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每种豆类都有不同养生的功效善生活养有道 [复制链接]

1#
天津市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9574043.html

《内经》明言:“五谷为养”。何谓五谷?一般认为,是稻、黍、稷、麦、豆。豆为五谷之一。豆类不但是可口的食物,亦有不错的养生功效。可以说,几乎所有的豆类都是药食两用的佳品。本文专论豆类的养生效用。

一、诸豆的功效

豆类的家族很大,主要包括*豆、白扁豆、红豆、黑豆、绿豆、豌豆等等,大部分人只知道它们含有较多的优质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却不知道它们还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

从中医来分析,豆类的共性是性平,多有化湿补脾之功,对脾胃虚弱的人尤其适合。但是,根据种类的不同,其作用也有所区别。

一则,*豆

*豆,又名大豆。俗语讲:“要长寿,吃大豆”。为什么呢?中医认为,*豆味甘、性平,入脾经,有健脾宽中、润燥消水、清热解毒、益气的功效,能治疳积泻痢、腹胀羸瘦、妊娠中毒、疮痈肿毒、外伤出血等病。而且,还能长肌肤,益颜色,补虚开胃,是适宜身体虚弱者食用的补益食品。

从中医来分析,*豆色*,*是脾胃的正色。当然*豆可以入脾胃而养中气。况且,脾胃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养脾胃当然能让人更健康、更长寿。

有营养学家认为,*豆中含一种叫大豆异*酮的物质,其结构与雌激素相似,具有雌激素活性,会干扰人体的正常雌激素功能。我认为,此说没有道理。所有的食物都必需经过脾胃的运化,然后才能输布于五脏六腑和四肢百骸。也就是说,食物经过脾运之后,全都会分解成饮食精微,而不可能还具备原来的成分。况且,人体会动调节人体成分的平衡,多余的成分会排出体外。

补充:*豆芽

*豆芽味甘性凉,有清热利湿、消肿除痹、祛黑痣、润肌肤的功效。对脾胃湿热、大便秘结、高血脂均有食疗作用。

明代大医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豆芽极为推崇,认为*豆芽白美独异,食后清心养身,具有“解酒毒、热毒,利三焦”之功,并称之为“开春第一吃”。春季木气生发,饮食宜清淡,以避免木气郁滞而化火,春季养生当多吃芽,因为芽得木之精华,有舒畅木气之功,其中*豆芽最为合适。明朝有人赞美*豆芽:“有彼物兮,冰肌玉质,子不入污泥,根不资于扶植……”

二则,白扁豆

白扁豆是药房中的常用中药,当然,也是我们喜爱的食物。白扁豆性味甘、微温,有健脾和胃、去暑化湿的功能。糖尿病患者由于脾虚而不能散精,经常感到口干舌燥,建议多吃白扁豆。

其一,凡遇腹泻、呕吐之类的症状,都可用白扁豆煎汤服,有较好的化湿止泻功能。慢性腹泻患者长期服用白扁豆汤,亦有止泻之功。比如,临床常用的参苓白术散,其中即用到白扁豆。生活中若因脾胃虚弱导致食欲不振、腹泻,就可常吃白扁豆。

其二,妇女赤自带下或*带,可将白扁豆炒熟,研末,每服6克,米汤送下,日3次,连服一个月即有良效。

其三,白扁豆的花、叶、藤也都可以入药。暑热外感或防止暑热,可用扁豆花10克,沏水代茶饮用,能调和肠胃,化湿和中;扁豆叶外用,可解毒消肿,散瘀止痛。凡疗、疮、痈毒和无名肿毒,都可用白扁豆叶若干,捣烂外敷;扁豆藤可去湿通络止痛。治疗风湿疼痛,可取白扁豆藤60克,煎汤内服。

三则,红豆

此处主要讲红小豆,即赤小豆。《本草纲目》记载,赤小豆能“行津液,利小便,消胀除肿止吐,而治下痢肠,解酒病,除寒热痈肿,排脓散血……”

