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专家刘云涛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5387123.html应用麻*时,要不要去节?
麻*去节,始自医圣张仲景,后人推测去节的理由是麻*性能发汗,而节却可以敛汗。医圣倡导,后人自然遵之。但事实上呢?
第一,自民国年间的张锡纯时代,药房所售麻*就少有去节者,时至今日,医院药房更是少见去节麻*。众所周知,麻*节间部分很短,如果把一个一个小节去掉,那是很费工时的事,所以不去节是节省人工的需要。
第二,根据研究,麻*的节间部分与茎节相比,药理作用几乎没有差别,只是“节”的有效成份含量稍低一些而已,所以实在没有去节的必要。
因此,中药学教材没有沿袭张医圣所说而规定应用麻*时必须去节。
麻*需要先煎去上沫吗?
张仲景在应用麻*时,嘱咐要“先煎,去上沫”,因为上沫会令人“烦”,这里的烦,可以解释为心慌、恶心呕吐。
那么,我们在应用麻*时要不要先煎去上沫呢?
要解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单独煎煮麻*时会不会有一层上沫;其次,如果有,那么上沫的有效成份是什么呢?
其实好多人做过实验,拿一把麻*来煮,很少煮出特殊的*色上沫来,而只能看到如一般药物煎煮时出现的薄薄一点泡沫而已。
所以,现代的麻*先煎,不会出现很明显的“上沫”,既然不明显,想去掉也很难。
再次,我们看一下很小心地收集到的麻*“上沫”的成份。
已有的大量药理实验证实,麻*的上沫主要是麻*碱,麻*碱可以导致人体发汗、止喘,当然也可以导致心跳加速,等。
所以,倒也有一部分学者认为为了减轻麻*导致心慌的副作用,必须先煎去上沫,但也不得不承认,这样一来,麻*发汗、止喘的功效也会大打折扣。
既然麻*很难煎出上沫来,那么张仲景所说的“上沫”在哪里呢?
有古今学者认为,仲景时代所用的麻*是鲜品,鲜品煮来会有大量的上沫,而陈放的干品上沫却很少。
综上,关于麻*去上沫的问题,如果您十分想防止麻*所谓的副作用,而同时又不怕降低疗效的话,不妨告诉病人先煎,再去掉那层少量的*色气泡。
但我认为,如果这样做,倒不如用量少一些为是。
所以,我在临床应用麻*时,是不麻烦病人去所谓的上沫的。
麻*的副作用
麻*毕竟是辛温发汗之品,古人用之很慎,服用麻*可能会出现哪些不良反应呢?
1、升血压。但不是每个人服用麻*都能升高血压,高血压患者服用麻*也不是禁忌。但麻*的确对某些人的血压有升高的作用,所以应用时不宜一开始就用大量,可以从3-6克开始服用,监测血压情况,缓慢加量。
2、兴奋作用。某些人服用麻*后如饮茶般兴奋,导致抗失眠。有人以此在组方中配用麻*,治疗抑郁症,值得借鉴。年代左右,在美国麻*类营养保健品被广泛应用于减肥和能量补充剂,可能也是应用了麻*的兴奋性作用。
3、提高心率。尤其对心律不齐、心动过速的患者,应用麻*时宜从小量开始,密切观察。
4、小便不通畅。尤其对老年前列腺肥大患者,如果服用中药后出现小便不畅,要考虑是不是麻*的不良反应,因为有报导麻*可致老年人小便不通。
5、呕吐、头痛。大剂量的麻*可以导致呕吐、头痛,这可能是麻*收缩血管的作用导致的。
至于李时珍先生为了鼓吹麻*的温性,在《本草纲目》里神乎其神地写道麻*生长的地方,冬天雪都融化了。药农听了,禁不住笑了。
我想问一下李时珍先生,如果麻*真的那么“热”,您咋不在冬天带着亲朋好友跑到麻*地里抱团取暖呢?
陈医生于痴堂
-6-28
痴堂
夢著遺世獨立,賣字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