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方ldquo杀手锏rdquo一 [复制链接]

1#

导读

麻*升麻汤,载于《伤寒论》,因其药味庞杂,方义隐诲,后世医家争议颇多,有的认为不似仲景方,也有的认为是经方的精华,是治疗疑难杂症的“杀手锏”。

麻*升麻汤到底是不是仲景方?麻*升麻汤的方义是什么?到底有没有实际临床意义?让我们通过“*药师”的一则医案,来揭开这首千古奇方的秘密。

麻*升麻汤调治闭经案

????

作者:*药师

陆某,女,30岁,年7月8日初诊。

体瘦,面黯,头发少光泽。

主诉:1.月经不调二年,数月一行量少,近半年闭经。六年前生一女孩,近三年备孕,未能如愿。2.大便秘结,十天左右一次。3.*带白带相兼

症见:平时怕冷,不易汗,手足凉,易腰酸,饮食可,胃纳一般,小腹怕凉,口干,饮水一般,小便*,失眠,入睡困难,不能深睡眠,下肢皮肤略粗糙,脚汗。舌质淡红,苔薄微*。

脉诊:左右弦细有力。

腹诊:平,有抵力,脐周及右下腹压痛。

分析

方—病—人辩证

病:以闭经、便秘、失眠为主症

体质:温经汤体质

思路:从病兼顾体质

处方:麻*升麻汤

方义

麻*升麻汤出于伤寒论厥阴篇,变化于千金方安心煮散。由前圣后贤变化应用可知,其方广泛应用于上中下三焦兼有表里、冲逆之寒热虚实错杂之症。

麻*石膏解肌腠之热兼达表,合升麻清解粘膜窍道之热毒;白术苓桂行肌腠之水湿;归芍养血,玉竹天冬充津液而畅血脉;知母*芩清湿热除水饮复津血。

以上所释尊本经别录所释药性和《张仲景五十味药证》所疗范围。

案中患者,刻下主证为里有水湿,水湿化热。虽然是津血虚乏之温经汤体质,应以病为主,兼顾体质。

肢寒畏冷,手脚凉:源于里热,热伤津液,阳气不能外达(荣气不足,卫不独行,荣卫俱虚,三焦无所御,则四属断绝)

失眠:源于里热格拒卫阳,阳不入阴。

大便秘结:里热所致阳明气化不畅,兼津液虚乏。

闭经*白带:这是此案诸症之源。

水湿居于子脏,迁延日久,寒热虚实错杂,外彻腹凉腰酸,内有月经紊乱;化热则气机冲逆,格拒表卫,寒凝则水淤血阻,下肢畏寒。

此案后续:初诊服药七天,述服药第二天即行经,七天后大便两日一行。

继用前方巩固七天,再用小剂温经汤善后。下月已怀孕。

这是我在方病人辩证体系中的一些心得体会。*煌老师教育我们望诊要仔细,采诊要全面,思维要缜密,从病从体看时机。用方先明药,辩病不离人,做到有理有据,务实求真。个人临床中,在病与人、方与药细化的同时,以解剖结构病理变化和表里上下动态平衡相结合,辩病析方,疗效尚可。

“*药师”河间*荣*先生

“*药师”即河间名中医*荣*先生,因其熟知伤寒,深谙本经,精通药性,被同道雅称“*药师”。

*兄虽为一介乡医,但其钻研治学精神令吾辈汗颜。兄几十年如一日,始终理会伤寒、金匮、本经、千金等经方经典,“力出一孔”,“绝利一源”,深得古圣心法。临床处方,随证应变,疑难杂症多应手取效。

“君子敏于学而纳于言”,*兄崇尚“虚静”,不尚与争,每劝其多发些东西,总说“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以免误人子弟。在余多次肯求下,始答应发些医案,供同道及友人参阅,在此对其学术无私表以衷心感谢!

友情提示

中医是辨证施治,因人而异,切勿盲目抄方,药不对症,有害无益!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