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身边的中药材 [复制链接]

1#

身边的中药材

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得病的,得病就要吃药。可现在草药种植商业化,种植者为追求利润,往往滥施农药化肥,不仅使草药的药性发生变化,而且会出现农药残留。野生草药已很难买到了。

其实,一方土地养一方人,一方人得病,往往也都能在身边找到治病的药材。所谓七步之内必有灵草。草药遍地都是,可很多人都不认识,也不会用。在此,仅就石家庄市周边生长的草药作一个会集整理,帮你认识身边之宝,助你健康长寿。

白茅根/p>

白茅根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种药材。

甘、寒。

入肺、胃、小肠经。

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热病烦渴,吐血,衄血,肺热喘急,胃热哕逆,淋病,小便不利,水肿,*疸。

白茅根即茅草的根,深秋或冬季采撷,将白茅根拣净杂质,去皮,洗净、切段、晒干即可储存备用,鲜用尤佳。四季咽干咳嗽时,可用来泡水当茶饮。是抗雾霾、防感冒佳品。味甘甜,无毒无副作用。

地*:

地*,玄参科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多年生草本,高可达30厘米,根茎肉质,鲜时*色,在栽培条件下,茎紫红色。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鲜用;或将地*缓缓烘焙至约八成干。前者习称鲜地*,后者习称生地*。

性味:鲜地*:甘、苦,寒。生地*:甘,寒。[熟地*:甘,微温。

归经:归心、肝、肾经。

功能主治:地*性凉,味甘苦,具有滋阴补肾、养血补血、凉血的功效。凡阴虚血虚肾虚者食之,颇有益处。此外,地*有强心利尿、解热消炎、促进血液凝固和降低血糖的作用。是各类地*丸的主要原料。地*可生用,简称生地,也可炮制后使用,简称熟地。是补血补肾要药。炮制:(熟地*)⑴取净生地*,照酒炖法炖至酒吸尽,取出,晾晒至外皮黏液稍干时,切厚片或块,干燥,即得。每kg生地*,用*酒30~50kg。⑵取净生地*,照蒸法蒸黑润,取出,晒至约八成干时,切厚片或块,干燥,即得。

车前草:

车前草,又称平车前。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生于草地、河滩、沟边、草甸、田间及路旁。直根长,具多数侧根,多少肉质。根茎短。叶基生呈莲座状,平卧、斜展或直立;叶片纸质,椭圆形、椭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叶柄基部扩大成鞘状。

全株入药,味甘,性寒。具有利尿、清热、明目、祛痰的功效。幼株可食用。

主治小便不通、淋浊、带下、尿血、*疸、水肿、热痢、泄泻、鼻衄、目赤肿痛、喉痹、咳嗽、皮肤溃疡等。

车前子,即车前草的种子。本品性味甘寒,入肾、膀胱、肝、肺经,功能利水通淋、补精强肾、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热化痰,为常用药材。

车前草、车前子均可作茶饮。

茵陈:

茵陈,别名牛至、耗子爪、田耐里、因尘、马先、绵茵陈、绒蒿、细叶青蒿、安吕草,管状花目、菊科、牛至属植物蒿经冬不死,春则因陈根而生,故名因陈或茵陈。至夏其苗则变为蒿,故亦称茵陈蒿。中国民间现尚有以米粉作茵陈糕、团的习惯。茵陈作菜,要采嫩苗,老的药用是茵陈蒿。故有“二月茵陈,五月蒿”的说法。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蒙古等国家的低海拔地区的河岸、低山坡地区。茵陈有两个采收期,春季采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的习称“茵陈蒿”。

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脾、胃、肝、胆经。茵陈清热利湿,退*。主治:*疸、小便不利、湿疮瘙痒、传染性*疸型肝炎等。有利胆,保护肝功能,解热,抗炎,降血脂,降压,扩冠等作用。肝火旺者可以茵陈作茶饮。

1.利胆作用:

本品煎剂、水浸剂、去挥发油水浸剂、挥发油、醇提取物、6,7-二甲氧基香豆素、绿原酸等均有促进胆汁分泌和利胆作用。茵陈二炔、茵陈二酮、茵陈炔内酯亦有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作用。

2.对肝脏的影响:

给予四氯化碳所致肝损害大鼠每天皮下注射茵陈煎剂0.61克,第8天作组织学检查,可见治疗组动物肝细胞肿胀、气球样变、脂肪变与坏死等均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减轻;肝细胞糖原与核糖核酸含量有所恢复或接近正常,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下降,表明仍有一定的保肝作用。茵陈中某些*酮和香豆素成分有抗四氯化碳或半乳糖诱发的大白鼠肝细胞细胞毒性的作用。

3.解热作用:

实验表明,茵陈素水悬剂对大、小鼠正常体温有明显的降低作用。

水蛭:

水蛭,俗名蚂蟥,在《神农本草经》中已有记载,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1];在内陆淡水水域内生长繁殖,是中国传统的特种药用水生动物,其干制品泡制后中医入药,具有治疗中风、高血压、清瘀、闭经、跌打损伤等功效。近年新发现水蛭制剂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抗癌方面具有特效。

咸苦,平,有毒。

入肝、膀胱经。

月经闭止、症瘕腹痛、蓄血、损伤瘀血作痛、痈肿丹毒等症。

采制方法:夏、秋捕捉。捕得后洗净,先用石灰或酒闷死,然后晒干或焙干。

酸枣仁:

