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江是云南省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未成年人大队最小的学员。单亲家庭的他为逃避父亲毒打离家出走,却被坏人诱导染上毒品,每当毒瘾发作,更不惜自残。没钱吸毒的他,为获毒资铤而走险走上违法道路。关爱未成年吸毒者,斩断伸向孩子的“毒爪”刻不容缓!遭受家庭暴力,误受坏人诱导,未成年人酿成吸毒悲剧,用小刀划胳膊对付毒瘾发作
云南省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未成年人大队,每个周五都是家属探视的时间。
小江,是这个戒毒所中年龄最小的学员,15个月前因为吸毒被警方抓获,被送进强制隔离戒毒所。对他来说,吸毒的噩梦是从11岁开始的。
小江的爸爸每个星期都会来看儿子,尽管他的爸爸一直唠叨不停,但是小江却是始终不说一句话。十五分钟的探视时间,小江始终一言不发。
小江爸爸每星期都会来看儿子,但小江总是一言不发
小江的悲剧来自他的家庭。在他2岁的时候,父亲因抢劫入狱,生母扔下小江,独自一人离家出走,从此杳无音讯。
小江:父亲就喜欢喝酒,一天发发酒疯,还打我。从我六七岁,我读到二年级的时候。十几年从来没见过母亲,从来也没说是对我给过一点母亲的爱。
出狱的父亲带着小江从农村来到了昆明。没有固定职业的父亲一直靠打麻将赢钱过日子为生,从早到晚酒不离手,喝醉了就打小江。
小江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但是由于父亲不断的、在小江看来发泄式的痛打,没有母爱的小江开始恨这个家,恨这个被他叫做“爸爸”的人。年,小江考上了当地最好的初中,但只上了一个星期,在父亲又一次暴打之后,小江离家出走了。
小江:我被逮回去两次,他也知道他打我可能不对,他就跟我好好讲。讲了过了一段时间,我想他应该是以后不会打我了,后面过了一段时间他又开始打我,我已经对他伤心,没什么意思了我就跑出来。
一次次的暴打,让小江不断地离家出走
这一次离家出走,小江再也没有回来,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他只好找到父亲在社会上的朋友,请他们给自己找个能吃口饭的地方,但是这些被孩子叫做“叔叔”的人,却将小江带进了他最不该去的地方。
小江离家出走后,那些的“父亲的朋友”,把小江带到了最不该去的地方
小江:很脏,很龌龊的地方,反正就是要么就是娱乐场所,要么就是慢摇吧,要不就是那种摸摸舞厅里面。好多那些躲在厕所里面,都可以拿着毒品吃。
每天和父亲的朋友在一起,他学会抽烟、学会喝酒,学会了吸毒。
小江:就是他们那儿的一个瓶瓶,上面插着彩色吸管,他们喊我自己来吸。
在吸食麻*素20天后,已经对毒品上瘾的小江,为了寻求更大的刺激,开始吸食海洛因。
对毒品上瘾的小江,为了寻求更大的刺激,开始吸食海洛因
由于没钱买毒品,每当毒瘾发作,全身难受得像虫子啃骨头一样时,他就会自残。
小江的胳膊布满了小刀的划痕,他用这样的方式来对付毒瘾发作
小江:犯起瘾来身上难受,都会身上自己划一下,痛出来来减轻身上的痛苦,犯起瘾来又全身疼。
记者:那个疼痛比拿刀划还疼吗?
