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hunan.ifeng.com/a/20170705/5797804_0.shtml无论是生附、熟附,让它的毒性分解得干净,原则上滚差不多一个小时就安全了,但这一个小时有个要求,就是水跟药材的比例,必须是药材可以随着水的滚动,在里面(上下)翻滚“游泳”的。如果药材是游不动的,就是有的时候药渣会比较多,那个药材没有被翻动,那样就要煮两个钟头,如果药材以能够翻动为前提的话,一个钟头就可以把毒性去得很干净。
一般买得到的附子是炮附子,炮制过的附子。生附子主要的功能叫做泻阴实,把身体里面堆积的湿寒之气攻破,排出体外,所以它是一味泻药。在用生附子的时候,如果给他把脉的话就会知道,这个人的脉他可能原来是有阴实之脉,就是身体里面有湿寒之气堆积的人,脉可能很沉,按到骨头边的地方会觉得那个脉好像硬邦邦的,吃了生附子之后,那个很沉很紧的脉就会松掉了,变成一个纯粹很虚的脉,就是那个凝结的湿寒之气被打掉了,那个时候再用补药就补得进去了。
如果不用生附子的话,就要用熟附子,就是炮过的附子,用法上就有一点不一样,因为一旦附子被炮熟了,它主要的力量就在于补阳气这件事情上面而不是破阴实,所以熟附是补药,生附是泻药,这个要知道。这个说法,中医的典籍比较早提到生熟附子之差的是当年清朝四川的齐秉慧,那当然倪海厦先生也是在运用这样的药。生附子真的比较方便,因为只要切几片下去就可以破到阴实。
但是现在生附子根本是犯法的东西,就是一定要用熟附子,否则是不可以入药的,医生开药法律规定他只能开熟附子,他们就要把熟附子开到非常重,就是熟附子要破阴实必须把补阳气的量加到30克,60克,克,甚至克克这样往上加。然后这样子的熟附子,它的阳气补到那么多的时候可以把阴实挤出来。所以同样阴实的脉,用生附子的话几钱就可以,用熟附子的话恐怕要克,也就是现在剂量的8两。当然多分几次也是可以的,现在的一般很多医生开附子一次只开一钱两钱的,那要用熟附片破阴实那就是遥遥无期了。
因为我不是那种见过世面的人,是活在很狭小狭窄而自闭的空间的人,我写一张药单同学拿去给药房全部都被退回来,就是“附子怎么可以开这么多?万一你们家吃死人了来找我麻烦怎么办?”因为药房普遍都是知道说,附子本草上面就写说大热大毒。
这些好心的药房,有时会给予很多意见的,就像附子的母株乌头,在南北朝所说的“中药十八反”里面,有几味药是反乌头的,比如说,半夏反乌头,栝楼反乌头,其实在张仲景的方里面真的不太有,不太在意这个反药的问题。可能反药是后代的人加的,但是在经方的世界不太在意这个药有没有反。只因为栝楼跟半夏都反乌头,导致开经方的医生动不动就在药房碰壁,药房的老板稍微多读一点书懂得一点什么,看到附子、半夏同用的,就马上就“这个不可以,有毒的,这是反药怎么可以开?”看到附子跟栝楼根同用的,也“不可以,这怎么可以开,退单”,动不动遇到这样的事情。
附子跟栝蒌同用的是“栝楼瞿麦丸”,那是治糖尿病的一个很有名的方子,那附子跟半夏同用的话,有小青龙汤的加减法,常常会加成小青龙汤里面有半夏,那个人如果底子比较虚要加附子。栝楼瞿麦丸也好,或者是小青龙汤半夏附子同用也好,那都是没有副作用的。这个反药或许在他们那个结构里面的某一种药法有一定程度的意义,但是在经方的结构里面反药这个说法倒是不太需要考虑的。先跟同学说一下。
像经方里面用附子一用就一枚。当然现在拿到的一枚都是盐巴腌过的都很重,如果把盐巴重量抽掉的话,也有个四五十克,也超过现在的一两。也就是经方里面写的炮附子,附子,炮,一枚,这个量恐怕可以抵得上经方里面的三两,就是三个单位。像我们说桂枝汤,桂芍草姜枣,是三三二三三,所以附子,恐怕就是要用到张仲景的剂量的三两差不多。临床也觉得三两好用。就像真武汤里面附子、白术、生姜、茯苓、芍药,除了茯苓,他是写了二两,其它都是三两,真武汤就是要附子用到三两,用起来比较好用。[1]
因为仲景时代的剂量考证是一直到近代才拍板定案的事。所以科学中药厂,像真武汤这种有附子的方子,附子都不放三个单位,都只放一个单位。一个单位的附子有一点不好,就是真武汤放一个单位的附子反而容易上火,因为附子放得越多,越能够在那个整贴药后面一拳把它打进去,附子少了,反而那个药补不进去,容易上火。
仲景方里面要让附子发热,要附子跟干姜一起用才会有热度,单用附子只能够有那个冲力,单用附子无论生熟都不会有很热很热的感觉。治水肿的时候,会有很热的感觉,用附子治水肿,那个人身上的水毒,被附子弄到变成热水,那个人会变成湿热的体质,这个时候经方的一些用法是会用一些麻*把水开掉中和它。这个很以后才会学的药法。那至少现在跟同学说一下附子大概的状态。
生附子要做成熟附子,就是从破阴实的药变成补药的过程要经过炮制,像张仲景就很简单,他说“破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从前的四川人附子炖狗肉根本是家常菜,每个人一碗汤里面就有一两附子那么多,味道跟花生洋芋差不多。番薯跟洋芋这种东西烘熟了它的皮会松脱,皮很容易就可以剥下来了,所谓的“炮去皮”,也就是当它炮制到熟透的时候自然会产生的一个现象,倒不是附子这味药非要去皮不可,附子的皮如果留在上面煮煎剂其实效果没差多少。“炮去皮”是一个熟不熟的指标,却不是不能用皮。
有一篇文章叫做《彰明附子记》,彰明县产附子的一些事情,李时珍把它收在《本草纲目》里面。记中说,附子这味药在炮制的过程中意外层出不穷,附子本来就是一坨东西,用盐巴腌,然后把盐水泡掉,烘干变熟,这本来是一个很单纯的事情。可是四川当地人说附子这东西不好搞,就是它会有一些莫名其妙的怪事情发生,比如说,今天刚好小孩子玩经过把它踢翻,狗经过也会把他打翻,或者不小心不看它就会整锅馊掉,各种怪现象。
这种怪现象多到一定的程度,渐渐中医界也就会有一种迷信,说附子不愧是至刚至阳的药,全世界的这些冤亲债主都要阻止它诞生。因为一个人如果阳气够的话,就不容易被那些怪东西附在身上了,那些怪东西,那些看不到的世界的朋友们,要控制我们就没有那么容易了。所以就是附子是他们的头号敌人。
所以关系到附子,中医界就会变得很敏感。很好玩的是为什么那么多种药,附子却会受到这么大的误解跟污蔑。很多的人都觉得附子一吃就要死人一样,为什么别的药都不当它是危险的东西,不太危险的附子反而都被看得那么奇怪。这也就是关于附子的传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