酸枣仁,别名枣仁、酸枣核、山枣仁。由酸枣成熟果实去果肉、核壳,收集种子,晒干而成。

性味:甘,平。

归经:心经;脾经;肝经;胆经。

功能:宁心安神;养肝;敛汗。

主治:虚烦不眠;惊悸怔忡;体虚自汗、盗汗。

与灵芝配伍煮水喝,有镇静、催眠、镇痛、抗惊厥作用;有一定的降压作用;对子宫有兴奋作用。

[用途]用于阴血不足,心悸怔忡,失眠健忘;体虚多汗。

[用法]一日10~15g。煎汤,煮粥;研末服,每次3~5g。

[附方]1、酸枣仁粥:酸枣仁10g,生地*15g,粳米g。枣仁、地*水煎取汁,入粳米煮粥食。源于《圣惠方》。本方以酸枣仁滋养安神,生地*养阴清心。用于心阴不足,心烦发热,心悸失眠。2、枣仁人参粉:酸枣仁20g,人参12g,茯苓30g。共研为细末。每次5~6g,温水送服。亦可入粥中煮食。

桑螵蛸:

桑螵蛸,中药名。为螳螂科昆虫大刀螂、小刀螂或巨斧螳螂的干燥卵鞘。以上三种分别习称“团螵蛸”、“长螵蛸”及“黑螵蛸”。常见于树枝特别是枣树枝上,冬季采。

具有固精缩尿,补肾助阳之功效。常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小便白浊。

《本经逢原》:“桑螵蛸,功专收涩,故男子虚损,肾虚阳痿,梦中失精,遗溺白浊方多用之。《本经》又言通五淋,利小便水道,盖取以泄下焦虚滞也。”

性味:味甘、咸,性平。

归经:归肝、肾经。

功效:固精缩尿,补肾助阳。

主治: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小便白浊。民间常用于治小儿尿床(烤熟研末冲服)

芦根:

芦根,别称芦茅根、苇根,就是芦苇的根。

性味:甘,寒。

归经:归肺经、胃经。

功能: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

主治: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吐、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涩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克(鲜品60~克);或鲜品捣汁。外用:适量,煎汤洗。

常用配方

1.消渴:芦根15g、麦门冬、地骨皮、茯苓各9g,陈皮4.5g。煎服。(《安徽中草药》)

2.治百日咳,咯血:(芦根)30g,卷柏6g,木蝴蝶6g,牛皮冻7.5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3.治大叶性肺炎,高热烦渴,喘咳:芦根30g,麻*3g,甘草6g,杏仁9g,石膏15g。水煎服。(《宁夏中草药手册》)

4.治肺痈吐血:鲜芦根0g,炖猪心肺服。(《重庆草药》)

5.治肺痈咳嗽吐腥臭脓痰:芦根30g,薏米、冬瓜子各15g,桃仁、桔梗各9g。水煎服。(《宁夏中草药手册》)

6.治骨蒸肺痿,烦躁不能食:芦根(切讫秤)、麦门冬(去心)、地骨皮各克,生姜克(合皮切),橘皮、茯苓各克。

7.治五噎,心膈气滞,烦闷吐逆,不下食:芦根克,锉,以水三大盏,煮取二盏,去滓,不计时,温服。(《金匮玉函方》)

8.治伤寒后,呕哕反胃,及干呕不下食:生芦根(切)、青竹茹各一升,粳米三合,生姜克。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随便饮。(《千金要方》芦根饮子)

9、治小儿呕吐,心烦热:生芦根50克。净洗,以水一升,煎取七合,去滓,红米一合,于汁中煮粥食之。(《食医心鉴》生芦根粥)

10.治妊娠呕吐不食,兼吐痰水:生芦根十分,橘皮四分,生姜六分,槟榔二分。以水二升,煎取七合,空腹热服。(《经效产宝》)

11.芦根治产后吐利,霍乱,心腹痛:芦根、人参、枇杷叶各50克。上捣筛,每服25克,水一盏半,煎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普济方》芦根饮)

12.治胃气痛吐酸水:芦根15g,香樟根9g。煨水服,一日2次。(《贵州草药》)

13.治麻疹不透:

①芦根30g,柽柳9g。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②芦根、芫荽各适量。水煎浓液擦身。(《青岛中草药手册》)

14.治猩红热:鲜芦根、鲜白茅根各30g,白糖适量。水煎,当茶喝。(《河南中草药手册》)

15.治咽喉肿痛:鲜芦苇根,捣绞汁,调蜜服。(《泉州本草》)

16.治口疮:芦根克,*柏、升麻各克,生地五两。上四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含,取瘥。含极冷吐却,更含之。(《外台》引《集验方》)

17.治牙龈出血:(芦根)水煎,代茶饮。(《湖南药物志》)

18.治风火虫牙:鲜苇根60g,柳树根60g,*荆根、路边姜各30g,二月泡根、

薅秧泡根各18g。水煎服。(《重庆草药》)

19.治目暴肿:芦根克,甘草(炙)50克,粟米三合,甜竹茹鸡子大。上四味,锉如麻豆。每用25克,水二盏,煎取一盏,去滓,食后温服,日三。(《圣济总录》芦根汤)

20.治大便燥结:芦根、夏枯草、蜂蜜各15g,土大*、皂角、银花各6g。煨水服。(《贵州草药》)

21.治白带:芦根(干)15g,五指毛桃根30g。煎服。(《广东省惠阳地区中草药》)

22.治河豚鱼中毒:

①芦根g。煎服。(《广东省惠阳地区中学药》)

②芦根g,蜀葵根60g。捣烂冲水内服。(《青岛中草药手册》)

牛哥杨思远

喜欢就打个赏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