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民间散佚中医名方总钩沉 [复制链接]

1#


  泻白化血汤


  组成:桑白皮15—20克、地骨皮10克、侧柏叶10克、紫珠10克、花蕊石15克、三七粉3克(吞服)、血余炭10克、甘草5克。


  功能:清肺泻火,止血生新。


  主治:支气管扩张咯血。


  加减运用:患者如出现风热证、伴有发热、头痛、咽痛、上方去地骨皮、加桑叶、菊花、牛蒡子各10克,以清解表邪。若兼有燥火,证见鼻干、呛咳、舌红少津、脉细数、酌加沙参、麦冬、天花粉各10克,以养阴润肺。若患者痰热,若木火形金,证见烦躁易怒,胸肋引疼,脉弦数者,宜清肝泻肺,酌加黛蛤散15~20克、(布包入煎)炒山栀10克。大便秘结者,酌加生大*5~10克(后下)。


  温阳止血汤


  组成:炒潞*参12克、生*芪20克、炒当归9克、熟附片9克、牛角解9克、生地炭20克、炮姜炭3克、白芍12克、煅牡蛎30克、仙鹤草30克、蒲*炒阿胶9克。


  服法:水煎,一日一剂,煎三次、分三次服。


  功能:益气养营、温阳止血。


  主治:崩漏、青春期或更年期功能性能子宫出血。凡阳虚暴崩、或久崩久漏气血两亏、阳亦随虚,血色淡红、质稀薄、面色晃白、头晕气短、乏力畏寒、或兼大便不实,神疲足软、肢清、舌苔淡薄、质淡或嫩红、脉细软或虚。


  加减运用:本方对失血过甚者、可增参芪等用量、约每味30克左右,生地炭也可增至30克,背寒者增鹿角霜、腰酸加杜仲、川断、玄晕者加升麻、甘杞子、大便溏薄者加菟丝子。


  凉血活血降*汤


  组成:赤芍80—克、葛根30克、丹参30克、茜草30克、丹皮15克、生地15克。


  煎服法:每日一剂煎服,儿童酌情减量。


  功能:用于急性肝炎病程超过1个月及慢性肝炎、肝硬化之重度*疸(血清胆红素))。临床见症:口咽干燥,小便深*而自利,便干、皮肤瘙痒抓后有出血点,鼻衄、齿衄、肝掌、蜘蛛痣、舌质紫暗、舌下脉增粗延长、肝脾肿大等。


  加减运用:血瘀血热虽为主证,但因这类病人病机复杂,证型多变,故宜加减运用。有心下停饮(胃脘振水声)加桂枝15克、茯苓30克;有中焦虚寒者加干姜15克;有阳明腑实者加生大*(后下)10—15克,元明粉(冲服)2—4克;有皮服瘙痒者选加牛蒡子、浮萍、连翘、薄荷各10—15克;有汗闭者加麻*6—9克;有呕吐者加生姜10片或姜半夏15克;有夹湿热者加*芩15克、茅根15克;有出血倾向或血浆白蛋白降低者加三七粉(冲服)3—4克,水牛角粉(冲服)3—4克;有冷球蛋白三联征(瘀斑、关节痛、疲劳)者重用茜草、稀莶(各30—45克)。


