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dquo葛根rdquo的功效 [复制链接]

1#
导读四气五味,性味归经,炮制煎煮,丸散膏丹,中药性能若排兵布阵,本文徐文兵老师从舌尖上讲述,中药入口归经,中医用药如用兵,方能临床不怠、效验不虚。___________________中医藏象理论研究活人的动态生理功能,把它分成12大系统,即6脏6腑。体内的脏腑之气沿着不同的路径输于体表就形成了经脉即12正经。中医精气神学说认为人在丹田炼精化炁,即元气,元气充溢会沿着与12正经不同的路径循行,故称之为奇经八脉。人体出现疾病的原因往往是由于某一脏腑、经脉功能出现亢进、过热或衰弱、过冷,从而导致全身失衡、失和。中药归经理论就是研究食物和药物靶器官,也就是药物对特定脏腑或经脉的影响和作用。明确了归经,医生就能在准确辨证诊断的基础上,选择相应的药物,精确制导,迅速准确调整脏腑、经脉的偏差,恢复和平。达到既治愈疾病,又不殃及无辜的目的,避免副作用的发生。俗话说“同气相求、臭味相投。”食物和药物因性质、气味、剂量、炮制、煎煮的不同,对特定的脏腑、经脉产生影响和作用会产生变化。药物的性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属性,简单地说温热走表,影响腑以及循行在人体阳侧的经脉,比如头面、项背、手背、大腿外侧,背侧;寒凉入里,影响脏以及在人体阴面的经脉,比如胸腹、手足掌、腋窝、肘窝,大腿内侧、阴部。药物的质指药物的质地,矿物药、金石介壳类药物,比如磁石、生铁落、生龙骨、生牡蛎壳等,质地坚硬,主沉降下行,能入里安心神、降心火、敛肝阳。质地轻清的蝉蜕、木蝴蝶、蛇蜕多能解表散风。动物类药物,属于血肉有情之品,大多能入心包和心,比如阿胶、鹿角胶、鸡子*、紫河车,能补益心气心血。食用动物有以脏养脏之说,比如夜盲症、干眼、经血稀少的人可以食用羊肝、猪肝。心气心血不足,心悸怔忡的人可以用菖蒲炖猪心或鸡心。小便失禁、夜尿过多、白带浸淫、阳事不举的人可以吃腰花、羊肾羊旦,甚至可以用狗鞭鹿鞭。比如全蝎、蜈蚣、白花蛇,能入血搜风、活血化瘀,解毒。而痛风的病人则不能吃这些阴寒的肉食,要去吃辛香苦温的化肉毒植物类食品,比如普洱茶、砖茶、生姜、紫苏等等植物药中长在地下根茎类药物,性多沉降入脏。人参、*参、*芪、甘草性温入脾;生地、玄参、藕根入肾;山药、沙参、麦门冬、何首乌入肺;乌头、附子、当归入肝。半夏、天南星、薤白、瓜蒌根入心。花叶类药物,大多轻清上浮入上焦走表,比如菊花、薄荷、麻*、紫苏叶、荷花、荷叶等。枝干、表皮类药物也多走表、入六腑,如桂枝荆芥、桔梗、苏梗、藿香、苇茎等等。果实种子类多能入里补益精气,比如五谷、核桃仁、胡桃仁等等。药物的药物的形状、颜色也与归经有一定关系,比如带尖刺药物多入肝,比如白蒺藜、皂刺、玫瑰、苍耳子多能疏通气血,驱风除痹;钩藤状如弯钩,能收敛肝气,安神定惊;丝瓜络、橘络能化痰通络;茅根、苇茎中空能利湿排尿。丹参、朱砂、代赭石色赤入心;山药、白芨、白果色白色白入肺;生地、玄参、磁石色黑入肾;麻*、青皮、青黛色青入肝;*参、灶心土、*芪色*入脾。影响药物归经最主要的因素是其气味。一般情况下,腥味入心,如鱼虾鳖蟹;芳香醒脾、如砂仁、白豆蔻、大料、桂皮。膻味入肝,如食草类动物羊、牛、马、骆驼;腐臭味入肺,如臭豆腐、奶酪、*酱。臊味入肾,如童便、猪腰子、马尿。辛辣的药物主入肝、脾、肺;甘淡的入脾、肾、肝;咸鲜的入心、肺、肾;酸涩的入肺、肝、心;焦苦的入心、肾、脾。药物的很多中药通过炮制加工加强或削弱了本身的性味,也就加强或改变了归经。