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枣乡邵家村的前世今生 [复制链接]

1#

枣乡四季

我的故乡,是山东省邹平市码头镇邵家村。

它紧靠济南章丘、济阳,北依*河,毗邻商河、惠民。正所谓“依河邻四县,天高皇帝远”。因其偏僻而小巧,在市县的电子地图,很难找到关于她的标注。

邵家,由北往南坐落着二十几户人家。男女老少,人不到。人丁不旺的局面,持续了近百年。

邵家人“重树轻粮”,果树为主,庄稼为辅。

我小的时候(50年前),邵家的田间地头,村里村外,广植杏、桃、梨、果、枣等树。而且,一种树,有多品。

比如杏,就有麦收成熟的麦杏,可以把核砸开直接吃仁的啪嗒杏,颜色非常漂亮的红杏,个头大、成熟晚的水杏。桃,有麦桃,秋桃,大医生,吊枝白,胭脂雪。果,有喷香的奶果子,甘甜直果子,嘎巴脆的歪果子,美若天仙的红果子。梨,有秋白梨,鸭梨,糖梨,子木梨,葫芦梨,麻*梨等。

各类水果,其色彩、香气、味道、口感与营养,各具特色,成熟期有早有晚。邵家人一年四季都有水果吃。

乡亲们人人爱树,家家种树,栽培技术代代相传,而且不断提高。

邵家人对树的情有独钟,据说与祖辈在水中靠树救命,劫后又用树枝安家扎寨有关。

*河,在此扭头向东。清末,这里经常决堤。大堤南岸,至今留着当年冲刷出的深不可测的水沟。

肆虐的*河,使这一带生灵涂炭,几番凋敝。这里不仅没有历史悠久的古迹,就连村名也都像被大水淹过似的。

试想当年,抱树逃生而大难不死的人们,从泥潭中跋涉而来,试图找到自己的家园。但他们那土胚做的家,早已荡然无存。他们只好在高出水面的地方,用树枝木棒搭个挡风避雨的窝棚。再用树枝木棒,插个一圈或半圈的寨子,这就是家了。

有这样几户寨子凑在一起,就成了村。大的叫大寨,小的叫小寨。北面的叫北寨,水中央的叫水寨,还有高官寨,吕家寨等等,先安顿好的叫前安,后安顿的叫后安。这大概就是这些村名的来历吧。

大水,几度摧毁前人创造的物质文明,留下了高低不平而又贫瘠荒凉的沙地,留下了风沙、旱涝、盐碱等自然灾害。也留下了人们求生的奔突呼嚎,世代难忘的心灵创伤,以及耿直倔强、自在顽强、旷达豪爽的性格特质。

磨难,使他们求生存、谋幸福的愿望愈发坚定,他们勤劳、勇敢、质朴、坚强的品格历久弥新。

就这样,历经近百年的不懈努力,这才有了“庄小名气大”的美誉。

如今的邵家,最多、最盛、最有名的,是大枣——《本草纲目》上说的那种可入药的大枣。有词儿为证:“每天吃枣,长生不老“,“生活再难,有枣就甜”,“头疼感冒,大枣入药”。

这枣树,幼年期是独枝生长,长到1米多分叉,三至四年结枣。大树都在四五米高,有的树龄已达百年。

栽枣树,也简单。秋冬季节,在你想栽树的地方挖坑,碰到树根时把它斩断,然后把土回填。来年就会在此长出一堆小枣树来。待到夏季,选其最旺的一棵保留,就成了。

每棵树之间相距五六米、七八米不等,十几棵成一行。每行之间,相距也是七八米。它们从村子向四周延伸出去,成行成列,阵势井然。

枣树的抽芽,晚于杏、梨、桃、果。它的叶,形如眼,薄如纸,绿如翠,与一根比火柴棒还细的芽,一起慢慢生长。那嫩芽,淡*色,如枝如蔓。等它由翠绿变成深绿,一个长10多公分、有弹性、带弧度、两侧整齐排列着许多叶子的组合,就长成了。

村里人用古代铜钱的说法,管它叫“一吊”。数吊汇聚到类似于乳头的枣码,结为一簇。每簇上的吊数不等,最多的见过8吊。吊的多少,簇的疏密,全由枣树在冬去春来的返青过程中,依据采光、透气、水分、养分等运化而定,其数量或多或少,距离有远有近,上下相辅,左右相成,错落有致。

待到所有的叶子长满,除了树干之外,全树都被树叶和枣花包围。不仅太阳照不透,就是一阵小雨来袭,雨点也打不到树下。整个村子,就被绿色笼罩了。

枣花,体型和大小如小米,颜色金*。就开在一片片翠叶之间,一叶数蕾。它们密密麻麻,结成串,连成片,迎着太阳,在整个树冠上熠熠闪光。

一粒枣花,我们闻不出一丝香味。而它们一旦组成花海,那沁人心脾的独特清香,就飘进了各家各户,充满了整个枣乡。

每年此时,都有许多外乡人,从很远的地方赶来,绕树瞻花,吐故纳新。有的还不停地嘟囔“好景,好花,好香”“好空气,好新鲜”。他们衣着随意,携妻负子,接踵而至。纷纷攘攘,一月不绝。

养蜂人,更不怠慢。他们竞相赶来,在房前屋后选好位置,摆上几十箱,任蜜蜂飞舞,乐滋滋地静待摇蜜。当然,他们绝不会白来,总能收获一季好蜜。这蜜,无污染、无杂质,品质独特,能卖到高于市场数倍的价。还可作礼品,作食品,作药品。