  养阴合剂


  组成:生地10克、知母10克、鳖甲20克、玄参10克、*柏10克、麦冬10克、石斛10克、山萸肉10克、白芍10克茯苓10克。


  功能:肓阴潜阳。


  主治:养五脏之阴精,消肾上腺皮质激素造成的“阴虚阳亢”。


  用法:上方为一日剂量,等于合剂毫,分两次服。


  禁忌:水肿明显,尿少,苔厚腻者不宜。


  益气养阴汤


  组成:太子参9克、麦门冬9克,肉苁蓉15克,生地9克,黑芝麻15克,炙甘草6克,阿胶9克,白芍12克,石斛12克,肥知母9克,砂仁5克,天冬9克,桂枝6克。


  服法:将药用水浸透。加水两碗,煎取一碗,每日一剂,分二次服。


  功能:益气养阴,滋肾健脑,扶脾土。


  主治:心悸,气短,口干,食欲欠佳。腰酸,乏力,脉结代(即心肾不交、脾阴虚)等症。


  加减运用:失眠多梦加龙眼肉9克,远志6克,脾不健运加云苓12克,山药9克,稻芽30克,自汗者加浮小麦30克。


  煎膏:若每日水煎不便,可用上述方药10倍剂量,煎汁3次,滤去渣滓,旺火浓缩,加白蜜或冰糖克,缓火收膏,服时用开水冲服,用小汤匙取2匙,每日3次。


  禁忌:用药忌温燥,病人在饮食方面须禁酒类及辛辣(香烟等)刺激物。


  养阴清热汤


  组成:生地、生石膏、金银花各30克;天花粉、知母、芦根、*芩、荆芥、防风、积壳、龙胆草各10克;甘草3克。


  功能:养阴清热,散风生津。


  主治:疱疹性结膜炎,单纯疱疹性角膜炎,匐生性角膜溃疡,角膜云翳,角结膜干燥证,巩膜炎,虹膜睫状体炎,色素膜炎,渗出性脉络膜炎。证见眼红,疼痛,流泪,羞明,视物不清,或视力下降,甚至失阴。伴有咽喉疼痛,口渴欲饮,鼻内生疮,大便秘结,小便*赤,舌质红绛或苔薄白,脉弦细而数。


  服法:先将药物泡入砂锅内10分钟,煮沸25分钟后,倒入碗内。然后加水第2次煎煮,15分钟后将药液倒入第2碗中,每日晚上服第1煎碗内药液,次日早晨服第2碗药,每日1次,急重症患者,每日可服2次。


  加减运用:咽喉痛剧加川贝母6克,麦门10克;大便秘结,眼部病情较重,加大*、瓜蒌、青黛、芦荟各10克;胃纳欠佳,胸部膨闷,加青皮、麦芽、神曲、山楂各10克。


  益阴止血汤


  组成:生*芪30克、当归10克、熟地24克、麦冬10克、知母10克、牛膝12克、白芍15克、丹参20克、白茅根、刘寄奴各30克、艾叶炭6克。


  用法:水煎两遍,水煎液混合早晚分服。


  功能:滋阴益气、清热凉血、补血止血。


  主治:无痛性血尿,由于热蓄肾与膀胱,损伤脉络,营血妄行,血从尿出者。


  加减运用:无痛性血尿,虽有虚实老新的不同,但在治疗上多以清热泻火、滋阴凉血止血为基本原则,而在此原则基础上应以随症加减药物为妥。如小便带血而出现阴虚火动证型者,宜去*芪、当归、艾叶炭,加*柏10克、旱莲草12克、龟板15克(先煎):小便热赤,带血鲜红,属于心火亢盛证型者去芪、归,加出栀子10克、嫩柳枝60克(清明节前后带叶采集,切段备用);小便频数带血,其色淡红,其质不稠,属脾肾两虚证型者,去知母、麦冬,加白术10克、山药15克、巴戟天10克、胡桃仁15克,兼服左归丸,每次9克,日2次,早晚用药汤送服。


  扶正养阴汤


  组成:生地*12克、熟地*12克、天门冬12克、麦门冬12克、京玄参12克、生*芪15克、潞*参15克、漏芦30克、土茯苓30克、鱼腥草30克、升麻30克。


  服法:每日一剂,水煎二次,分服。


  功能:扶正养阴、清肺除热、解毒消肿。


  主治: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有正气虚弱、肺阴亏损、邪热内蕴的患者。


  加减运用:口干甚者加知母12克、石斛12克(先煎)、天花粉30克、制首乌12克;脾虚甚者加云茯苓15克、苡仁15克、淮山药12克、*精12克、咳嗽痰盛者加蒸百部15克、马兜铃12克、射干12克、佛耳草30克;热盛痰血者加芙蓉叶30克、野荞麦根30克、七叶一枝花30克、花蕊石30克(先煎);气滞血瘀者加八月扎12克、延胡索15克、两面针30克、露峰房30克。


