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是怎么样 https://m.sohu.com/n/461055589/<
原创酱紫蛙科普酱紫蛙收录于合集#科普酱紫蛙个#中医61个#中医药文化43个
张仲景是与华佗同时代的医生,虽然二人未曾谋面,但是他们都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心。
张仲景自述,他的家族原有余人,但自建安元年(年)以来,不到10年的时间,就有近人因染病而死去,其中一半以上死于伤寒病。严酷的现实,督促张仲景发奋读书,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一边为病人解除疾苦,一边结合当时医家和自己的医疗经验,撰写了《伤寒杂病论》这部临床医学名著。
张仲景首创了“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中医临床疾病诊治分类方式,并相应地制定治疗手段,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
《伤寒杂病论》问世之后,由于战乱频繁,原著不久即告散失。到了唐代,其中的“伤寒”部分被孙思邈的《千金翼方》收列为《伤寒论》;到了北宋,其中的“杂病”部分经林亿等校订为《金匮要略》。
中医学的“伤寒”并非指西医学的“肠伤寒”,而是多种外感热病的统称(包括西医学的多种急性传染病)。《伤寒论》对当时的传染性热病的发展变化过程及症状进行了细致的论述,根据热病初期和晚期、共有和特殊、治疗有效和误治恶化等各种不同情况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症状和体征,归纳成六大证候群,分别称为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
张仲景概括总结了传染病的发病规律,首创了六经传变的辨证理论,并根据症状的属性、轻重、缓急进行遣方用药,创制了著名的、现在仍在沿用的“麻黄汤”“桂枝汤”等经典方剂。
●如果偶有伤风着凉,有感冒的前期症状“恶风、怕冷、流鼻涕”,可以试着用家里常备的调料(桂枝、生姜、大枣)和药食两用药材(甘草、芍药)以一定比例组成桂枝汤,以水煎汤,服用后一定记着再喝碗热稀粥,微微出汗后效果更好。
●麻黄汤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四味药材组成,被称为诸方之祖,具有解表散寒、止咳平喘的作用。古人患了感冒,医生处方中大多有麻黄,用于发汗解表。在20世纪20年代,北京协和医学院陈克恢教授从中药麻黄中提取分离得到麻黄碱,并确认其有扩张支气管、改善哮喘的作用。麻黄也作为诸药之首,得到了科学印证。
无论古今中外,张仲景的概括抽象能力都可以说是出类拔萃。
他把临床上出现的各种错综复杂的证候分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大类,以区分病症寒热、病位深浅、人体抗病能力等病情的不同表现,并据此开展相应的治疗,被后人称为“八纲”辨证。
为什么说《伤寒论》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治疗的基础呢?
早在0年前,张仲景在诊病过程中就通过把握疾病的关键特征,记录病史(疾病的全过程),密切注意发病原因、发病时间、初见证候和变见证候、治疗经过、治疗效果,以及多种症状的内部联系和区别,通过辨阴阳、定表里、分虚实、辨寒热,进一步判明病证的性质、部位、邪正盛衰以及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然后确立相应的治法。
自始至终客观辨证,通过使用类比、对比和分析的方法,使理法方药一线贯穿。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伤寒论》不仅记载了成功的经验,还实事求是地记述了失败的教训,对外感病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
其理法方药广泛运用于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其中大部分历经千余年的运用,证实确有良效,对我国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编辑|于娟赵若汐
审校|张芳芳李亚旗
游云任亭静著
《叩开中医药学之门》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
本书是作者从事中医药行业近30年的心得体会,作为一本科普读物,作者尽可能地回避古奥的中医术语和艰涩难懂的生物学术语,从源远流长的中国医学历史,探讨与古代哲学同根同源的中医概念,并尝试穿越到古代,站在古人的角度去追溯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建立过程;从古人对中药的阴阳五行分类,到中药为什么有效的现代研究进展,尝试探索中医药的未来发展之路;从认识身边的中医药,到如何读懂一份药品说明书,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以阐述。本书可供广大中医药爱好者及中学生阅读参考。
原标题:《中医药文化|中医临床医学之父——张仲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