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男,63岁。患者咳嗽吐*白痰已4个月,自去年10月患咳嗽、吐痰、咽痛,一直服汤药治疗,咳嗽不减反又加上喘。患者很细心,把服过药的处方都带来了,其主要处方是桑杏汤加减,患者自己说他吃川贝母都有一斤多了。刻下证:咳嗽,吐*白痰量多,心烦胸满,背恶寒,口干思饮,但饮水后胃脘不适。苔*腻,舌尖红,脉弦滑细。与小青龙加石膏汤:麻*,桂枝,细辛,干姜,白芍,炙甘草,五味子,半夏,生石膏。
患者吃了那么多清热药而症状越来越重,已说明药不对证。再看他现在的症状,有背恶寒、饮水后胃脘不适,为内有停饮之征。本有寒饮内停,治用苦寒清热化痰,痰不但不去,反因人体阳气大伤而痰饮加重。痰饮重,停滞日久,郁久化热,上犯于心胸,故出现心烦胸满。故不去痰饮,则热不去,则咳无宁日。因证属外寒内饮兼有上热,为小青龙加石膏汤方证。用小青龙汤解表祛饮以治其本,用生石膏清上热以除其标,能否见效,还要看其服药后的反应”。
结果:上药服三剂,心烦胸满减,咯*痰减少,口干减。舌苔白微腻,增细辛、干姜为,减生石膏为,继服六剂,背恶寒已,吐痰减少,已不见*痰,去生石膏,继服十二剂症已。
小青龙加石膏汤解表化饮,兼清郁热。下面小编为您介绍小青龙加石膏汤原文用法用量与原方组成注解。
小青龙加石膏汤
《金匮要略》
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金匮咳嗽上气)小青龙加石膏汤方:《千金》证治同,外更加胁下痛引缺盆。
麻*芍药桂枝细辛甘草干姜各三两五味子半夏各半升石膏二两上九味,以水一斗,先煮麻*,去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强人服一升,羸者减之,日三服,小儿服四合。
小青龙加石膏汤解表化饮,兼清郁热。方中麻*、桂枝辛温散寒,宣肺平喘;芍药与桂枝调和营卫;干姜、细辛、半夏化饮降逆;五味子收敛肺气,并制约麻*发散太过;石膏取少量清郁热,除烦躁,并与麻*相伍以发越水饮郁热;甘草调和诸药。
上九味药,先煮麻*去上沫,后入诸药煎煮,取汁温服。服药可根据身体强弱老幼增减服量,一日服三次。
小青龙加石膏汤治肺胀,表寒里饮化热证。症见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
此肺胀为心下有水,复感风寒,引动水饮内作化热,形成表里合邪。心下有水,指胸膈素有痰饮宿疾;咳而上气,指咳嗽气喘,为水饮内作,表气不宣,肺气上逆;烦躁,为痰饮郁久化热;脉浮,为风寒袭表,正气抗邪于外。本证可伴胸满,发热恶寒,无汗,舌淡苔薄白或薄*,脉浮紧而略带数象。治用小青龙加石膏汤解表化饮,清除郁热。此方证与小青龙汤证比较,烦躁为新增之症,石膏为新加之药。
小青龙加石膏汤与小青龙汤,其适应证大同小异,均为表寒里饮证,但前者有水饮化热而有别于后者,故加用少量石膏以清里热,临证也可加*芩、连翘、鱼腥草以清热化痰。临床应用参见小青龙汤。
(1)张锡纯医案:病者郝姓幼子,年五岁,住天津小南关柴市旁。病名:风温喘促。原因:季春下旬,感冒风温,医治失宜,七八日间,喘逆大作。证候:面红身热,喘息极促,痰声辘辘,目似不瞬,危至极点。诊断:脉象浮滑,重按无力,启口视其舌苔,色白而润,问其二便,言大便两日未行,小便微*,然甚通利,且视其身体胖壮,阴分犹足,知犹可治。疗法:欲治此症,当用《伤寒论》小青龙汤,然须重加凉药以辅之。处方:麻*一钱,桂枝尖一钱,五味子一钱,清半夏二钱,川贝母二钱(去心),光杏仁二钱,生白芍三钱,干姜六分,细辛六分,生石膏一两(研细)。煎汤一大茶盅,分两次温服下。说明:此方即小青龙汤加贝母、生石膏。《金匮》治肺胀作喘,原有小青龙加石膏汤,然所加石膏之分量甚少。今所以重用生石膏至一两者,为其面红身热,脉象有力,若不重用石膏,则麻*、桂枝、干姜、细辛之热,即不能用矣。又《伤寒论》小青龙汤加减之例,喘者去麻*加杏仁,今加杏仁而不去麻*者,因重用生石膏,麻*即可不去也。效果:将药服尽一剂,喘愈强半,痰犹壅盛,肌肤犹灼热,大便犹未通下,遂用生石膏、瓜蒌仁各二两,代赭石一两,煎汤两茶盅,徐徐温服之,痰少便通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