  滋阴降火止血汤


  组成:水牛角15克(剉碎先煎)、生地30克、白芍12克、丹皮12克、蒲*炭12克、侧柏叶炭12克、艾叶炭9克、荷叶9克、藕根24克茜草炭9克、大小蓟炭各9克、茅根24克、四七末3克(冲服)、花蕊石9克。


  功能:滋阴降火,止血化瘀。


  主治:阴虚火旺,血随火升而致的咳血、大咯血、吐血,颧红、舌红,脉象细数。


  用法:清水四碗,先煎水牛角,后纳诸药,煎成一碗,田七末分二次冲,待凉后,一匙一口缓缓喂服。每天一剂,煎二次分服。


  加减运用:火旺较甚者,加强清火之药,如*芩、桑白皮清肺火,*连清心火,石膏清胃火,栀子清肝火,知母清肾火;出血多而危急需抢救者,可速先用新鲜童便一碗、或生藕汁一碗,一匙一口缓缓喂服,以滋阴降火,凉血止血;失血暴甚欲脱者,加用潞*参60克,另煎汤服,以益气固脱。


  椎盘突出方


  处方:L4、5或L5S1华佗夹脊穴、环跳、股门、阳陵、飞扬。


  功能;舒经和络、解痉镇痛。


  主治:椎间盘突出症。


  针灸法:针华夹穴视病人的胖瘦,选用1、5或2寸毫针,斜向椎盘方向刺入,用泻法,使局部有较强的针感,环跳用3寸针,用泻法,要求针感下达足底心,余穴用1.5~2寸毫针,均用泻法,留针半小时,其解痉镇疼疗效较为满意。


  加减运用:足跗痛者加昆仑跗阳,急性期针后拔火罐,慢性期患肢畏寒者,用温针灸法,疼痛剧烈不能动弹者,配合背晃疗法和牵引等方法,起到相得益彰的功效。


  梨综五针方


  处方:居髎、环跳,以上两穴定位后,拉一等边三角形为第三穴,阳陵、飞扬。


  功能:舒经和络,解痉镇疼。


  主治:梨状肌损伤综合征。


  针灸法:针环跳,居髎三穴,选28号三寸长针,针以泻法,针环跳时要求针感下达足底心,则疗效更佳,其余穴均要求有较强的针感,留针半小时,每隔5~10分钟行针一次,以加强刺激,提高疗效。


  加减运用:急性期针后加拔罐,或配合弹拨梨肌;慢性期,患肢畏寒,用温针灸法,以温阳和络,伴有腰痛者加大肠俞,针后拔罐。


  颈腰椎增生方


  组成:取夹脊穴,以阿是穴为重点,再选痛点周围约0、5寸、1寸处。用温和灸,每穴约法三章5分钟,以皮肤潮红为度。


  用法:日一次,30次一疗程。


  组成:乌梢蛇50克(寒重者改白花蛇4条),全蝎30克,土鳖虫30克,丹参克,血竭30克,当归30克,虎骨30克,威灵仙克。


  用法:共研细末,装入胶囊,每服4克,早晚各1次,1个月为一疗程,必要时服2—3疗程,另取鹿角胶8克,烊化,日服一次。如阳虚寒重者虎骨、鹿角胶用量酌加,阴虚火旺者酌减。


