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千方百剂牡蛎散 [复制链接]

1#

牡蛎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之八治杂病》〖方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之八治杂病》:治诸虚不足,及新病暴虚,津液不固,体常自汗,夜卧即甚,久而不止,羸瘠枯瘦,心忪惊惕,短气烦倦。

〖组成〗*芪去苗土[30g]麻*根洗[9g]牡蛎米泔浸,刷去土,火烧通赤,各一两[30g]

〖用法〗上三味为粗散,每服三钱(9g),水一盏半,小麦百余粒,同煎至八分,去渣热服,日二服,不拘时候。

〖方歌〗牡蛎散内用*芪,小麦麻根合用宜,卫虚自汗或盗汗,固表收敛见效奇。

〖主治〗自汗,盗汗。常自汗出,夜卧更甚,心悸惊惕,短气烦倦,舌淡红,脉细弱。[病机分析]

〖功用〗益气固表,敛阴止汗。

运用:

1.本方为卫气不固,阴液外泄的自汗、盗汗证而设。以汗出,心悸,短气,舌淡,脉细弱为证治要点。

2.汗出属阳虚者,可加附子以温阳;属气虚者,可加人参、白术以益气;属阴虚者,可加生地、白芍以养阴。自汗应重用*芪以固表,盗汗可再加豆衣、糯稻根以止汗,疗效更佳。

3.常用于病后、手术后及产后自汗、盗汗,属卫外不固,阴液外泄者。

牡蛎散-《备急千金要方》卷十。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

牡蛎白术防风各90克

上三味,捣筛为散。用酒调服1.5克,日服二次。

固表敛汗。

卧即盗汗,风虚头痛。

按:《外台秘要》卷十五引《深师方》疗风汗出少气方,用防风十份,白术九份,牡蛎三份(熬)。捣筛为散,以酒服方寸匕,日三。增至二三匕。

牡蛎散-《圣济总录》卷一五三。

牡蛎1两半,龙骨1两半,肉苁蓉(酒浸,切,焙)1两半,赤石脂1两半,石斛(去根)1两半,乌贼鱼骨(去甲)1两半,*耆(锉)1两半,芍药(炒)2两,阿胶(炒燥)2两,熟干地*(焙)2两,牛角腮灰2两,干姜(炮裂)1两1分,当归(切,焙)1两1分,白术1两1分,人参1两1分,桑耳(炙)1两1分,桂(去粗皮)1两,艾叶(炒)1两,芎?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

《圣济总录》卷一五三。

带下兼经水过多,或暴下片血,不限年月远近。

上为散。

每服3钱匕,1日2次,米饮调服。

牡蛎散-《医心方》卷七引《效验方》。

牡蛎3分,干姜3分。

《医心方》卷七引《效验方》。

男子阴下痒湿。

上为末。

以粉敷之,1日2次。

牡蛎散-《仙拈集》卷二。

牡蛎(煅)、小麦面(炒*)。

《仙拈集》卷二。

诸汗。

研末。

猪胆汁调服。

牡蛎散-《圣济总录》卷一二六。

牡蛎(煅,研)1两,连翘(瓦上炒,捣)1两。

《圣济总录》卷一二六。

五种瘰疬。

上为细散。

每服1钱匕,临卧无灰酒调下。愈后更服1两,永不发。

牡蛎散-《幼幼新书》卷二十。

牡蛎2两,麻*根1两,赤石脂1两,糯米1两,龙脑1钱。

《幼幼新书》卷二十。

盗汗。

上为末,绵包。

日夜扑有汗处。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由网友添加和整理,仅供学习和参考。站内信息不一定准确、全面或最新,公号内容不应成为诊断或治疗疾病的最终依据。山河中医网提醒网友,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感谢您的支持与厚爱,我们将会做的更好~!!!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