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金匮悬解湿病四大方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程少为 http://www.bdfyy999.com/m/

湿病八

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此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杏仁薏苡甘草汤。

1 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曰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者,是汗出伤寒之义。汗出者,为风泄也,伤于寒闭,则内郁为风湿也;或久伤取冷所致,即是典型的伤寒之义。

2 汗出者,为风泄卫气也。汗出则风气外达,湿也外泄,寒出而寒闭,则风湿相抟,名曰风湿。风湿壅遏,不能外泄,则一身尽疼,寒从外闭,湿从内阻,经阳不泄,则见发热也。午后湿土当令,故日晡时剧。

3 汗出之时,伤于外寒之闭,则风湿相抟,不能外泄,即为风湿之定义。

论;本条风湿之定义,对比历节的定义;《金匮》脉沉而弱,汗出入水,如水伤心,历节疼,*汗出,此名历节。风湿区别于历节。身疼关节疼,不能一股脑全部定性为风湿性关节炎。听着没错,实为两病,不能混为一坛。

思考;汗出寒闭,此病风湿,却不病湿热身*证,也不是麻*连翘小豆证。六经体系病与六邪之杂病,同是湿盛,病却不同。仲景体系,虽然很细,但后学者,若想融汇贯通,难度很大,理论研究,加临床实验与长期积累,加挖掘*师理论与众家经验,缺一不可。有时想也不能把仲景理论,太过于神化,越想细细学,越容易迷路,误入岐途,而走火入魔,有时候不要去想那么多为什么,就直接简单粗暴的按照提纲,照葫芦画瓢就行。后来之人,在也没有圣人那种窥探天机与人事的能力。

4 此病伤于汗出当风者,是汗出而伤外寒之闭也,此提纲之“风”,即是伤寒之义。《内经》中伤寒,皆言伤于风,风寒之字不同,但病理相同,如《伤寒论》言寒,《内经》言风,《难经》则言伤寒有五,*师解为外感,此风皆是伤寒之义。学完太阳篇,学完*师,你就知道,此风即是寒,此寒即是用风来表达,不要真的误以为外风之吹袭而伤人也,外风即是外寒之义。《金匮》卷十,水气二也有此解可以参考理。正是因为直接理解为外风伤人,故导致太阳篇中风,都以为也是外风,对太阳篇风寒之别,一直都分不清,更不用说伤寒有五之理。

论;风湿和历节不是一个病,此当区别,风湿偏于全身,历节偏于局部,此为最简单的分法。风与湿者,皆是内风内湿,因外寒而发病也。

5 此病麻*发汗,是开窍泄湿,杏仁理肺宣气,薏仁甘草燥湿培土。此剂量不大,取微微汗出之义。此不内虚,汗也不畏伤阳,此是对症之治,又能解表,又能泻湿,又能宣肺,故大胆用麻*,不必畏之。

湿病九

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芪汤主之。

风客皮毛,是以脉浮。湿渍经络,是以身重。风泄皮毛,是以汗出恶风。防己*芪汤,甘草、白术,补中而燥土,*芪、防己,发表而泻湿也。

1 表寒之闭,故见脉浮,湿渍经络,是以身重。风性疏泄,是以汗出恶风也。汗出者,风泄也,恶风者,汗出不止,表气之虚也。因伤寒闭,而风湿相抟,汗出窍开,因湿内盛,则汗出不止而恶风,防已*芪汤,因势利导,借汗出以泄湿,湿去则风熄而表和。总因湿之主气,外寒之郁,而风湿相抟也。

2 防已泄脏腑经络之湿,*芪补肝脾之气,以行经络而发营卫,助风泄湿,此剂量小,取微微之汗,则风湿俱去之义。湿泄则风息,汗止而表和。湿不泄则风不息,而汗出不止。

3 重复一遍,凡言脉浮风者,皆是内风,无有外风,外只是寒闭,便有风寒互文之表达,有的到时候要学会区别。前医言多汗者表虚,此是为对,但不知为内风之泄,也不知风因何来,还误以为外来之风,只知表虚,而不知湿盛,知此表虚,而不知治法,又不知细理。只能对应证候,拿前医的固表方剂来用,如玉屏风散,荆防颗粒等,此二方相对表虚来说,还很有效,就是不如仲景系统规范而已。假如前医错,后医跟着错,一直错到今天仍不知细理,此就是中医现在的理论,对少而错多。胡万林,泄水之论对,但治水之法错,故成大错。中医的虎头蛇尾让所有的后学者,难入医门。虎头蛇尾的尴尬,中医人都知道。没有正确的理论体系,只能维持现状。唯有*师体系,是中医的未来之路。

