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以新冠疫情为契机,重振中医复兴之路1 [复制链接]

1#

中华文化历经风雨征程,沧桑巨变,随着新冠疫情的肆虐来袭,引导我们进入了深深的反思:

让我们穿越时空,静静地感受祖辈们的灵性之光……

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医像老父亲一样,为我们遮风挡雨,尽心尽力,它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作出了重要贡献。

它已深深扎根在老百姓的骨子里,流淌在每一个华夏儿女的血液里。

生活处处有中医,

比如大家熟悉的按摩,挂在口头上的“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我们说的药食同源,还有民间流行的各种偏方,如葱白生姜加红糖治感冒等,也在我们生活中一直流传着,既经济又实惠。

1.中医源远流长

中医属于世界传统医药的范畴,对人类健康作出了重大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国粹,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我国各族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的实践积累,是祖祖辈辈与疾病作斗争中逐步形成并发展的医学,是无数中医前辈历经艰难,踏千山,尝百草,一次次亲身实验,一步步研究再尝试,用鲜血甚至生命换来的宝贵财富。

同时,中医药对一些重大传染病的防治作用也十分显著,在无数次瘟疫横行的年代,它总能在生死存亡时刻挽救华夏子孙。

年的新冠病毒,已横行三个年头,全世界几亿人感染,几百万人死亡。

我国所用的麻杏石甘汤、白虎汤、小柴胡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半夏泻心汤等,都是来自《伤寒论》,这些经方在临床抗疫一线效果十分显著。

屹立不倒的世界东方,因有中医这个定海神针,极大的降低了死亡率,且疗效异常显著。

再看一下西方,却是另一番景象:在一片悲切的哀嚎中喘息。

关于疫病的治疗,最早见于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伤寒论》,有方有法有治疗。古时瘟疫流行,是中医挽救了千万人的生命;

年非典,中医力挽狂澜,取得了零死亡、零转院、零感染、零后遗症的巨大成绩。

2.中医发展缓慢

现如今,我医院。但是,医院会发现,中医治疗并不是主流,尤其我是大病治疗方面,并没有起到挑大梁的作用。

我从去年底,因身体不适,一直穿行医院,惊奇的发现,中医早已失去了自己的特色,主治医生见面没问几句,就是让你做各种化验、B超等,连基本的把脉流程都省略了,一名博士生毕业的专家级主治中医师,竟然用西医的诊断方法,多么悲哀啊!

中西医本是两个不同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不同的临床方法与评判标准,两者又怎能兼容呢?

中医的文化积淀何在?

中医的命脉何在?

中医的传承何在?

3.中医复兴之路

二十一世纪,创新是第一生产力,我们鼓励创新,但是我们决不能丢掉最宝贵的文化财富盲目创新。

我们生活中总能见到崇洋媚外的国人,喝几年洋墨水,你就背信弃义,忘记自己的根本了吗?就忘了生你养你的这片热土了吗?

我们要充分继承和发扬祖辈们中医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走自己的路,切不可跟风西化中医。

现如今,令人遗憾的是,中医理论又丢失了多少?

中医院校又有多少学生静下来认真研习四大经典?

我们和前辈的思想不在一个水平线上,我们何来继承和创新呢?

中医的复兴要从民间开始。中国共14亿人口,农村人口占9亿,农民是中国的根基,要利用农村良好的群众基础,发挥中医“简、便、廉、验”的优势,才能真正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可谓是“世上有名医,埋深民间里,祖传良药方,妙手除顽疾。”

人类健康的希望在中医,中医的希望在民间。

中医复兴,必须要走自己的路;中医要复兴,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

一是人才建设上:从小学开始,接受中医文化的熏陶,学习古汉语,读懂读透古经典;

二是技能培养上:学会中医思维看病,加大望闻问切的实践经验;

三是国家政策上:加大中医政策、财力扶持力度,打破中医普遍收入偏低的问题。

4.写到最后

“一根针、一柱灸、一碗汤”,中医的复兴之路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这些热爱中医的有志之士不懈努力。

中医学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造福了子孙后代,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中医学发扬光大,继续给我们的子孙后代造福。

 

在疫情面前,相信有了这样一群可敬可爱的中医天使们,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我们必会取得抗疫的最终胜利,健康中国的美好愿景一定会实现。

所以,中医振兴,利在当代,必须实现复兴。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