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头痛发热汗出恶风用桂枝汤 [复制链接]

1#

《伤寒论》涉及桂枝汤证条文22条,涉及桂枝汤变证及加减方药的达19条。在《伤寒论》中桂枝汤的使用频率最高,也最能体现张仲景的辨证思想,桂枝汤用方加减变化,即有一定的原则性、规律性,又有一定的灵活性,其间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桂枝汤应用的指征是头痛、发热、汗出、恶风。

桂枝汤正治法10条/p>

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呜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太阳中风证,卫阳抗邪而浮盛于外,营阴不能内守而弱于内,卫阳浮盛于外就发热,营阴不能内守则汗自出,病人畏缩怕冷,瑟瑟畏风,象皮毛复盖身上一样发热,鼻塞气息不利,干呕的,应当用桂枝汤主治。

第13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太阳病,只要出现头痛、发热、汗出、畏风的,就可以用桂枝汤主治。

第42条: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太阳病,表证没有解除,发热、畏寒、头痛等症仍在,而见脉浮弱的,应当用解肌发汗法治疗,适宜用桂枝汤。

第44条: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

太阳病,表证没有解除的,不可使用攻下法。如果使用攻下法,就违背了治疗规律,属于误治。如果要解除表邪,适宜用桂枝汤治疗。

第53条: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病人经常自汗出,这是卫气不能外固,营阴不能内守,以致营卫失调的缘故。因为营行于脉中,卫行于脉外,卫主卫外,营主营养内守,营卫相互协调方能健康无病。因此,必须使用发汗的方法,使不相协调的营卫重趋调和,则病可痊愈,适宜用桂枝汤。

第54条:病患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病人内脏没有其他的疾病,时而发热,自汗出而不能痊愈的,这是卫气不和,不能卫外为固的缘故。可在病人发热汗出之前,用桂枝汤发汗,使营卫重趋调和,则病可愈。

第95条: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太阳表证,发热汗出的,这是卫气浮盛于外与邪相争,卫外失固,营阴不能内守所致,治疗宜驱风散邪,适宜用桂枝汤。第条: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阳明病,脉象迟,汗出很多,微微怕冷的,这是表证尚未解除,可以发汗,适宜用桂枝汤。

第条:病患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病人心烦、发热,经过发汗,病已解除。现又出现午后发潮热,好象发疟疾一样的,这是邪传阳明。如果脉象实的,宜用攻下法治疗;如果脉象浮虚的,宜用发汗法治疗。攻下用大承气汤,发汗用桂枝汤。

第条: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太阴病,脉象浮的,是外兼表证未解,可以用发汗法治疗,宜用桂枝汤。

桂枝汤禁忌5条:

第15条: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可与之。

太阳病,误用了泻下药之后,病人自觉胸中有气逆上冲感觉的,可以用桂枝汤治疗,服药方法同前。如果误下后没有气逆上冲感觉的,则不能用桂枝汤治疗。

第16条: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太阳病第三天,已经用了发汗的方法,或者用了吐法,或者用了攻下法,或者用了温针的方法,病情仍然不解除的,这就是坏病,桂枝汤已不再适用。对于坏病,应该详细诊察其脉象、症状,了解使用了何种错误治法及演变为何种病症,因证立法,随证治疗。桂枝汤本来是解肌和营的方剂,适用于太阳中风证。如果病人脉象浮紧、发热、汗不出的,属太阳伤寒证,不可用桂枝汤治疗。医者务须经常记住这一点,千万不要发生错误。

第17条:若酒客家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平素嗜酒的人,如果患了太阳中风证,不当用桂枝汤治疗,如果服用了桂枝汤,就会出现呕吐,这是因为嗜酒的人多湿热内蕴,而桂枝汤是辛甘温之剂,用后更助热留湿的缘故。

第19条:若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

凡是内热炽盛的病人,如果服用桂枝汤而发生呕吐的,以后可能会出现吐脓血的变证。

第23条: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各半汤。

太阳病,已经得了八九天,病人发热怕冷,发热的时间较长,怕冷的时间较短,一天发作二三次,好象疟疾一样,病人不呕吐,大小便正常,这是邪气郁滞在表的表现。此时,如果脉象渐趋调匀和缓的,是邪气去、正气复的症象,疾病将要痊愈。如果脉象微弱而怕冷的,这是表里阳气均虚,可能系误用汗、吐、下所致,因此,就不能再用发汗、攻下、涌吐的方法治疗了。如果面部反而出现红色的,表明邪气仍郁滞在肌表未能解除,病人皮肤还一定有瘙痒的症状,适宜用桂枝麻*各半汤治疗。

可以大概概括为:

适应症:1、真的是中风: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浮弱者;2、自汗出,或时发热汗出者;3、发汗或下之后,而表未解者;

4、太阳阳明并病,汗多,脉迟表未罢者;5、病下利而脉浮弱,或自汗出者;六是霍乱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

禁忌证:1、伤寒表实证;2、湿热内盛者;3、毒热内盛者。

不论有多少类型,应用桂枝汤与经方无例外,就是“有是证用是方”。____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浮弱。

桂枝汤(辛温解表)

桂枝9g白芍9g生姜9g甘草6g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可建功。

桂枝辛温,辛能散邪,温从阳而扶卫,故为君药。芍药酸寒,酸能敛汗,寒走阴而益营。桂枝君芍药,是于发散中寓敛汗之意;芍药臣桂枝,是于固表中有微汗之道焉。生姜之辛,佐桂枝以解肌表;大枣之甘,佐芍药以和营里。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能,用以调和中气,即以调和表里,且以调和诸药矣。以桂、芍之相须,姜、枣之相得,借甘草之调和阳表阴里,气卫血营,并行而不悖,是刚柔相济以为和也。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外感风寒表虚。发热头痛,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脉浮缓。

1、自汗:自汗出多属肌表不固,但久之可使卫外不固而阳虚,是汗出耗津伤气之故,用桂枝汤合玉屏风散,或桂枝加附子汤,应因人因病而异。自汗的特点是多在白天出汗,一活动就汗出,安静时汗出较少。盗汗是睡中汗出,醒来汗止。但如果出汗很重,不活动时也有明显出汗,甚至肉眼就可看到汗液从皮肤中渗出,《伤寒论》叫做“漏汗”,是一种严重的自汗,由于汗孔的开而不闭,病人也怕冷的厉害,即使小风一吹,也感觉寒透入骨。卫气虚弱,固护能力下降,汗孔不合,就会漏汗。汗出较多,不但伤阳气怕冷,而且伤阴津,导致小便量少,因筋脉失于濡养,腿也容易抽筋,所以经常出汗的人容易发生小腿抽筋。《伤寒论》叫桂枝加附子汤,专用来治疗漏汗的。附子是治疗阳虚出冷汗、老年伤寒、免疫功能下降、心肾功能衰退等病症的良药。2、盗汗:小儿寝汗以桂枝汤加生龙牡或加浮小麦、凤凰衣均获良效。3、治身痒身痒多责之血热有风,或是阴虚血亏,其实不然,属营卫不和者亦不乏其例。其特点是身痒无明显皮疹搔抓之后亦无痕迹,亦无阴虚、便结等燥象,故身痒者不能概以凉血祛风药统治,用桂枝汤调和营卫以治身痒。3、更年期综合征出汗:这类病症大多出现在48~51岁的女性,有的早上出汗,有的晚上出汗,有的全身出汗,有的半身出汗,还有的只是头部出汗,而更多的是没有规律,出汗前躁热,出汗后怕冷,舌淡而嫩,就像日本豆腐一样,是营卫不和的典型表现。桂枝汤合玉屏风散。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