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药小故事附子 [复制链接]

1#
北京痤疮权威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ft/210630/9125685.html

本文仅供学习之用,用药请咨询专业医生。尤其本药,属有毒之峻药。

四川江油乾元山植被茂盛,环境清幽,瀑布成群,是道家福地,修仙圣域,山上有很多道观,相传太乙真人、哪吒就是在此修炼成仙的。

由于山很高,冬天特别寒冷,到了冬天这里不少百姓被冻病或冻死。附近道观有一个老道士经常外出化缘,了解周围民间的疾苦,他道行很高,也深谙医理,经常上山采草药炼制丹药,免费给穷人治病或调理身体。可丹药的疗效有限,生病的人很多,他炼制的药往往不够用。老道士总觉得自己的丹药中缺了某种材料,所以经常冒险去悬崖峭壁边采摘一些珍稀的草药,可效果依然不太好。

有一天,他去柴房中抱柴准备生火做饭,看到一种很常见的柴草,它根茎很多,中间两三个块根连生在一起,像纺锤形或鸡蛋,还有很多子根与须根附在外面。

他灵机一动,把根去皮,熬制、焙烤烘干成一种乌黑发亮的薄片,以后老道士在炼制丹药的时候,试着加入了这种药,没想到这样炼制的丹药效果竟然非常好,老百姓吃了这种丹药后平时能增强体力,冬天能够防寒。可是这种药有毒,用量不好控制,只能由老道士自己一个人调制,否则,一不小心就会让人全身发麻,甚至昏迷。老道士年纪已经很大了,他担心自己去世后,没有人能炼制好丹药。

后来,他收养了一个孤儿作徒弟,把自己的医术传给了这个小道士,师徒俩的感情非常好。小道士很孝顺也非常聪明,他知道师父担心的问题,就不停地变化制药的方法,并且自己亲身试药,终于发现这种药的子根毒性比主根小,用量很容易掌握,炼制丹药的效果更好。师徒二人把这种新药的识别方法和炼制方法无偿传授给周围的人们,帮助了无数的穷人。

因为古代医术总是父子相传,人们误以为这对师徒是父子关系,就把这种新药称为“父子药”,由于这药的子根附在主根之外,后来谐音传成了“附子”。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

主产于四川。

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加工制成盐附子、黑附片(黑顺片)、白附片。

盐附子气微,味咸而麻,刺舌。以个大、体重、色灰黑、表面起盐霜者为佳。

黑附片(黑顺片)气微,味淡。以皮黑褐、切面油润有光泽者为佳。

白附片气微,味淡。以片大、色*白、油润半透明者为佳。

饮片炮制品有黑附片、白附片、淡附片、炮附片。

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1.亡阳虚脱,肢冷脉微 

本品能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本草汇言》称“凡属阳虚阴极之候,肺肾无热证者,服之有起死之殊功。”

治疗久病体虚,阳气衰微,阴寒内盛,或大汗、大吐、大泻所致亡阳证,四肢厥逆,脉微欲绝者,常与干姜、甘草同用,如四逆汤(《伤寒论》);

本品能回阳救逆,与大补元气之人参同用,可治亡阳兼气脱者,如参附汤(《正体类要》);

若寒邪入里,直中三阴而见四肢厥冷,恶寒蜷卧,吐泻腹痛,脉沉迟无力或无脉者,可与干姜、肉桂、人参同用,如回阳急救汤(《伤寒六书》)。

2.肾阳虚衰、阳痿宫冷,虚寒吐泻、脘腹冷痛,阴寒水肿,心阳不足、胸痹冷痛,阳虚外感 

本品辛甘温煦,有峻补元阳、益火消阴之效,《本草汇言》称其“乃命门主药”,凡肾、脾、心诸脏阳气衰弱,阴寒内盛者,均可应用。

用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所致阳痿滑精,宫冷不孕,腰膝冷痛,夜尿频多者,常配伍肉桂、山茱萸、熟地*等药,如右归丸(《景岳全书》);

治脾肾阳虚、寒湿内盛所致脘腹冷痛,呕吐,大便溏泻,常与人参、白术、干姜等同用,如附子理中汤(《和剂局方》);

治脾肾阳虚,水气内停所致小便不利,肢体浮肿者,常与茯苓、白术等同用,如真武汤(《伤寒论》);

若治心阳衰弱,心悸气短,胸痹心痛者,可与人参、桂枝等同用;

治阳虚外感风寒者,常与麻*、细辛同用,如麻*附子细辛汤(《伤寒论》)。

3.寒湿痹痛 

本品气雄性悍,走而不守,能温经通络,逐经络中风寒湿邪,故有较强的散寒止痛作用。《本草汇言》谓“通关节之猛药也”,《本草正义》称其“为通十二经纯阳之要药”。

凡风寒湿痹周身骨节疼痛者均可用之,尤善治寒痹痛剧者,常与桂枝、白术、甘草同用,如甘草附子汤(《伤寒论》)。

煎服,3~15g。先煎,久煎,口尝至无麻辣感为度。

本品辛热燥烈,孕妇慎用,阴虚阳亢者忌用。

不宜与半夏、瓜蒌、瓜蒌皮、瓜蒌子、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白蔹、白及同用。

生品外用,内服须经炮制。若内服过量,或炮制、煎煮方法不当,可引起中毒。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