小江:嗯,那种疼痛,直接拿头撞墙都可以。
与女友双双深陷毒品泥淖,为获毒资铤而走险走上违法道路
距离小江所在的云南省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3公里远的地方,是云南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在这里,有一个漂亮的女孩,叫小丽,今年17岁,她是小江的女朋友。
小丽:我第一次认识我妈妈,也是最深刻的一次,是在二三年级的时候,放寒假的时候,要过年了,我妈妈拿了好多衣服裤子回来,那时我还晓不得她是我妈。
和小江一样,小丽的家庭也并不美满。从生下来那天起到5岁前,小丽一直被寄养在姑姑家,5岁之后,又被送到奶奶家寄养。年,与小丽相依为命的奶奶去世,无处可去的小丽才被送回陌生的父母身边。
小丽的家庭并不美满,从小被寄养在亲戚家,最后无处可去时,才被送回父母身边
小丽:就感觉自己像一个东西。要的时候你就要了,不要的时候就扔掉。
小丽也是从外地搬到昆明的,在这个陌生的家里,小丽开始上网,并染上了网瘾,最终辍学。
父母关爱的缺失,使得小丽开始染上网瘾,最终辍学
年,小丽认识了小江,两个没有亲情、没有温暖的孩子,因为彼此相似的遭遇,成了好朋友,没过多久,小江和小丽就成了男女朋友。刚认识小江的时候,小丽并不知道小江在吸毒,直到有一天小江正在吸毒的时候被小丽撞见。
小丽:刚开始的时候是很抵触的,因为我从小到大都不知道毒品长什么样,就劝他不要吸了。
看着小丽为自己着急,小江开始下决心戒毒。
小江:咬着牙,忍了两三天,实在忍不下,我就说你不让我吃,我就自杀。
两个孩子就这样努力地坚持着,每当毒瘾发作,小江痛苦不堪,小丽一方面心疼不已,另一方面她不相信吸毒会这么厉害,想戒却戒不掉。于是,小丽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她要陪着小江一起吸,然后再戒毒证明给他看。
小丽就这样开始吸毒了,很快,小丽的毒瘾越来越厉害,每天都需要吸食元左右的海洛因。小江和小丽时常凑在一起吸毒。毒资成了问题。
小江:那时候已经,我自己一个人都要四五百一天,再加上我女朋友,加起来六七百块钱。
为了凑齐毒资,满足对毒品的上瘾,小江去帮助别人打架,充当群架打手,打赢之后会得到相应的报酬。为此他还偷电动车,砸高级轿车,盗窃车上的东西,数十次被派出所抓获。
就这样,小江和小丽两个未成年的孩子,深陷毒品的魔掌。年8月6日,小江和小丽购买海洛因时,被警方当场查获,两人双双被送进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小江说,进到戒毒所,是他的解脱。
年8月小江和小丽购买海洛因被警方查获,被送进强制隔离戒毒所
以救为本,温情感化,助吸毒少年走出阴影
16岁的小龙是刚刚进入戒毒所半年的孩子,红河州一个小山村是他的家。4岁时,妈妈离家出走,6岁时,父亲病逝,从小到大,这始终都是小龙心里的一个结。无父无母的小龙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特殊的家庭环境让他从小受尽了白眼。
从小无父无母,家庭环境特殊,让小龙受尽白眼
小龙:说没爹没妈,没教养。从小人家小卖部什么地方,丢了东西被人家偷了,都会说是我。有可能会找上我们家来。
小龙的爷爷奶奶今年已年近70。孙子在他们心中一直是很乖巧的形象,他们实在想不通,小龙为什么会沾上毒品。
小龙的爷爷奶奶想不通,乖巧的小龙怎么会染上毒品
这样的家境,让小龙迫切希望自己能够早日独立,获得认可。13岁那年,看到了爷爷奶奶的辛苦,急于逃离村里的白眼儿,小龙提出要辍学。爷爷奶奶不同意,家里的分歧也由此产生。
贫困而特殊的家境,使得小龙迫切地希望早日独立
很快,他在矿上找到一份工作,和比自己大10多岁的矿工挖煤。小龙是15岁在矿上打工时第一次接触海洛因的。由于年纪比较小,无法辨别是非,小龙对身边的工友又欣赏、又佩服,和这些人称兄道弟,视他们为“大哥”,和他们在一起,开始吸毒。
小龙:那个时候想得酷。
吸毒,对小龙来说既新奇又刺激。这些“大哥”告诉他,吸一次没事,吸两三个月都不会上瘾。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小龙在第一次吸食毒品之后,就开始上瘾,并一发不可收拾。
小龙:我吸完就睡,睡完了起来又吸,早上起来不刷牙,不洗脸,第一件事就是先抽一根烟然后再抽海洛因。
小龙每月在矿上赚到的钱,远远不够用于毒品的挥霍,为了弄到毒品,他还曾做出极为疯狂的举动,抢劫社会上的贩毒人员。