中医认为,红小豆其色红,红则入血,能清利血分之热,故可用于治疗血热诸病,亦治疮毒。

其一,赤小豆内服可以利水,如鲤鱼赤小豆汤等。《伤寒论》中有“麻*连翘赤小豆汤”,可外解在表之邪,内清在里的湿热。现代研究发现,赤小豆含钾量高,其有利水之效。

其二,赤小豆捣烂外用可消肿解毒。历史上有记载,某僧人在后背长了痈疽如烂瓜,邻家乳婢用赤小豆捣烂外敷,发背速愈。

赤小豆略有些偏性,晋代大医陶弘景曾说:“(赤)小豆性逐津液,久食令人枯燥矣。”况且,赤小豆质硬而不易煮烂,建议打碎入药。

四则,黑豆

在古代,黑豆主要被用作牲畜饲料。牲畜食用黑豆后,体壮、抗病能力强。《本草纲目》记载:“(黑豆)入肾功多,故能治水、消胀、下气,制风热而活血解毒。”

中医认为,黑豆色黑,入肾,而发为肾之余,故黑豆可乌发黑发。黑豆既可内服,亦可外用。比如,《肘后备急方》中有一个大豆煎,是隋炀帝后宫所采用的一张宫廷秘方。其方:将黑豆在醋中浸泡一两夜,加热煮烂,去渣后用小火浓缩的药液来涂发,可达到“染发须,白令黑”、“黑如漆色”的功效。

五则,绿豆

绿豆其性凉,有清热解毒、消暑利尿、止渴解烦、明目降压、利咽润肤、消脂保肝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暑热烦渴、疮疡肿毒、肠胃炎、咽喉炎、肾炎水肿等病。

说起绿豆,除了解暑的作用外,还有一大功效被历代本草著作所记载,那就是“解毒”的作用。《本草求真》记载“所言能厚、能润、能和、能资者,缘因毒邪内炽,凡脏腑经络皮肤脾胃,无一不受毒扰,服此(绿豆)性善解毒,故凡一切痈肿等症无不用此奏效”。尤其是大剂量绿豆与生甘草合用时,可解附子、巴豆等中毒。

有人过度夸大了绿豆的功效,认为绿豆能治百病,由此导致市场上绿豆价格上涨。作为中医人,我认为,每种中药都有其价值,真正的中医人绝不可能只用一两种中药而包治百病。

六则,豌豆

豌豆味甘、性平,归脾、胃经,有理中益气、健胃补肾、和五脏、调颜养身、生精髓、止消渴的功效,用于治疗呕吐、痢疾、尿频等症。尤其适宜于糖尿病、肾虚、尿频、遗精及一些妇科功能性疾病。

其一,因豌豆养脾,脾主化生气血,故哺乳期妇女多吃豌豆有助于增加奶汁。

其二,夏天阴雨绵绵的天气比较多,湿气通于脾,脾虚则纳差,食后腹胀,人懒乏力,四肢没劲。此时适当吃些豌豆即有养脾化湿之功。

二、豆类擅长解毒

有人分析了各种豆类的功效,发现具有解毒功效的豆类食物最多,有10味,如赤小豆、黑豆、绿豆等,占豆类食物总数的83%。说明豆类食物以解毒功效居多。

临床上,我常用绿豆解热性中药之毒。比如,附子中毒,我常用下方解救:生甘草30克,防风30克,绿豆30克,蜂蜜克,加水煎煮后温服,数分钟其毒即解。

再如,生活中若因饮食不当而导致食物中毒,往往都可吃些豆类来解毒。若中毒症状明显,医院抢救。

三、豆治肾炎

豆类能治病,以急性肾炎为例。此病小儿比较多见。对于疾病早期,可用豆类来缓解症状。我常用的药方是:黑豆15克,绿豆15克,赤小豆15克,白茅根克,水煎服。煎服方法:每剂药用水约0毫升,先煮三豆半小时许,捞去三豆,再加入白茅根,大米沸腾五分钟,煎水约毫升,去渣,分早晚两次温服。

