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客服网络客服求职招聘QQ群 http://pf.39.net/bdfyy/bdfjc/180627/6359009.html雨灾后防疫和摄生
7.20日下午突如其来的暴雨在短短两小时内酿成水灾,整个郑州浸泡在洪水中,气温也持续下降,连续一周的降雨,本是三伏炙阳蒸晒,却被寒湿笼罩,交通中断,很多人被困在外面过夜,抗洪的救援队们和志愿者们一身衣服淋湿后还穿在身上,衣服鞋子被水浸泡两三天不能换洗,低洼处的房子被浸泡,下水道废水混着淤泥沉积在路面,到处泥泞,街上弥漫着腥臭味。
暴雨带来的灾害不仅会让人民遇险,还可能破坏城乡的自来水管网系统、下水道系统、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堆肥场等等,细菌、病毒、寄生虫等会随洪水的传播而扩散,给人民健康带来巨大隐患。
这里,提醒大家,有条件除了物品表面清洁,还要用热水或紫外线、84消毒液消毒物品表面,体表用酒精擦拭。
常备风油精、含避蚊胺成分的驱蚊液,或中药外洗。针对胃肠道疾病可口服中药,有外感可备午时茶颗粒、藿香正气液、玉屏风颗粒。
另外,空气湿度大,很多颈肩腰腿痛、面神经炎等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病情复发或加重,这是因为水灾中和水灾后大家或有淋雨,或有休息差,导致抵抗力下降,肌肉、筋膜外水肿,压迫血管、神经。寒湿均为阴邪,气血津液瘀滞,筋骨失于温煦濡养。《杂病源流犀烛》载“痹者,闭也,三气杂至,壅蔽经络,血气不行,不能随时祛散,故久而为痹”,当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时,会闭阻经络,使气血运行不畅,诱发风湿性筋骨痛。
这种情况可热敷中脘、大椎、患处。有条件可使用中药硬膏、或祛风胜湿、温阳止痛的膏药,辅以热水袋、暖宝宝等热敷,使局部皮腠的寒湿外透。(不可用湿毛巾热敷)
可是,同样的天气,有的人会被外湿影响,有的人就没有任何问题,这是为什么呢?还是因为脾肾运化之力不足,内饮不化,这就是内湿,内湿重了,同气相求,就会更容易感受外湿。平素喜水果、思虑重、活动少的叔叔阿姨更容易诱发内、外夹杂之寒湿。
全国名老中医毛德西教授防疫方
毛德西教授开出水灾过后常见病中药方:
一、肠胃炎中药方
藿香二术二仁二蔻汤
藿香10克炒苍术10克炒白术10克砂仁8克(后下)生薏苡仁15克白豆蔻8克肉豆蔻10克生甘草10克
二、泌尿系感染中药方
加味五苓散
金钱草20克桉树叶10克茯苓15克猪苓10克泽泻15克桂枝6克炒白术10克生甘草10克
三、湿性咳嗽中药方
加味二陈汤
生麻*5克炙麻*5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姜半夏10克大贝8克生姜10克生甘草10克
四、皮肤瘙痒中药方
荆防五味饮
荆芥10克防风10克地肤子15克白鲜皮10克蛇床子10克
以上四方均为水煎剂。均需要辨证论治。
中国古代防疫
殷商时期,我们已能看到早期对疫病的记载和所采取回避等措施。在殷墟还发掘出了完善的下水道,说明城市已有公共卫生设施,有利于减少疫病产生。
年,汴梁暴发大疫,死者九十余万人。当时名医李杲创制了“普济消毒饮”全活甚众,人们将药方刻在石碑上以流传。他的学生罗天益也成为善于救疫的名医,在元代*队中救治了许多染疫的官兵。
许多现在仍然在应用的中医救疫名方,都是名医在实战中总结出来的。如吴又可的达原饮、叶天士与吴鞠通的银翘散、余师愚的清瘟败毒饮、杨栗山的升降散和王清任创制的解毒活血汤等。
古代防疫方法多样,如:
悬掛佩戴法:悬掛佩戴芳香类中药来防秽辟邪,中药可分为单方和复方。
焚烧熏染法:指通过焚烧药物取烟来祛邪辟秽的外用方法。烧熏防疫单味药物主要有艾叶、降真香、苍术、红枣、茵陈、大*等;复方以太乙流金方、杀*丸、辟瘟丹为表。
护守鼻窍法:瘟疫来袭,最紧要的是要守住口鼻。基于《素问·刺法论》“天牝从来,复得其往”的理论,我国古代发明了苍术塞鼻、香油涂鼻以及取嚏的方法,其主旨是要守住鼻窍这一关,把疫气阻挡在鼻外。
药粉涂身法:粉身法是将药碾碎,筛细末,或与米粉调和,撒扑肌肤的外用法。
汤药洗浴法:汤药洗浴,可洁净皮肤,防邪气(病毒、细菌)侵人肌肤,同时调节内脏功能以增强正气,是防疫可以采用的外用方法之一。
汤药防疫法:古代防疫汤药,方剂较多。《肘后救急方》记载40余首方剂,用青蒿治疟疾就是首创!
本段原文链接:看看古代中国人如何防疫
END
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