  功能;温通经络,活血化瘀,透骨强筋,祛风止痛。


  主治:肥大(增生)性腰、颈脊椎炎。


  加减运用:若上肢麻木疼痛较甚者加桑枝、桂枝;颈项活动不利加葛根;腰膝痛甚者加牛膝;气候变化加重者加秦艽;腰酸脚软者加续断。


  腰痛方


  组成:*芪15—30克,当归12克、川芎8克,芍药10克,熟地15克,升麻5—8克,台乌药8—12克,地龙10克。


  用法:水煎两遍混合,分两次一日服完。


  功能:益气壮腰,活血通络,理气定痛。


  主治:各种腰痛,不论内感外伤,凡非新感时邪,而又偏于气滞血凝,筋骨劳损者均适应。


  加减动用:兼寒湿壅滞,腰冷苔腻乏味加威灵仙,细辛,瘀阻腰痛如锥加桃仁,肾阳衰微,腰际酸软疼痛加山萸肉,补骨脂,或杜仲、续断,菟丝子之类。


  柴桂调卫汤


  组成:软柴胡10克,淡子芩10克,法半夏10克,太子参12克,鲜生姜3克,肥大枣10克,灸甘草5克,白芍10克,(桂枝5克入炒)、茅苍术6克,青蒿梗10克,(桂枝炒白芍即二药共炒)


  功用:调和营卫,和解少阳。


  主治:不明原因发热、低热等。


  加减运用:表证不解,正虚邪恋、热势留恋不去者,去苍术,加嫩白薇10克,女贞子10克,墨旱莲10克;湿热内蕴、烦渴引饮者,去苍术、法夏、生姜、大枣、灸草,加竹茹10克,陈皮6克,金银花15克,连翘12克,甘露消毒丹12克包煎;汗多者去青蒿梗,加鲜荷叶一张。若病变多端,它药可随证加减,唯柴胡、子芩、桂枝、白芍,则不可随便去取,盖用其法而不执其方耳。


  杜仲壮腰饮


  组成:杜仲15克,寄生10克,川续断10克,狗脊10克,肉苁蓉10克,鸡血藤10克。


  煎服法:加水煎,每日早、晚各服一次。


  功能:益肾壮腰,祛邪止痛。


  主治:适用于肾虚、风湿、外伤引起之腰痛。


  加减运用:因于风,症见腰痛抽掣,上连脊背,牵引腿足,痛时游去,脉来浮、弦,可加威灵仙10克,秦艽10克,独活10克以增强祛风之力;因于寒,症见腰痛如冰,拘急而痛,上连背脊,得热则缓,遇寒加剧,脉见沉紧,苔白薄者,可加淡附子10克,故纸10克以增强温肾散寒之力;因于湿,症见腰痛沉重,转侧不利,遇阴雨加重,兼有下肢浮肿,症见腰灼热而痛,并常伴有肿胀,小便短赤,脉来弦数,舌红苔*,可加*柏10克,知母10克,以增强除热之力,若见腰痛绵绵,酸软无力,畏寒怕冷,脉来微弱者,此为肾阳不足,可加盐附子10克,山萸肉10克、菟丝子10克以温肾壮腰;若要腰痛绵绵,酸软无力,兼发五心烦热,耳鸣头晕,脉来细弱、细数者,此系肾阴不足,可加生地10无、枸杞子10克、龟板10克、女贞子10克以养肾阴而痛止;若因扭闪挫伤,络脉血瘀,多病起骤然,痛不能动,呼吸、咳嗽加重者,可加元胡10克、广木香10克、香附10克、川楝子10克以活络散淤止痛;日久血淤,可加没药10克、土鳖虫10克、穿山甲10克、桃仁10克、以化瘀止痛;若见腰痛,兼气短乏力,语声低微,少食便溏者,此系肾虚日久,脾失温煦之故,可加*参15克、*芪20克、白术10克、升麻10克、以健脾;若腰痛连胁腹胀闷,似有气走注,忽聚忽散,不能久立行走者,此系肝气不疏所致,可加枸杞子10克,女贞子10克、桑椹10克、旱莲草10克,少佐香附5克、广木香5克,意在滋肾益阴,此本肝肾同治之理;如因房劳过度引起之腰膝酸软无力而痛者,可加血肉有情之品,如紫河车粉10克(分二次冲服)、鹿茸粉2克(分二次冲服)、牛鞭5克(为粉分二次中冲服)、鱼镖胶10克、桑螵蛸10克以益肾壮腰。如系骨刺增生,可重用威灵仙15克、乌梅20克、毛姜10克以消骨刺;凡痛引背部加石楠藤10克、石菖蒲10克;腰痛下连腿痛,可加牛膝。总之,因症施治,随症造药,方可收到显效。


