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躬尽瘁
挚友情怀
解放*潜艇“猎杀潜航”中国海*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2006年中田庆雄在北京接受采访。 孙东民摄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常务副会长中田庆雄先生5月1日在东京逝世。中国人民失去了一位可信赖的老朋友,常驻过东京的中国也失去了一位良师益友。我们接触中田先生,常会叹服他一口流利的汉语,更为他推动中日经济交流与合作的真挚情怀所感动。中田一生访华382次,足迹遍及中国所有省份。他以诚实的品格与广博的学识赢得信赖,从1992年起,中田相继被中国8省、28市聘为*府及商会的经贸顾问,被中日友协授予“中日友好使者”称号,还兼有复旦等数所中国大学客座教授等40多个头衔,获得中方荣誉、头衔如此之多,在日本无人能出其右。尝冷暖——感受博大胸怀中田祖籍京都,命运注定他一生与中国结缘。1945年初春,侵华日*虽濒临溃败却仍在挣扎,*国主义分子竭力煽动青少年去大陆“开拓”。刚满14岁的“*国少年”中田随“青少年开拓义勇*”,来到中国黑龙江省荒原上的某训练营。3个月后苏*出兵东北,日本关东*遭灭顶之灾,训练营里人心惶惶,中田也在隆隆炮声中惊恐逃奔,几经波折后被赵姓农民收留。善良的中国农民视中田为自家人,教他中国话,教他做农活,过年还给他做新衣。一年后中田进入吉林省延吉市郊的一家化工厂,在那里还当上了“劳模”。抗美援朝时,中田曾被厂里选为纠察队长负责护厂。1953年,他被保送到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因品学兼优被评为“一等模范生”,3年后又被保送到复旦大学深造。1958年回到阔别13年的日本。中田终生践行日中睦邻友好,人们惊异于他的执著与激情。在他简朴的办公室里,常年摆放着他与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国领导人的合影照片,他将此视为“最宝贵财富与人生最大幸事”。中田曾深情地说:“当年一个不懂事的少年,经历了九死一生的苦难,是中国人收留养育了我,是中国*府、中国共产*使我获得新生,并把我培养成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从心底深深地感谢中国、感谢中国人民……”促交流——足迹遍及华夏中田是一位不尚空谈的实干家。众所周知,战后中日间的交往始于民间贸易。在日中关系冰冷、反华势力猖獗的年代,中田不畏艰难,积极为组织经济技术团体访华而奔走。1963年,他以访华团秘书长的身份参与了日本首次在北京、上海举办的日本大型工业展览会。是年开始组织日本商社和企业人士参加每年春秋两季的广交会。因对广交会的贡献,2006年他荣获中国*府授予的“百届辉煌杰出贡献奖”。我与中田先生初识于1971年的广交会上。当时要组织日本商社朋友参观广州郊区的人民公社,中田是日方带队人,我为他当翻译,事后得知他是汉语高手而汗颜不止。自上世纪80年代初我赴东京做常驻以来,每逢中日关系风云变幻,都要登门向中田讨教,他总是和颜悦色,如同拉家常一般。在中国的眼里,他是对中日经济见解深刻的专家、为人厚道的“老大哥”。 “万古亲情衣带水,四季往来贸易风”。赵朴初先生赠予日本贸促会的诗句,也是中田数十年为两国合作付出心血的写照。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是为中日经贸合作铺路搭桥的团体,团结着日本数百家企业。几十年来,中田跑遍了中国所有省区、直辖市和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在他的领导下,贸促会协助中方开发适销的产品出口,促成对华投资、成套设备进出口等重大事例无数。进入新世纪,中田以更广阔的视野审视经贸合作。他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而高兴,认为这会给包括日本在内的周边国家带来更多商机。他以对中日经济合作的深入研究,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企业改造到中国内陆地区的开发建设,提出过许多中肯建议。2006年4月,为落实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共同加大力度,推动两国经济合作和各领域交流,促进国民间的友好感情向前发展的倡议,中田组织以前首相桥本为团长的日本经济界人士大型访华团来华。2008年,中田访华时又提出建议,探讨在全球金融风暴背景下,促进中日企业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开发第三国市场,在承揽国际工程项目上进行实质性合作。重长远——坚持合作不动摇如果说早年中田对华友好之举更多是出于报恩,在后半生则是在更高层次上践行睦邻合作的理念。中田坚信日中两国以和为贵,利及两方。主张有问题应按照邓小平的思路协商解决;认为日中之间由经济互补发展到相互依存、相互受益阶段,无论从哪个角度说都意义重大。1989年春夏之交的“*治风波”之后,西方国家联手“制裁”中国。中田迅即来到北京实地调查,回国后召开贸促会理事会议,并多次演讲,说明风波已过,放心商贸。日本最先解除对华经济“制裁”,中田等有识之士的推动功不可没。邓小平在接见中田等参加的访华团时,特别表示感谢:“在最困难的时候,你们勇敢地站出来帮助我们……”2005年4月,当时因日本首相连续参拜靖国神社引得天怒人怨,日本某些媒体借机煽动,中日关系再陷低谷。中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坚决不赞成所谓的中国搞“反日教育”,认为根本原因还是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缺乏正确认识。他忠告媒体:尤其在困难的时候多做正面报道,正确引导舆论。那天,他在贸促会内部早会上教育会员“眼光放远,坚持对华投资合作不动摇”。2009年5月,78岁高龄的中田抱病率团访问重庆,这是他对中国的最后一次访问,回国不久他即入院接受手术治疗。为中日友好事业中田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记得上世纪90年代在中日贸易额还只有几百亿美元时,中田就预测将很快突破千亿美元大关;2006年中日贸易额突破2000亿美元的预测又被他“有幸言中”。2010年,中日双边贸易额达到了创纪录的3018亿美元。面对这一切,中田先生定会含笑九泉。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