4 此脉浮汗出恶风,虽是皆表证之象,但不为太阳病,一定当知,此为风湿相抟之杂病,虽有外寒之客,表寒轻微,故不用麻桂之方,汗出不止而表虚,总是因湿。

5 防己*芪汤,对比太阳二十四,茯苓甘草汤,不渴而有汗者,此是湿盛郁阻而风不息也,泻湿息风止汗也。本条风湿,脉浮身重者,防己*芪汤,发表泄湿也。

湿病十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抟,身体疼烦,不能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如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1 伤寒八九日,表寒里虚,风虚不泄,湿盛内阻,则风湿相抟,营卫寒涩,风湿壅遏,经脉滞涩,故身体烦痛,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浮为风虚,涩为血寒,桂枝附子汤主之。桂枝通经解表,附子温营虚之血寒。


  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则木达而疏泄之令行,湿不在下而在中,去桂枝之疏木,加白术以燥己土也。此就是经络湿盛郁阻而风虚,不能外泄汗出,则内泄小便,加白术泄湿,去桂枝之疏泄。793页,若小便不利,此应桂枝加附子,暖水达木,以通水道,今大便坚,小便自利,则湿在表而不在里,而水道过通,恐亡津液,故去桂枝之疏泄,加白术以补津液也(泄经络之湿义)。去桂加术汤,泻湿在中,对比麻*加术汤,泄经络之湿。


  脉浮虚而涩者,湿在经络,则浮为风虚,涩为湿阻,风虚不泄。去桂枝之通经,加白术泄湿,附子温燥脾肾。去桂枝之通经解肌,以防大汗出,取微微似汗。风泄而汗出,则风湿俱去。

论;余也没看懂,在研究一下;(保留在修)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抟,身体烦痛,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抟,身体烦痛,不能自转侧,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枝加白术。

伤寒表郁,则风湿相抟,“风”虚不泄,则用桂枝,通经解肌,“湿”盛郁阻,则用白术,泄湿通经,

风湿相抟,则身体疼痛,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者,此无里证,也不水逆,(观五苓散)浮为风虚,涩为血寒,风虚不泄,此风湿相抟在表,经气内壅,桂枝附子汤,桂枝通经解肌,附子暖血而去寒,风泄皮毛,经气外达,则汗出湿泻而痛解。

风湿相抟,则身体疼痛,不能自转侧,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此无里证,也不湿热,(观湿病三与茵蒸汤),浮为营风不能外泄,涩为湿盛而壅阻,此风湿相抟在表,经气内壅也。去桂枝之通经解肌,加白术燥土化气,以泻经络之湿,附子温燥脾肾,湿泻风达,汗出则痛解。

湿病十一

风湿相抟,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1 风湿相抟,必有外寒之郁,而湿流关节,若能外出为汗,不能内侵关节。筋聚于节,风湿相抟,则痛不屈伸,气道郁阻,皮毛蒸泄,则汗出气短,小便不利者,湿盛木郁,水无泄路,汗出则恶风,是卫虚而恶寒,故不欲去衣,或营卫不利,经络壅阻,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温脾胃而通经络,则风湿泻矣。内而泄湿,疏木通经,阳气来复,风湿自解。

2 桂枝,通经解肌,汗出湿泻,白术,利其小便,燥土泻湿,湿有泻路,则不侵关节。附子,温燥脾肾,绝湿盛之本。水温土燥,木气升达,阳回之风,外泻汗出,内泻小便,湿气外泄,则病愈也。

白术桂枝,通经泻湿,治风湿之主药,附子温阳逐寒,甘草培土,白术泻湿,还不伤燥,还能生津渴。

购书加好友,进群加好友

点击在看,感谢分享,读*元御,学古中医

自学中医,只读*师,不走弯路,快速入门

自学仲景,只读*师,四圣一脉,医家准绳

*元御医学研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