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引起感冒的病原体和感冒的关系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962.html

感冒狭义上指普通感冒,又称急性鼻咽炎,是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中最常见病种,是一种轻微的上呼吸道(鼻及喉部)病毒性感染,简称感冒,俗称“伤风”。广义的感冒还包括流行性感冒,一般比普通感冒更严重,额外的症状包括发热、冷颤及肌肉酸痛,全身性症状较明显。现在一般认为引起感冒的病原体为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常见,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肠道病毒、呼肠病毒(reovirus)、单纯疱疹病毒和E-B病毒等少见。

现代医学认为普通感冒是由于这些病毒入侵人体引发的上呼吸道疾病。也就是病原体是发病的诱因,症状是发病的结果。由于目前还没有比较理想的药物,所以有吃不吃药,大约都需要7天的说法。

如果没有中医,或许不会质疑这个说法的。汉朝的《伤寒论》,现在认为是当时医圣的临床实录,所以里面的方剂大多数至今在国内外都还有效。《伤寒论》里感冒的桂枝汤证,里面的说法是一副药,用到中病即止。也就是说,医圣发现是喝了他的桂枝汤,再喝一些稀饭,浑身微微出一身汗,感冒就好了。还有一些人,通过其他方法,比如吃热腾腾的饭,或者饭菜里多放辣椒,或者洗热水澡,等等,来对付感冒的。而且很多都有效。这就给现代医学感冒的发病机制/机理,提供了一个质疑的契机。

花明认为,感冒的过程中,在感冒开始,认为体内检出的病原体是感冒的诱因观点相比,事实很可能是相反,即病原体是感冒的结果。也就是说,很可能实际情况是因为感冒了,继发性的发生了病原体的入侵。

支持该观点的理由有:

1、《伤寒论》中治疗感冒的桂枝汤和麻*汤两个方剂,成分、作用不同,且都没有抗病毒作用,但都能用药后药到病除。对病毒基本没有作用的药汤,中断感冒症状,能很快使患者康复,这表明感冒(伤寒、中风)和现代医学认为的感冒病原体,没有必然联系。

2、《伤寒论》中治疗感冒的桂枝汤和麻*汤两个方剂,对应的症状一个是强调无汗(麻*汤),一个是有汗(桂枝汤)。生理学认为,出汗是由交感神经调控的。也就是说,感冒是发烧,有汗,是一种神经功能活动状态(胆碱能神经处于主导地位);无汗,是另一种神经功能活动状态(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处于主导地位)。也就是说,汉朝的医圣,根据感冒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而不是现在医学认为的病原体,选用不同的作用的汤剂,来对付感冒,而且效果是肯定的。

3、针对感冒后不同的神经功能状态,选用桂枝汤或麻*汤,都有效。这一点,虽然和前面有所重复,但这表明,感冒初期,病毒的确不是感冒的决定性因素。

4、从古今中外对感冒的描述来看,都和受凉有关。因为感冒后人体内的病原体不是凭空生出来的,所以,它必定在患者受凉前就已经存在于人体的体表了。也就是说,即时是人体体表有病原体,但否出现感冒,和决定因素不是病原体,而是有没有受凉。

5、对感冒后,患者体内检测到病原体的新解释:

人体上呼吸道,温度恒定,湿度适宜,很适合各种微生物落地、发展和壮大。因此,各种病原体可能会在合适的时间或多或少的驻留于此。如果人体各器官功能正常时,这些病原体很可能仅仅是短暂的驻留,就结束了在人体表的旅程,被护送出人体体表了。如果人体因为外界环境温度变化,导致自我调节出现异常,有一部分人以胆碱能神经兴奋为主(有汗,桂枝汤证),一部分人以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兴奋为主(无汗,麻*汤证),体表清扫病原体的能力出现异常,病原体趁机驻留并发展壮大。这个时候如果服用相关汤剂,人体(神经)自我能力回复正常,驻留体表和浸入人体的病原体都会被人体清除掉。感冒痊愈。如果药不对症,病原体进一步发展壮大,最后养痈为患,普通感冒就需要人体的免疫系统发威,可能就需要前前后后总共7天左右才会痊愈。

综上啰啰嗦嗦,个人认为,认为病原体是感冒后的结果,比认为是原因,在逻辑上更能讲得通。为此,花明提出了以植物神经功能状态(胆碱能还是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处于主导状态)来用相应的药来治疗感冒,并以此观点对目前市场上的,专利批准的各种感冒药的组成,梳理了一遍。发现大部分配方,都是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和胆碱能神经两个功能相互抵抗的同时使用。这,可能就是现在市面上流行的感冒药,为什么只减轻症状,而不治病(感冒)的原因。

小结:感冒很可能是因为环境温度变化,导致身体神经系统自我调节异常,导致病原体入侵(在初期病原体仍不是病因)。如果此时帮助神经系统自我调节功能恢复,感冒则愈;否则,则需要等待身体免疫系统对病原体响应和反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