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你真的了解甘草吗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学术峰会 http://m.39.net/pf/a_6210224.html

达叔离去,心里其实还是挺舍不得的。虽然他从来不是男一,但很多时候他的形象就像一个亲切的大叔,比主角还来得更亲切。这是公号的第一篇文章,也算是对他的悼念吧。

从未当过主角,却没有一个华人不认识,离世之后全网刷屏,还占据热搜数天,说实话也没有谁了。

很多人对达叔的评价有些带点情感润色,有些为了节目加分,不过懂艺术但更懂赚钱的*才王大导演来评价,就肯定接地气。王晶说:他是最好的下巴演员,令所有小生加分!他肯做一个百分之两百分的下巴,会衬托到你好看为止,然后他自己的戏也很好看,这才是真的难得!

周星驰才华洋溢,但没有吴孟达,在我们那些难忘的喜剧岁月里,也许会少了点什么。

如果周星驰是王,那吴孟达就是国老。

国老一词,最早出自《周礼》,指的是告老退职的卿﹑大夫﹑士,之后引申为国之重臣,甚至是帝师。武周年间,武则天就尊称宰相狄仁杰为国老。

国之重臣,当然是能力超群,不偏不倚,面面俱到,既能伺候好上面的君主,又能协调好下面的群臣。

在诸多中药里,恰恰有一味药叫国老,而他还有一个名字,甘草。

《伤寒论》里方子首,就有70首方用了甘草,虽然大部分站的都不是C位,但出场率却是王者。

甘草的地位那么重要,当然跟他的功效密切相关。

《神农本草经》里说:甘草,味甘平,生川谷。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尰,解毒。久服轻身延年。

甘草有五大功效:1.健脾;2.缓急;3.清热;4.解毒;5.调和诸药

健脾

甘草味甘,性平,首先就能健脾,补益中气。而炙甘草的健脾益气功效就会更强。

在常规的中药里,最甜的就是甘草。按照中医的五行理论来说,甘平属土,为五行中央。作为五行中央的枢纽,自然是滋养五行,调和阴阳,并担当起五行生克制化的中轴,就像地球的中心一样,带动着地球自转,又吸附着地球上的一切事物,没有脾气承受着一切,又对一切事物给予滋养。

中央阴阳平衡了,自然就能起到调和阴阳的作用。

像麻*汤、桂枝汤系列的麻桂剂,假如没有甘草固护着脾胃,那么在发汗的时候就会连胃里的津液都带走,换来的就是胃肠失调。

又例如小建中汤、炙甘草汤等,甘草就起到了健脾益气,从而帮助气化血来濡养阴血。

缓急

对于那些药性比较猛烈的药物,例如麻*、干姜,附子等,甘草就对他们起到制约作用,一边固护着脾胃,一边让他们慢慢地发挥作用,这里常用的也是炙甘草。

例如四逆汤,干姜大辛,附子大热,药性刚烈,甘草可以让他们慢慢地温暖阳虚的身体。

而当胃肠燥热,大便不通,用调胃承气汤时,甘草又可以缓和芒硝、大*的峻猛,避免泻内热泻得太过伤了脾胃。

又例如痛症,这就是身体给出来一个不适的紧急信号。像芍药甘草汤,在治因为肝脾失调引起的腹痛、妇女经痛、坐骨神经痛、四肢抽筋痛等,甘草就起到了缓急止痛的效果。

清热

生甘草有泻火之功。

《伤寒论》里仅有的两个用生甘草的方子,甘草汤,和桔梗汤,都是用来清热解毒,治少阴咽痛。

中医学的病因、发病学说,常引用《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的病机十九条,其中:“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而咽喉是心之门户。

对于一些热毒疮疡,也常用生甘草跟金银花和连翘等清热解毒药来配伍。

后世温病的一些名方,例如治猩红热、疱疹性咽炎、手足口病等风热感冒的银翘散,治暑湿时节湿热流感的甘露消毒丹,里面的生甘草也是起清热解毒的效果。

解毒

甘草的解毒能力非常广泛。

《本草纲目》记载:“甄权曰:诸药中甘草为君,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般草木毒。”

《千金要方》说:“甘草解百药毒,如汤沃雪,有中乌头巴豆毒,甘草入腹即定,验如反掌”。

现代医学界对甘草做了大量的循证医学以及系统药理学的研究。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分析他解毒作用的分子机制发现,甘草具有多方面的解毒手段。

一方面,甘草某些成分具有与生物碱等有毒物质结合形成络合物;另一方面,某些成分还能促进生物碱的水解。

还有,甘草里含有的大多数甘草*酮类化合物有较高的血脑屏障渗透性,并能对神经起保护作用。

而目前发现甘草里的一些化学成分能对91个靶蛋白起作用,这些靶标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疾病以及验证有密切关系。因此甘草可以增强机体提高其对毒物的耐受性。