  健身固表散


  组成:*芪40克白术20克防风20克百合40克桔梗30克功能:补益脾肺,强卫固表。


  主治:气虚治汗,体弱感冒,或慢性鼻炎、气管炎以及因表虚卫阳不固而常常感冒,或感冒缠绵不愈者。


  用法:以上诸药共为细末,每次服9克,每日2~3次,开水冲服,7天为一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愈。或改为汤剂(照上方剂量各药减半),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一般服3~5剂即可。


  加减运用:若素有慢性鼻炎而见鼻塞不通者可加辛夷15克。


  老人便秘方


  组成:*芪30克、银花20克、当归20克、白芍20克、麻仁20克、肉苡蓉20克、后朴3—10克、酒大*3—10克、威灵仙10—15克、(以上用量可根据症状稍事增减)。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酒大*不后下,此方可连服一段时间,待大便调顺再停药。


  加减运用:一、大便连日得畅,可减免酒大*。


  二、便躁严重加玄明粉3—5克冲入。


  三、气虚重加*参20克。


  四、腹胀重加木香10克。


  五、腰腿酸软加杜仲10克、牛膝10—15克。


  功能:益气养液、润肠导滞。


  三仁化虫汤


  组成:杏仁3克、冬瓜仁6克、苡仁15克、滑石6克、砂仁6克、半夏6克、后朴6克、葛根12克、乌梅1个、雷丸6克、榧子6克、甘草6克。


  煎服法:上药12味,用开水毫升煎煮20分钟,煎出总量约毫升(3岁量)分6次加热服用,每小时1次,1天服完。


  功能:宣畅气机,运睥除湿,生津益胃,安虫化虫。


  主治:小儿疳积、虫积实证。症见面*肌瘦,毛发枯*,腹胀便干,不思饮食,烦躁多惊,脐腹疼痛者。


  诊断:症状好转腹以不疼,小便转清,舌淡红、苔薄白,脉象已平,原方去滑石、半夏、后朴以防过燥伤阴,加茯苓10克、白术6克、怀山药10克。


  益肾健脑汤


  组成:*芪20克、枸杞15克、*精30克、淫羊藿24克、蚕蛾9克、熟地20克、蜂王浆3克、(兑服)当归9克、山楂30克、砂仁9克、刺五加9克。


  功能:补肾益脑、强心健脾。


  主治:腰膝酸软、脑功能减退、性功能障碍、失眠多梦。


  加减运用:伴有性功能减退者加赤勺20克、川芎15克、蜈蚣一条。


  益气健脑汤


  组成:潞*参、*芪各30克,焦白术20克,炙升麻10克,竹柴胡10克,新会皮10克,岷归头10克,炙甘草9克,朱生地、朱麦冬、朱茯神各20克,怀山药、生龙骨、生牡蛎各20克,明天麻、旱半夏各15克,炒枣仁20克。


  用法:水煎服,日3次,二日一剂。


  主治:内伤头痛病,症见头晕头痛、耳鸣脑鸣、短气懒言、心悸健忘、自汗嗜睡、肢软神疲、脉细缓无力、口不干渴、舌淡苔少、血压偏低之心脾气虚型患者。


  养阴健脑汤


  组成:朱生地30克、炒*柏10克、炒知母10克、杭白芍20克、炙龟板20克、全当归10克、炒川连5克、朱麦冬30克、朱茯神20克、炒枣仁30克、枸杞子30克、明天麻15克、花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


