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哮喘哮喘必止方 [复制链接]

1#

 麻*(后下)5g,射干9g,杏仁9g,厚朴4.5g,紫苏子9g,葶苈子9g,陈皮4.5g,制半夏9g,茯苓10g,甘草4.5g,枳实4.5g,胆南星9g,鹅管石(煅、杵、包)9g。

 上药用水浸泡1小时,煎沸后用文火煎10分钟,加入麻*,再煎5~8分钟,过滤,取汁约ml,加水适量,第2汁煎20分钟,取汁约ml。用法:每日1剂,分1煎、2煎,分别于饭后温服。

 本方由射干麻*汤和导痰汤加减化裁而成。适用于寒证哮喘。支气管哮喘,慢性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症见咳嗽不扬,咯痰不畅,喉间有哮鸣音,胸闷喘息,夜间不得平卧,舌苔白,脉浮滑。

 如口渴,心烦,舌红苔*,则宜去厚朴,加生石膏(先煎)30g,桑白皮9g;如痰白呈泡沫状,去半夏、茯苓、甘草,加干姜2.4g,细辛2.4g,五味子3g;如痰*黏稠,去厚朴、葶苈子,加桑白皮9g,*芩4.5g,制半夏改用竹沥半夏9g;如咽痛,鼻塞,咽痒,去厚朴、半夏、葶苈子,加前胡9g,蝉蜕4.5g,桔梗4.5g;如咳甚,胁痛,去葶苈子、厚朴,加白芥子4.5g,橘络4.5g;如腹胀,纳差,甚而停食,去葶苈子、茯苓、甘草,加莱菔子9g,大腹皮9g,焦神曲12g。应注意保暖,饮食宜清淡,忌烟酒,酸辣刺激物。

 徐某,男,30岁。年12月4日初诊。有哮喘史10余年,每逢秋冬季节必发,近感外寒,咳喘又作,痰白呈泡沫状,咯吐难出,喉间有哮鸣音,胸闷喘息,不得平卧,形寒身不扬,面白神倦,口黏,纳呆,大便艰难,舌苔白腻,脉濡细滑。证属风寒外束,痰饮内伏,治拟哮喘必止方加减。处方:麻*(后下)5g,射干9g,杏仁12g,厚朴4.5g,紫苏子9g,白芥子5g,干姜2.4g,细辛2.4g,枳实5g,胆南星9g,制半夏9g,陈皮5g,鹅管石(煅、杵、包)9g。服药2剂后,咳痰较顺,哮喘渐平,大便先坚后溏,夜寐安枕,舌苔腻初化,脉濡滑,再拟上方出入,调治1周,诸恙悉平。

 这是董老经验方,针对哮喘之常规发作者,不易根治者。其立方意图是:哮喘乃慢性气管变应性炎症,中医谓之外有风寒,肺有伏痰。治疗哮喘在于坚持不懈,“不思病之中人,愈必有渐,不可因无速效而即换方也。”必欲散其寒,化其痰,而止其喘,故名哮喘必止方。

 《内科名家董漱六学术经验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