比如经过盐渍或盐炒的药物,比如厚朴、*柏、泽泻、附子,加强或增加了入心肾的功效;经过酒洗、酒炒的药物比如柴胡、白芍、当归等,增强了入肝辛散酸收的效果;炒焦的药物,大多改变了原来的性味,比如荆芥炭、茜草炭、棕榈炭、焦三仙等,变成了入心止血、消化积滞的药;醋炙以后的药物辛散的效果变得温和,比如香附、柴胡、元胡等等;经过蜜炙药物更能入脾补气、入肾利水,比如炙甘草、炙*芪、熟地*等。药物的煎煮方法、制药剂型也影响药物的归经。比如许多芳香的药物比如薄荷、细辛,久煎就失去了解表开窍的效果。半夏放置久了,散去了辛辣味,入心化痰除痞效果才好。大*久煎能入心化瘀血通小便,短时间煎煮能入大肠通大便。开水短时间浸泡以后服用称为饮、能走上焦,清心火,宣肺气。比如桑菊饮、大**连泻心汤。煎煮甚至去滓以后浓缩再煎能入中下焦,比如小柴胡汤、小建中汤。药物研末成粗末做散服用,多能健脾燥湿,比如平胃散、参苓白术散。做成蜜丸服用多能缓补脾气、或利小便。比如人参归脾丸、乌鸡白凤丸。做成膏服,能入心肾,补益精血。比如龟鹿二仙膏、龟板膏。鲜榨果汁能补肺津,如五汁饮、秋梨汁。火炼金丹能补命门之火,如女金丹、小金丹。酒泡药物能舒筋活血,比如虎骨酒、鹿鞭酒。名医李可论道中医业内的朋友都知道,李可老先生是当代中医临床大家,有胆有识,擅长是用经方治疗危重病和疑难病。他使用所谓的剧毒中药艺高胆大,得心应手。有一次得以拜见真人,真是喜不自禁。李老鹤发童颜,穿着一身红色夹袄,带着自己的三个助手。寒暄之后,我奉上自己写的《字里藏医》,老先生很高兴,称赞这么下功夫研究是正路,很高兴中医后继有人。梁冬安排大家吃火热辛辣的川菜,借此话题就向李老提起使用附子的问题。“阴虚自汗”的问题李老说自秦汉以降中医就逐渐没落,后世腐儒庸医心虚胆怯,根本不敢用麻*、附子、细辛,称之为虎狼药。而急重症非虎狼药不可。这与金元医家误读误解《内经》有关。林大夫询问到底是哪些内经原文被误读,李老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阴虚自汗”,大家都解释为肾阴虚导致烘热汗出、或盗汗。其实《内经》的阳泛指六腑,阴泛指六藏,所以阴可代表太阴和厥阴,比如肺虚,卫外不固,可以出现自汗。脾虚也会出现动辄汗出。后世医家一见阴虚就误以为是阴液不足,不考虑人的阳气功能衰微,直接给患者大量阴寒的滋阴药,结果非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加重病情。李老的一席话说的我恍然大悟,马上想到(心包虚的人经常会脸红心跳出热汗,心虚的人经常会受惊吓、出冷汗,心气大衰濒死的人会汗出如油)。而这些人是需要温补阳气,回阳救逆的。“阴虚内热”的问题李老接着说另外一个例子,就是“阴虚内热”的问题,很多人同样误以为是肾阴不足,出现低烧。其实手太阴肺虚一样会出现低烧,肺结核,林黛玉就是例子。从古至今,医生们一见低烧咳血就用寒凉滋阴,结果中医治疗肺结核几乎没有成功的。我曾经研究过《红楼梦》的医案,给那些金枝玉叶看病,大夫们唯恐惹祸,用药只求稳当,让人挑不出毛病,用个柴胡还得用鳖血拌了,生怕升举了阳气。哪敢用毒药?有人戏问,如果林黛玉用附子会如何,李老笑而不答。我看过李老治疗重症,耐药的肺结核的医案,不仅治愈而且快捷。想想多少人死于非命,死于不治,起因就是对经书的误解。有道是:用药如用兵。掌握了中药的归经,就如同有了精确制导的导弹,使用得当就能收到简便廉验的效果。比起宁可错杀三千,也不放走一个的霸道用药手段来讲,中医可以说是行王道,中药可以说是仁义之师。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2#