  用法:水煎服,日3次服,二日一剂。


  主治:内伤头痛病,症见头痛脑胀、耳鸣、记忆力衰奶、健忘失眠、口干喜饮、舌红少津、脉细数或眩数、血压偏高之肝肾阴虚型患者。


  小儿哮喘证治方


  组成:小儿哮喘有发作期与缓解期之分,又有寒喘与热喘之别,胡组方用药各有不同。


  一、发作期(实证):邪实是标,以治标为主寒喘方:炙麻*6克,杏仁6克,银杏10克,桔梗6克,紫菀10克,冬花10克,苏子6克,干姜3克。


  热喘方:生麻*3克,杏仁6克、银杏10克、桔梗6克,地龙6克,桑皮10克,冬爪子10克,生石膏30克(先煎)。


  煎服法:用砂锅加水至浸没药材,水面超出药材5分,生石膏先煎15分钟再入其它药。每剂煎2克,随年龄大小,日服2-3次,或少量多次温服。


  功能:宣降肺气,止咳平喘,化痰。


  主治:小儿咳喘加减运用:咳重加白前,喘重加赭石以助药力。


  二、缓解期(虚症):正虚是本,以治本为主。


  组成:健儿片(中成药),刘韵远教授经验方,北京市药材公司同仁堂制药厂生产,国内市场有售。


  服法:1岁服2片,,1~2岁服3片,3岁以上按年龄加1片,最多每次10片,日服2~3次,3个月为一疗程。有外感停服。


  功能:以肺气,健脾气,强肾气。久服可增强肌体抗病能力,提高免疫功能,预防感冒咳嗽、哮喘。


  小儿痿痹汤


  组成:独活5克寄生12克炙*芪9克*参9克当归9克赤白芍各6克、知母6克、木瓜9克、猴骨6克、伸筋草6克、炙甘草5克。


  功能:培补气血,搜邪活络。


  主治:两族痿弱、不能随意运动及履步。


  加减运用:湿热未清者加三妙丸、苡仁、蚕砂;挟阴虚者加石斛、花粉、龟板;纳呆者加二芽、砂仁;大便溏泻者加白术、扁豆;大便秘结者加积壳、麻仁。


  除痒止带方祛湿清热汤


  组成:藿香10克、佩兰10克、川朴10克、法半夏10克、茯苓10克、苍白术各10克、*柏6克、生地榆10克、淡竹叶10克、积壳6克、车前子10克、(布包)。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次。


  清白散组成:清黛15克、煅石膏克、海螵蛸30克、冰片1.5克。


  用法:将上述4味药共研末,用鱼肝油调匀外用。


  功能:祛湿化浊,清热解毒。


  主治:外阴瘙痒发炎,甚则溃疡。白带多,*白相间,发热烦躁,腹胀腹痛,少腹有下坠感,舌苔*腻,脉滑数。


  加减运用:发热者加荆芥、薄荷;腹疼者加元胡或川楝子,大便干者加郁李仁,脏腑有热加生石膏,胸闷者加苏梗、郁金,热重者加败酱草、蒲公英。


  牙痛方


  组成:升麻10克生石膏30克白芷9克细辛9克甘草3克骨碎补18克(炒)川椒6克(炒)制川乌10克淡竹叶10克(水煎服)


  功能:清胃温肾,消肿止痛。


  主治:胃热阴虚,肾经虚寒,风火,龋齿等牙痛。


  加减运用:痛剧者加羌活9克;肿甚者加蒺藜12—30克;便秘加大*3—9克;热甚增生石膏量至60—克;风甚加防风12克、湿盛加苡仁30克;小便短少加滑石18—30克、寒盛加麻*3—9克、胃阴虚加石斛30克、麦冬18克;肾虚加生地30克、怀牛膝30克;血虚加当归10克、川芎10克。


  注:方中制川乌宜先煎1小时。


  小儿理脾和胃散


  组成:山药、云茯苓、薏米、山楂、扁豆、陈皮、神曲、芡实各10克莲子6克砂仁5克*连2克麦芽20克炒米克用法:上药共焙干研细末,每餐饭前服一匙(约10克)


  功能:健脾和胃,祛湿止泻,安神定惊。


  主治:小儿肠炎,疳积,脾胃不和型胃痛。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互联网和出版刊物,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仅做信息分享,不作为医疗建议、推荐或指引。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辩证使用

点个在看,一起为中医智慧加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