由于树木茂密,结枣太多太重,一些可能被风刮断的树枝,陆续被竹竿撑起。被压弯的枝头,在贴近地面的地方虚怀若谷地向路人点头致意。

可谓,枣林不见人,但闻人语声。那充沛丰满、扎实蓬勃而又宁静自重的枣林气象,恍如世外。这时,你可能会想起古人“心远地自宽”“佳境绝尘想”之类的话了。

盛夏的枣叶在光合作用下,呼出新鲜氧气,使得空气中的含氧量极高。引来许多度夏的城里人。他们支帐篷,系吊网,忙个不停。也有多愁善感的,不仅蓄泪枣林,喃喃嬉曰:“林妹妹,我来迟了”。

枣熟,一般在农历八月十五前后,因闰月和气候而定。这时,树行之间的花生已收获干净。地面温柔地显露出她整洁而松软的面沙,做好了接枣的准备。

挂满树枝的枣也都长足了个头,酿满了糖分,披上了红装。它们大小如杏,光洁晶莹。有熟得发黑的,发紫的,大红的,还有长成红白相间、红绿相衬的。

微风袅婷了沉甸甸的树枝,那大枣婉如待嫁的新娘,甜蜜地向你欠身施礼,恨不得纵身跳下,投怀送抱。

朝阳光照射的方向看去,那成熟的大枣,像墨玉、似玛瑙、如翡翠。结串成片,凌空蓄势。几十万斤大枣点缀在绿叶宏海之中,色彩斑斓地笼罩了小村的天空。可谓,绿海红波,浓墨重彩。这时的邵家,已是丰收在望,气贯长虹!

收获,是一个隆重浪漫,热烈严谨,既迅捷又漫长的季节。说迅捷,就是要在一周内收完。说漫长,是说需要个把月的时间才能晒干。期间,还要隔三差五地翻动。遇上阴雨天,就要防雨、防潮、防霉、防烂了。要想晒出一年的好收成,这个环节至关重要,弄不好,就会前功尽弃。因此,谁也不敢马虎。

城里人说的摘枣,邵家人叫打枣。就是用长长的杆子,对准长满红枣的树枝用力扑打。

这得选个良辰吉日,男女老少起上阵。有时,还会请来亲朋帮忙。

这时候,打枣的消息会不胫而走。一些外乡人早就瞄准了这个时节,他们都会准时拖儿带女赶来,或帮忙,或买,或捡,或教孩子长见识。当然,他们也会免费吃到新鲜甜美的大枣。因此,每当此时,整个村子即刻车水马龙,热闹起来。村头屋旁,停满了各色车辆。

上下舞动的树枝,啪啪扑打的节奏,纷纷落下的红枣,哗哗坠地的声响。充满诗情画意,自是趣味无穷。

打枣,也是个力气活。一般是先在树下,绕树打一圈,然后再爬到树上,逐枝拍打。最后,才是找漏单挑。

一般人,在树下打不了几杆,就会腰酸背疼,手麻腿软,甚至头晕目眩,很快就无力上树,也就无法显摆了。

有经验的就不同了。他们会意守丹田而神明自得,气在双脚而贯通两臂,手腕聚力而又全身放松。身轻如燕,伴树梢起舞;臂力如雷,震红枣如雨。正可谓“红枣随心翻做浪,青枝着意化为桥”啦。

这时,人们总能情绪饱满,喜气洋洋。打势越猛,而枣树来年长势越好。打!使劲打!互相争着打,比着打!打掉一年的征尘,打出邵家的快乐,打出个丰收大吉!

那枣,似乎等了很久,也善解人意。枣杆一到,便纵身跳下,噼噼啪啪,欢呼雀跃。转眼间,树下那松软的沙土就被大红枣,以及被打下的零碎树叶覆盖了。

一些娘们儿,大姑娘小媳妇,趁打枣人绕到别处,赶紧蹲下,双手并用麻利地收拾。有时,还要分出等级,分类装筐。

也许,他们会一边拾枣,顺便拣个心仪的,在衣服上划拉几下,就算清洁了。塞嘴里,咬出清脆的响。看样子,已甜到了心头。

收起的大枣,当场被城里人买走一些。剩下的,或发往外地,或熏成乌枣,或晒成干枣。直到春节,人们都在赶集卖枣。无论鲜枣还是干枣,营养都丰富,价格都不低。

村外远眺邵家,风景这边独好。村里所有房屋、街道一应景致,全被枣树那落尽了树叶的枝干遮住。那树枝,充满活力,紫气缭绕。树梢之上,祥云蒸腾。人们看不到村的影子。整个村庄,朦胧而又神秘,宁静而又生动。惹人好奇,令人向往。

这就是远近闻名的枣乡邵家,这就是我*牵梦绕的故乡邵家。您喜欢吗?作者刘方元

◆滨州最新任免公告!涉及邹平多名干部!

◆胡云江被任命为邹平市人民*府副市长(列第一位)

◆重要通知!从今晚开始,黛溪三路高速立交桥要半封闭!将持续.....

◆邹平“优秀红白理事会”网络评选活动

◆重磅!今天中德专家齐聚邹平,是因为这件事……

◆邹平这两个路口新增违停抓拍!不能随意停车啦,看看都在哪里!!!

审核

樊兴富制作

胡文静

出品

邹平市融媒体中心

电话

-(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