所以,家里备点生甘草,万一有药物或者食物中毒没有特殊解药的情况,可以解一时之急。

调和诸药

就因为甘草上述的几个特性,才让他能成就国老之功,调和阴阳。

按照传统中医理论,人的能量来源于先天之气以及后天之气。而后天之气,就只能靠脾胃化生五谷带来能量。说白了,脾胃不好,人就什么都吃不了,也消化不了了,哪里还有能量,更不要谈吃药了。所以甘草第一步就是固护脾胃。

越是药性强的药,发挥的作用就越快,而且偏性也越强。所以,想要不同的药同时发挥作用,甚至是相反药性的药能相辅相成地作用,那么就要让他们慢慢地来,这个时候,甘草的缓急就派上用场了,他能让药性停留徐徐发挥作用。而甘草的解毒效果,也能适当地缓和药物的偏性,不至于让猛药对身体造成过度的伤害。

例如用麻杏石甘汤治肺热咳嗽,麻*大热,石膏大寒,甘草一边补益脾气,一边又让他们不要往相反方向走得太远,让麻*发汗解表排寒,同时让石膏把内热慢慢带走。

动物世界

另外,甘草在动物世界里面的应用也是十分广泛。在养猪场,猪很难避免吃到一些发霉或者不干净的饲料,当猪闹肚子的时候,喂点甘草就可以解毒,治疗腹泻。在饲料里加入甘草,还可以加强猪的免疫力抵御猪瘟。

在养鸡场,秋天温差大,给鸡喂甘草和艾草,可以给鸡御寒,避免禽流感;给产蛋鸡用甘草和艾草,还能散寒止痛,温宫消炎。当鸡群感冒了,可以给它们喂甘草和桔梗,起到化痰润肺,止咳平喘的效果。

而在水产养殖场里,放入甘草煎的汁液可以有效地减缓和降解因饲料霉变、重金属超标、抗生素和农药残留等因素导致的水产动物肝脏中毒,修复肝功能。

甘草并不万能

那什么时候不适合用甘草呢?

甘草既然能健脾温中,那么内热严重的急病就不能用,例如大柴胡汤治疗像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等,甚至伴有高热等少阳阳明热证的情况,就会在小柴胡汤里去掉补气温中的甘草和*参,加入枳实和大*赶紧把里热泻掉。

又例如有水湿的毛病,因膀胱气化不利引起的一些病症例如急慢性肾炎、尿潴留、肝硬化腹水、急性肠炎,这个时候用五苓散就能起到奇效。里面就不会加甘草,因为甘草的健脾益气倒反而影响了利水的效果。

同理,那些淤堵的问题,需要泻水逐痰,活血破瘀,就会少用,或者不用甘草。这里就不再多举例了。

还有,在五行里面土克水,所以脾土太旺了就会克肾水。看看补肾的名方就知道,例如六味地*丸,以及后世的左归丸,右归丸等,里面都不会加甘草。

炙甘草里的门道

有一点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在东汉时期的《伤寒论》里的炙甘草跟现代的炙甘草有点不一样,现在的是用蜜炙的,而当时的,应该是炒的。

《五十二病方》成书为战国晚期,20世纪70年代从马王堆汉墓出土,上面记载的方子里甘草出现过五次,但并未注明是炙用。

同时出土的《六十病方》里,记载了药物的多种加工炮制方法,其中对“炙”的描述是《炙之令*》。

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雷公炮炙论》对于甘草的炮制提出了三种方法:酒炙、酥炙、炒,而酥指的是一种奶制品。在同一时期的《本草经集注》里也提到甘草的炮制方法:“亦有火炙干者,理多虚疏”,也就是是对甘草炮制的方式是用火炒或者烤干。

直到唐代,在孙思邈的《千金要方》里,才首次提道蜜煎甘草的使用:“治阴头生疮方:蜜煎甘草,涂之即瘥”。在这里还是外用的。

直到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才首次出现蜜炙炮制法,将药物用蜜炒进行炮制。

炒甘草和蜜炙甘草有区别吗?当然有。

假如是蜜炙的话,那么甘草和蜂蜜的比例大概是甘草:蜂蜜=4:1。《伤寒论》里的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治“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这个方子是温阳利水降冲的,方子里甘草的用量是30g,那么按照这个比例,7克多的蜂蜜,就等于多了一道药了。蜂蜜甘甜濡润,对于祛湿没有帮助反而敛湿,当然没有炒甘草来得好。

那么蜜炙有没有他的特别效果呢?肯定也有。蜜糖本来就有健脾润肺、润肠通便、生肌解毒的功效,炙了以后会让他的性味往上走,焦糖的香味更可以补益心气。

现在看来,甘草其实并不像那些对中医有误解,甚至是黑中医的人所说的:甘草是激素,中药就是靠甘草起的疗效,所有药方都有甘草……。这就像说“维生素治百病,有病就吃维生素”一样荒谬。

中医其实并不神秘,只是看你是否愿意花点时间去了解。

很多人认为老中医弄得太玄乎,因为人们问老中医:什么叫健康?

老中医:阴阳调和。

人们:那为什么会生病?

老中医:阴阳不调。

人们:那生病怎么治?

老中医:调和阴阳。

人们:……

我觉得,中医大道至简,但是也博大精深。了解了甘草,起码能对“调和阴阳”有一些认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