此方中诸药味皆属药食两用,非常平和,但功效甚高。黑豆甘温无毒,补中健脾,益肾利水;绿豆甘寒,清热解毒;赤小豆解热毒,健脾胃,通下水,利小便;白茅根甘寒,清热养阴,凉血利尿。

四、三豆饮

三豆饮是一个名方。元代的《世医得效方》、明代的《证治准绳》、《本草纲目》、民国的《园运动的古中医学》诸书中都记载有此方。

此方由绿豆、赤小豆(或代以*豆)、黑豆、生甘草四味药组成。治疮毒初起,又治“天行痘疹,预服此饮,疏解热毒,纵出亦少”。故历代医家多将此方用治痘疹、疮毒之症。

本方药性平和,味甘而淡,不伤胃气,而有清热解毒,活血祛风,养肝润肺,滋燥生津诸作用。具有滋养之功,但滋而无滞;虽清热解毒,但清而不。全方清中寓补,补中寓清,若能灵活加减,除疮毒、痘疹之外,还可用于因风、热、燥、火等阳邪为患,导致伤津耗液之燥热等证;更适用于脏腑功能失调如内脏津亏,或脏腑燥热伤阴之证,如肺肾阴虚、肝肾阴虚、肺虚燥热、肺胃郁热、肝虚不眠等方面。

我临床常用三豆饮加味治疗小儿原因不明的高烧,或外感风热的发热,以及原因不明的低热持久不退、预防小儿麻疹等,屡收捷效。

比如,治疗小儿发热,或原因不明的高热持续在39℃以上,或低热持久不退而变证不多者,都可用黑豆、赤小豆(或*豆),绿豆各15克,加青篙15克,白薇10克,水煎,分三次服,多可于一两天内退热。临床多例证明,本方实为小儿久热不退之良剂。

热退后一般均可用三豆加山药、白扁豆、鸡内金、芡实等,服一两付以清理余热,健胃醒脾,继以参苓白术散调理中焦即可。

再如,预防小儿麻疹:在冬春季麻疹流行季节,可取绿豆10克,黑豆10克,赤小豆30克(用量可依小儿年龄酌定),煎好后加白糖适量,连服三五日,对麻疹、风疹及水痘等流行性疾病有很好地预防作用。

另外,对于过敏体质者,我常推荐的药膳就是三豆饮。但建议去掉甘草,更适用于大多数过敏体质者。此方不仅可以祛痘,还能对过敏体质患者扶正,改善体质。

其方:红豆50克、绿豆50克、黑豆50克,加水烧开后,小火煮到豆烂,再加入适量冰糖,融化即可温服。

五、乌梅三豆汤

民国大医彭子益在《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一书中很重视三豆饮,并且,他还创制了乌梅三豆汤。他说:

“乌梅汤收外以安内,三豆饮养内以和外,皆温病初起虚证的极效方法……*豆、黑豆,养木气中平疏泄,兼降胆经养津液;绿豆,养木养中,兼清肺热。故服之而愈……此方平淡和养,最宜温病。”

“《伤寒论》立桂枝汤以治荣病之疏泄,立麻*汤以治卫病之收敛。桂枝汤之芍药,全在收敛木火,乌梅三豆亦全在收敛木火。惟温病里气大虚,故不能用芍药之苦寒。乌梅三豆并补里气之虚。温病表里俱热,故不能用桂枝生姜以助热。不能用炙草红枣以补中,而乌梅三豆,却有补中之能……乌梅白糖汤、三豆饮治温病,下咽即能汗出病解。”

乌梅三豆汤,即乌梅白糖汤与三豆饮的合方。其方:乌梅20克,白糖30克,绿豆30克,*豆30克,黑豆30克,水煎服。

目前新冠病毒还有流行,新冠肺炎属于温病,预防温病可以常服乌梅三豆汤,能和中气,扶正气。

小结:

豆类是维持我们健康的重要食物。俗话说,“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可见豆类是古今公认的食疗佳品。不但如此,豆类还是治病的良药。

我是中医人,我临床重视用药食两用之品来治病。我的观点是,只要能保证功效,药味越平和越好,越是药食两用之品越好。(董洪涛)#养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