为了弄到毒品,小龙还甚至去抢劫社会上的贩毒人员,差点让自己丧了命
小龙:不知道被捅了几刀,也不知道,到医院他们才发现的。医生说有点严重,怕是伤到肺了,又不敢缝。
这次行凶,让小龙差点丧命。因为吸毒,身体越来越虚弱的他已无法在矿上打工,小龙选择了回家。而爷爷奶奶几乎认不得这个从小养到大的孩子。
小龙:跟我爷爷奶奶说,给我钱,不给钱怎么办,说不给钱我就砸水缸,就偷,(家里东西)我全部都要卖。
奶奶:吸毒后会变疯的,会神经病的。
昔日的孙子,就这样变得人不人,*不*,年4月,无奈之下,小龙的爷爷拨通了派出所的电话,将自己养育了16年的孙子,亲手送进了强制隔离戒毒所。
年11月9日,是小龙来到戒毒所整整7个月的日子,由于年岁已高,路途遥远,老人已经很久没有见到过孙子了,为此,记者录了一段视频,将爷爷奶奶的话带给了小龙。
爷爷奶奶的视频让小龙一下子泣不成声
小龙爷爷:不管你现在好不好,那个东西(毒品)一定要戒掉,不戒掉会死的。
奶奶:孩子,看你一天天吸毒要死了。爷爷奶奶没办法了。
看到视频,一直隐藏在冷冷外表下的小龙,露出了孩子的脆弱。
孔令佐是云南省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未成年人大队二中队的中队长,说起未成年人吸毒,他说,任何人只要沾上毒品,他的行为不仅无法理解而且很荒唐,只能用“千奇百怪”来形容。比如打电脑要熬夜,为了对得起10块钱的网吧费,要吸毒;喝多了要醒酒,于是便吃海洛因;为了干农活,听说吸毒可以让力气变大等等。特别是对未成年的孩子来说,毒品,会毁掉他们的一生。
除了看管孩子日常生活,孔令佐还会带领音乐兴趣小组排练歌曲
云南省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未成年人大队中队长孔令佐:有一次也是和另外一个学员聊天的时候,他说他们吃麻*素都是在娱乐场所,大部分都是。
为了挽救吸毒的未成年人,云南省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未成年人大队的民警,开始逐一对他们做工作,开导他们,给予孩子们关心和关爱,让这些从小就失去亲情、家庭的孩子尽快从阴影中走出来。
云南省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未成年人大队二级警员何文明:刚来的时候不爱说话,然后也不和其他学员在一起玩,都是沉沉闷闷的。
目前共有名未成年戒毒人员在云南省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未成年人大队学习、生活
云南省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委书记、所长高树钊:精神空虚是吸毒人员的最大特征。针对未成年人救助人员的管理工作,我们主要是突出情感、感化教育为主,温情、情感,感化为主,以救为本,重教关怀,重塑人生。
在云南省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未成年人大队采访期间,记者与孩子们相处近10天时间,经过民警的帮助,他们的生活正在发生变化。
戒毒所学员:我希望三十多岁、自己也是个成功人士,也想被别人羡慕。
戒毒所学员:千万真的不能走上这个吸毒的道路,吸上毒连自尊都没有。
戒毒所学员:就希望他们不要把我看成以前那种吸毒的人,我已经走出来了。
半小时观察:不能让毒品毁了孩子
我相信,无论是谁,看了今天我们节目里的这几个孩子,心里都会觉得充满了痛。他们的人生原本可以美好,他们的天性原本十分善良。但一些错误的遭遇,让他们走上了一条充满苦痛的路。而毒品,却将他们推向更深的苦痛。这也让我们看清了毒品的罪恶,司法部戒毒管理局再次提醒我们,毒品就在身边,就在时时觊觎着我们的孩子,寻找机会,毒害他们。而要保护好我们的孩子,让他们远离毒品,还需要全社会共筑长城,共同打击毒品犯罪。这已经是我们刻不容缓的责任。让那些被毒品戕害的孩子们重新拥有阳光般的健康人生,是我们善良的愿望,更需要我们付出真诚和努力。
来源: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编导:王梓李培
本文编辑:姜美羊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欢迎分享和点赞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