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冬季进补,为啥有些人补了反而腹胀腹泻口臭 [复制链接]

1#
冬季是最适宜进补的季节时至今日各位也多少补过一波了吧?然而同样是冬补,有些人补了面色好、精神佳;而有的人补了不但无效,还会出现腹胀、腹泻、便秘、口臭。这是为什么呢?医生们提醒,补不进去,可能是脾不好,可以对症补补脾。

脾虚肝郁:推荐佛手*参

医院脾胃科主任医师*穗平介绍,要让脾健康,就要养肝柔肝,调畅肝的气机,使肝气可以正常疏泄。若情志不畅,或愤怒伤肝,肝木横逆客犯脾土,则致脾虚。因此,养脾就要调控自己的情绪,使心情舒畅,这是舒肝养脾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脾虚肝郁的人来讲,冬天进补的重点应该是健脾理气、疏肝解郁,先把郁结的气机给打通、理顺,先通后补,边通边补,这样的进补才能奏效。相反,如果一味地补气,就容易出现越补越堵的情况,加重原有的不适症状。理胃气可以吃点佛手,搭配健脾补气的*参更适合脾虚肝郁的人服用。

脾胃气虚:多喝“四宝粥”

医院脾胃科主任医师*穗平介绍,对于脾胃气虚的人来讲,冬天进补的重点应是先健脾益气,尽量搭配甘温补气的药物,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才能更好地吸收与调养身体。如果不注重健脾补气,过食或者误食滋腻的食物,不但没有达到进补的目的,还会加重脾胃运化的负担,出现腹胀、不能消化,甚至拉肚子等不适。所以一般在吃膏方进补前,都应该先服用有“进补开路方”之称的健脾胃中药。居家调理,可以用点补中气的*参。*参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胃的功效。也就是说*参补气的同时还能健脾肺,益气生津。

脾虚夹湿:南芪比北芪更柔和

医院脾胃科主任医师*穗平介绍,对于脾虚夹湿的人来讲,冬天进补的重点应该是健脾祛湿,如果着急服用一些滋腻大补的食物,就容易加重脾胃的负担,影响运化功能,加重水湿的情况,出现腹胀、口臭、大便烂等情况。此时可以用南芪来调理一下,南芪又称五指毛桃,是岭南常用草药,性平、味甘辛,具有健脾化湿,行气化痰,舒筋活络的功效。它与*芪(北芪)一样都具有补气的作用,但与北芪相比,少了几分温燥,多了几分柔情,有健脾补肺、利湿舒筋之功。搭配鸡肉煮汤服食,可增强补益之力,对脾虚夹湿的患者有很好的疗效。

脾胃虚寒:姜糖水是个好方法

北京医院消化科刘大铭介绍,对于脾胃虚寒的人来讲,冬天进补的重点应该是温中祛寒,如果食用太多滋阴寒凉之品,进补后更伤脾阳,就容易出现胃痛、腹胀等不适,这无疑是“雪上加霜”的行为。居家可用干姜调理一下,干姜性热,味辛,专门入脾胃,它的颜色是*的,形状是圆的,都有入脾土之象,是专门温运中土最好的一味药。可以振奋脾阳,温运中焦,祛散寒邪。

脾胃阴虚:山药是补脾阴的良药

医院脾胃科主任医师*穗平介绍,对于脾胃阴虚的人来讲,冬天进补的重点应是甘润滋阴,如果食用太多温补之品,就会加重体内的虚火,就像“火上浇油”一样,容易出现胃痛、口干、咽痛等不适。山药是补脾阴的良药,其性质平和,不似*芪之温,白术之燥,故为常用。

认识一下这几味中药

*参:味甘,性平。补中益气、止渴、健脾益肺,养血生津。主治脾肺气虚、四肢无力、食欲不佳、气血双亏。该品功效与人参相似,惟药力薄弱。治一般虚证,可代替人参使用;虚脱重证,则仍用人参为宜。实证、热证禁服,正虚邪实证不宜单独应用。佛手:味辛、苦、酸,性温。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燥湿化痰。用于肝胃气滞,胸胁胀痛,胃脘痞满,食少呕吐,咳嗽痰多。副作用较少,长期服用可能会有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白术:味苦、甘,性温。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经常有腹胀、胃部不适的人、阴虚体质或温热病后津液耗伤的人、胃的实热证而出现胃部疼痛的人不宜吃白术。茯苓:味甘、淡,性平。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阴虚火旺者忌服。南芪:味甘,微温,补脾益气化湿,兼能平喘化痰止咳。治肺痨咳嗽,盗汗,肢倦无力,食少腹胀,水肿,风湿痹痛,肝炎,白带,产后无乳等。补气功同*芪,但弱于*芪,但南芪也无*芪升提之性,对虚人哮喘须降气平喘而不宜用*芪者,尤为适合。无明显使用禁忌,但仍勿大量服用。有用吧?记得把实用贴分享哦~千医万语综合自:健康时报

大众寻医问药的参考

线索、素材、合作请直接后台留言或加客服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