃益气取生姜辛散温通阳气,配甘药治虚劳虚寒里急的腹痛。如温建中气的小建中汤、*芪建中汤之类;配伍温补之品,以治血虚寒结的腹痛。如温血散寒之当归生姜羊肉汤;配伍炙甘草、大枣以温养胃气,资营血之源,而治气血不足,心力不继,脉结代、心动悸之炙甘草汤,以益气滋阴,通阳复脉。

6.和胃解毒生姜可制半夏毒性,如小半夏汤、小柴胡汤等;可制羊肉之膻味,如当归生姜羊肉汤;此外,生姜还可解鱼蟹之腥毒,已广泛用于民间食疗方。

二、关于生姜的剂量分析

在《伤寒论》中共有35条方在主方中用到生姜,用量最多者用至8两,最少仅用6铢(一两为24铢),可见仲景用生姜针对不同的方证,用量非常讲究,对证十分精准。

1.生姜用三两的方剂共20方。

主要是桂枝汤类方,如桂枝汤、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加大*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桂枝加茯苓白术汤、小建中汤等。如桂枝汤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缓”,用生姜之辛,佐桂枝以解肌表,助桂枝甘草以益卫,助芍药甘草以畅津,合全方共奏祛风解表,调和营卫之功效,治疗太阳表虚证。此外,小柴胡汤、大青龙汤、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也是用生姜三两,如桂枝汤证的“干呕”,小柴胡汤证的“喜呕”,葛根加半夏汤证的“但呕者”,主要起和胃降逆止呕的作用。

2.生姜用四两的方剂共2方。

有生姜泻心汤和桂枝新加汤。如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桂枝新加汤),生姜用量比桂枝汤多一两达四两,意加强温胃益卫之力。《伤寒论》第62条:“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发汗后,身复疼痛,为外未解,法宜桂枝汤发汗以解之。但如果见脉沉迟,为胃气津两虚,只凭“草枣”平淡之品己无力振兴胃气,故加补中有力的人参和温中健胃的生姜以复胃气,更加芍药以滋津液,祈能温养肌腠。

3.生姜用五两的方剂共3方。

有大柴胡汤、旋覆代赭汤及当归生姜羊肉汤。如大柴胡汤证的“心下急,呕不止”,旋覆代赭汤证的“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当归生姜羊肉汤证的“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生姜均用至五两,主要体现在加强和胃降逆止呕的作用。

4.生姜用六两的方剂共1方。

有吴茱萸汤。如“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吴茱萸汤证的呕吐比较厉害,因此生姜用至六两以加强降逆和胃止呕之功效,配合吴茱萸、人参、大枣等具有温中补虚,降逆止呕之功效。主治肝胃虚寒,浊阴上逆证。症见食后泛泛欲吐,或呕吐酸水,或干呕,或吐清涎冷沫,胸满脘痛,巅顶头痛,畏寒肢冷,甚则伴手足逆冷,大便泄泻,烦躁不宁,舌淡苔白滑,脉沉弦或迟等症。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胃炎、妊娠呕吐、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头痛、耳源性眩晕等属肝胃虚寒者。

5.生姜用八两的方剂共3方。

有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小半夏汤和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如“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症见腹胀满,心下痞满,纳差,呕吐,苔薄白或白腻,脉无力等症。本方证重在消而不在补,可谓“七消三补”,因此人参和甘草用量宜小,以免胀气滞气。

6.其他用量共7方。

有桂枝麻*各半汤、柴胡加芒硝汤用生姜一两,桂枝二越婢一汤用生姜一两二铢,桂枝二麻*一汤用生姜一两六铢,柴胡桂枝汤及*芩加半夏汤用生姜一两半,麻*连翘赤小豆汤用生姜二两等,生姜用量少,主要是用于表郁轻证,配合桂枝、麻*、柴胡等解表药,轻佐以益卫散邪。即所谓病重药亦重,病轻药亦轻也。

三、关于生姜的量效关系生姜辛温,辛能散能走,温能助阳温阳,其作用部位既可在表也可在里。生姜用量较少时(二两以下),仅在表助桂枝、麻*等解表药祛邪解表,调和营卫,多用于表郁轻证,如桂麻各半汤。生姜用量中等时(三至四两),既可走表,解表散寒,调和营卫,又可走里,配合半夏大枣等和胃利饮,降逆止呕,如小柴胡汤。生姜用较大量时(五两以上),主要作用在里,起温胃止呕、温中降逆、温阳利饮、温阳补中的作用,如小半夏汤、旋覆代赭汤、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等。生姜为“呕家圣药”,因此,胃气不和、胃气上逆越厉害,呕逆症状越严重,仲景用生姜的剂量也越大。莫枚士在《经方例释》说:“在表易发,在里难发”,治胃气上逆等里证,生姜用大剂量是至理,在临床上也得到验证。

本文摘自《经方源流临证探微》。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经方源流临证探微》,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

(扫码购书)

内容简介

本书从经方源流文化探微、经方源流药证探微、经方源流方证探微、经方源流理论探微、经方源流实践探微、经方源流传承发展等几个方面,展现经方的魅力与精髓。适合中医爱好者、经方爱好者、临床中医师参考使用。

作者简介

赖海标,男,广州中医院*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肾病科)学科带头人。中国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学会感染与炎症学组副组长,广东省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第三批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中山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曾荣获广东省基层优秀中医工作者、医院医疗业务管理优秀工作者、中山市十杰市民、中山市优秀专家和拔尖人才等称号。年9月创建“赖海标经方医学工作室”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