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最好的专科医院中药饮片
麻
*
[警示]素体虚弱而自汗、阴虚盗汗肾虚咳喘者忌用;高血压、失眠、烦躁易怒者禁用;老人及体虚者慎用。
麻*是草本类小灌木植物,草质茎入药,味辛发散,性温散寒,善于开腠理,透毛窍而发汗,为辛温解表之峻剂。麻*能够宣降肺气,善散邪宣肺以止咳平喘。无论寒、热、痰、饮以及有无表证,均可应用,尤宜适宜于风寒外束,肺气壅遏之咳喘,是治疗外感风寒的第一要药。
本品为麻*科Ephedraceae植物草麻*EphedrasinicaStapf、木贼麻*E.equisetinaBge.和中麻*E.intermediaSchrenkexC.A.Mey.的干燥草质茎。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
主产于山西、辽宁、吉林、内蒙古、河北等地,习惯以山西产者质量最佳。
8-10月间,仅割取地上绿色茎枝部分,或连根拔起,去净泥土及根部放通风处晾干,干后切段供药用。
形
色
嗅
味
形:为细圆柱形小段,长10~20毫米,直径1~2毫米,有细纵脊线,手感粗糙,节上有细小鳞片2~3叶,质脆,粉性。色:表面*绿色,断面中心显红*色。嗅:气微香。味:涩,微苦。
一般以干燥、茎枝粗壮、圆柱形、淡绿色、内心充实、味苦涩者为佳。
辛、微苦,温。入肺、膀胱经。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外感风寒所致的恶寒发热、无汗或汗出不畅、脉浮紧等风寒表证,以及风寒外束、肺气壅遏的喘咳证。现代常辨证用于风寒感冒、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百日咳、急性肾炎、过敏性鼻炎等。
版药典用量:入汤剂2-9g,入散剂1-3g,外用适量。本品发汗力强,用量不宜过大。
现
代
研
究
麻*具有收缩血管、升血压、平喘抗炎、抗病原体、解热发汗、利尿等药理作用。麻*的主要药理成分为麻*碱及伪麻*碱。
麻*碱药理作用
与肾上腺素相似。与肾上腺素比较,麻*碱的特点是性质稳定,口服有效,作用弱而持久,中枢兴奋作用显著,且具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兴奋心脏、收缩血管、升高血压等作用。较大剂量能兴奋大脑皮层和皮层下中枢,引起精神兴奋、失眠、不安和肌肉震颤等症状。
伪麻*碱药理作用
主要通过促进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间接发挥拟交感神经作用;具有选择性地收缩上呼吸道毛细血管,消除鼻咽部粘膜充血、肿胀、减轻鼻塞症状,对全身其他脏器的血管无明显收缩作用。对心率、血压和中枢神经无明显影响。
麻*碱的含量要求按《中国药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麻*中含盐酸麻*碱和盐酸伪麻*碱的总量不得少于0.8%。
炮制品种
1、生麻*:生用发汗力强,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多生用。
2、炙麻*:用蜜制法炮制后发汗解表力减弱,平喘止咳力增强。
3、麻*绒:麻*碾成绒,筛去灰渣后,药性较为缓和,发散力减弱。
4、炙麻*绒:麻*绒经蜜炙法炮制后,较麻*绒发散力弱,止咳平喘力强。
小儿、老人及体虚的患者宜选用麻*绒或炙麻*绒。
处方应付
处方名
处方给付
麻*、生麻*
生麻*
炙麻*、蜜麻*
蜜炙麻*
麻*绒
生麻*绒
炙麻绒、蜜麻绒
蜜炙麻*绒
用
药
指
导
体质虚弱、自汗、阴虚盗汗、肾虚咳喘者忌用。
麻*与多种西药有配伍禁忌,如洋地*等强心苷类、肾上腺素类、吩噻嗪类、氨茶碱及部分抗生素和降压药。
很多中成药、西药感冒药中都含有麻*或麻*碱,因此,服药时要格外注意,避免出现重复用药或配伍禁忌的情况。
涉及心脑血管和神经、消化、泌尿等系统,临床报道常见的为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血压升高、胸闷、心悸等症状。并可能引起全身皮疹等过敏反应。
孕妇、小儿慎用。
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名字的由来
明代有一位本草学家说过:“麻*如麻”,就是说麻*草质茎的纤维和我们用的那种麻类的纤维非常像,尤其把麻*的草质茎捣成绒,真的就是“一团乱麻”。所以“麻”是形容这个纤维特征的。“*”,是指*色。
麻*根
麻*科植物草麻*或中麻*的根及根茎。
甘,平,微苦,微涩,归肺经。
固表止汗。用于治疗自汗、盗汗等各种虚汗。
煎服,3-9g,外用适量研粉撒扑。有表邪者忌用。
麻*与麻*根,二药同出一源,但作用正好相反。
麻*以地上草质茎入药,主发汗,发散表邪,临床多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
麻*根以地下根及根茎入药,主止汗,敛肺固表,为止汗之专药。可内服外用于自汗、盗汗等各种虚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