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纪念谷公木麻黄的童话 [复制链接]

1#
哪里能根治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yyq/141022/4499988.html

阅读提示

写谷文昌书记的文章很多,或写实叙事、或宏篇叙事……《木麻*的童话》一文表达的视角无疑是很独特的:作者巧用“童话”这种文学体裁,给一株木麻*赋予生命的色彩和人物的性格,透过木麻*的“所见”,通过木麻*的言语,再次表现谷公“战风沙、绿化东山岛”这一老题材。但是,由于视角独特,不落窠臼,读后让人耳目一新,别有一番新感触。

文章前半部分,透过木麻*的“眼光”,写谷公那“刻满岁月沟壑的脸庞’、“神奇的大手”、“他的呼吸”以及“他的体温”等,这是作者对谷公筚路蓝缕、艰苦奋斗的正面描写;文章后半部分,如“我走到哪里,哪里就有生机伴随”、“向上攀登是我唯一的语言,苍翠欲滴是我生命的色彩”、“我扎下根,就有新的土地;伸出手,就有新的江山”以及“在您不老的乡土里,我是您新的神话与歌谣”等句子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通过木麻*的自述,实质上是从侧面完成对谷文昌精神的提炼与升华。至此,木麻*的精神就是谷文昌精神,二者已融合在一起。

这篇文章的语言特色,具有“童话”那天真诙谐的语言特点,如“喝上一口水,我就喊:父亲!长高一小截,我就喊:父亲!”。同时,文章更多的是诗意的,具有哲理色彩的句子,这也是本文语言表达的一大特色,如写东山岛的富庶与丰收:“楼房连着楼房,生活连着春天。深情的渔歌,写满了浪漫与繁华”;如赋予木麻*精神内涵的句子“站稳脚跟,挺直腰杆,这是大地的哲学”,诸如此类句子,文中俯拾即是,读者可以细细品味。

木麻*的童话

——献给谷文昌

林茶居

在这里,我已生活了四十多年,可我还是个孩子。那个把我带到这里,让我扎下根来并茁壮成长的人,他已经走了,可他的心跳还在我的脉搏里延续,他的血液依然是我内心的河流。

那时的风,大哩;那时的沙,狂哩。那时的东山岛没有春天,那时的东山人出门只好把眼睛眯成一条线。

那来自天南地北的树木,一排排立起,又一排排倒下。像面对自己过早夭折的儿女,汗水在他刻满岁月沟壑的脸庞上流淌。狂风恶土之间,他一次次吹响绿色的旋律。

万木丛中,他最后挑选了我,我就是他幸存的孩子……

那是一双多么神奇的大手啊!铁锤一样有力,镰刀一般朴实。一举起就是一片富有的天空,要有光就有光,要有雨就有雨。喝上一口水,我就喊:“父亲!”长高一小截,我就喊:“父亲!”

我感觉到他的呼吸,像田野上的土畦一样均匀,像大海上的浪花一样生动。他的体温,还在暖和着这里的人心和天气。绿色有多长,他的生命就有多长。天空中,飞鸟的翅膀载着他的身影;土壤里,蚯蚓是他勤劳的掌纹。

庄稼熟了,那叫粮食;花儿开了,那叫歌唱。越来越多的幸福,像阳光一样绵密。一个个村庄,已抹去了曾经风沙肆虐的岁月伤痕。楼房连着楼房,生活连着春天。深情的渔歌,写满了浪漫与繁华。

四十多年了,这个海岛的人一直把我当作最亲的亲人。我走到哪里,哪里就有生命住下——不是人家,就是庄稼。我走到哪里,哪里就有生机伴随——不是青山,就是绿水。我在田野边站岗,不让丰收逃跑;我在公路旁排队,让生活更加平安;我在沙滩上看海,把最好的心情告诉白云,并大喊“父亲!”“父亲”——这声音仿佛也从彼岸传来……

站稳脚跟,挺直腰杆,这是大地的哲学。春夏秋冬,寒来暑往,日夜更替,斗转星移,向上攀登是我唯一的语言,苍翠欲滴是我生命的色彩。经霜傲雪,我把一个人的精神化作挺拔的身躯;栉风沐雨,我把一个人的信念化作繁茂的绿荫。

他是大地的根,默默无言,这大地上的枝、叶、花、果为他表白了一切。是的,在一个人的故事里,我扎下根,就有新的土地;伸出手,就有新的江山。

就像黎明的练习曲,我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干凈的名字。不用形容词,不用修饰语。一个名字,就是一个高度,一种象征。轻轻地,就能把万物唤醒,仿佛神奇的水,流到哪里,哪里就有美,就有美如花般盛开,让无数的田野和村庄都充满光明的音乐。

“父亲,在您不老的乡土里,我是您新的神话与歌谣!”

风吹走的事,我都记住了;雨水冲走的事,我都记住了。就像记住了一个人,我就记住一片光辉;就像记住了一个人的名字,我就记住了一首大诗,记住了生命之绿,以及这绿色所收藏的惊喜……

视频:电视散文《木麻*的童话》

林茶居:福建东山人,现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分社副社长,《教师月刊》主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