导读:今天学习“葛根”的经典用法和现代药理。

文章推荐星级:

医生医学生:★★★★★

中医爱好者:★★★★★

非医伙伴们:★☆☆☆☆(文章专业,欢迎挑战)

01

葛根

汗出恶风者,太阳中风也。

今增一背强,乃脊椎两旁之筋脉劲急,亦不仅为太阳中风矣,故加葛根于桂枝汤中,以滋润脊椎中两旁之筋脉。

唐容川曰:“葛根其藤最长,其根入土最深,吸引土下*泉之水气,以上于藤,有如太阳经引膀胱水中之阳气,以上达于经脉也,人必知水中之阳,化气上行,而为太阳经,乃知葛根能引土下之水,上贯其藤,即与太阳化气上行,其理更无以异。”

按中国古人治病,往往以药之形状,而治人之病,其理本近渺茫,而功效捷于桴鼓,其中必有至理,惜今人尚未悟也。

02

《伤寒论》中的葛根

太阳中风治当用桂枝汤。仲景《伤寒论》第14条曰:“太阳病项背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不言而喻,加葛根在此方中专治“项背强几几”也,因葛根具有“以滋润脊椎中两旁之筋脉”功用。

王合三先生引唐容川采用取类比象方法,言明葛根所以可治太阳中风项背强几几之理。

王合三先生对唐容川之解释,使其更进一步联想到古文献中有关“以药之形状,而治人之病,其理本近渺茫,而功效捷于椁鼓”其中之理,其中之奥妙,“惜今人尚未悟也”。

对于葛根一味的药理治疗作用,从仲景《伤寒论》有关条文及历代注释诸家中了解,再据现代对葛根的临床疗效及药理研究,不难悟出其中必有至理。

仲景《伤寒论》中葛根共入方4次,其中以葛根为首命名的有葛根汤、葛根加半夏汤、葛根*芩*连汤三方,另一方即桂枝加葛根汤。

下面将此四个方剂,所治主要脉症分列于后:

第14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

第32条:太阳与阳明合病,自下利者——葛根汤

第33条: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

第34条: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太阳证仍在,脉浮变促者表未解也。若太阳病已罢喘而汗岀,利遂不止者——葛根*芩*连汤

从上面4个条文可以看出,葛根一味,在《伤寒论》中所见病症主要有四个方面:

1.太阳中风病见项背强几几,如桂枝加葛根汤;2.太阳与阳明合病,自下利者,如葛根汤;3.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如葛根加半夏汤;4.太阳病,误下,利遂不止者,如葛根*芩*连汤。

从而,说明葛根用于太阳中风见项背强几几和内热下利证。

用葛根解肌之功,可协助麻、桂调和营卫,解肌发汗,治在表之邪引起之项背强几几,并可清胃肠之热,而治下利、泄泻。

03

历代医药古籍中的葛根

再从历代医药家有关葛根的功用来看。

《神农本草经》曰:“葛根,味甘平,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葛谷,主下利。”

《本草十剂》云:“轻可去实,麻*、葛根之属。盖麻*乃太阳经药,兼入肺经,肺主皮毛;葛根乃阳明经药,兼入脾经,脾主肌肉,所以二味皆轻扬发散,而所入不同。”(见《本草纲目·卷十八》)

汪昂《本草备要》曰:“葛根,辛甘性平,轻扬升发,入阳明经,能鼓胃气上行,生津止渴,兼入脾经,开腠发汗,解肌退热,为治脾胃虚弱泄泻之圣药。”

柯琴《伤寒附翼》卷上曰:“要知葛根秉性轻清,赋体厚重,轻可去实,重可镇动,厚可固里,一物而三美备,惟表实里虚者宜之,胃家实者,非所宜也。

故仲景于阳明经中不用葛根,东垣用药分经,不列于太阳而列于阳明。易老云:未入阳明者不可服,皆未知此意。

喻氏谓仲景不用于阳明,恐亡津液,与本草生津之说左,又谓能开肌肉,又与仲景治汗出恶风桂枝汤中加葛根者左矣。盖桂枝葛根但是解肌和里之剂,故有汗无汗、下利不下利皆可用。”

以上诸说细加玩味,对仲景《伤寒论》有关条文的理解、运用和葛根作用若能结合现代药理更易悟也。

04

葛根的现代药理研究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葛根浸剂给家兔灌胃,对因注射过期伤寒混合疫苗引起的发热有明显解热作用。

葛根煎剂或提取物均有轻度的降压作用。

葛根*酮给狗作冠状动脉内注射,有短暂的增加狗脑动脉、冠状动脉血流量的作用,而对脑血管的扩张作用比对冠状动脉血管明显。

葛根*酮体给大白鼠灌胃mg/kg,有拮抗因脑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心脏缺血反应。

小鼠口服葛根制剂有避孕作用,这可能与葛根异*酮具有女性激素样的作用有关。葛根水煎剂对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见《中药顺歌·葛根》)。

王瑞麟在葛根歌括中说:“葛根甘辛微寒平,能入脾胃退热证,生津止渴透斑疹,表邪寒热渴头痛,耳聋项强高血压,斑疹隐隐功独宗,急性胃肠炎呕泄,梗阻痢疾心绞痛。”

特别需要提出的是葛根的解痉作用。

研究证明,葛根中含有大豆*酮,对小鼠、豚鼠离体肠管具有罂粟碱样解痉作用,此解痉成分能对抗组织胺及乙酰胆碱的作用;

葛根酒浸膏和总*酮,可抑制由乙酰胆碱和前列腺素F2α引起的大鼠离体回肠收缩,对正常状态下的大鼠离体回肠也具有明显的松弛作用。

葛根对组胺引起的豚鼠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和乙酰胆碱引起的回肠平滑肌收缩均有抑制作用,并有量效关系。

葛根芩连汤对乙酰胆碱所致豚鼠气管平滑肌收缩和肠道平滑肌收缩均有抑制作用,并对肠道平滑肌有直接松弛作用。

此外,对葛根扩张冠状血管、增强心肌代谢、降压、降血糖、抗炎免疫、増强学习记忆功能,抗凝血、抗肿瘤等都有新的研究成果(见《中华本草·葛根》)。

此不仅对古人使用葛根的机理做了明确解释,而且扩大了葛根的使用范围。随着对葛根的深入研究,一定还会有更多的发现不断被丰富和充实。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王合三——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王旭、王超凡、王继先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年5月。本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