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主表,为人体一身之外围,凡外邪的侵袭,必先击人体的表部。如果表气壮实,卫气固营气守,邪气不得进入。若表气虚,则营卫之气无力守护,外邪乘虚进入侵犯人体而致病。卫气是运行于脉外之气,属于阳。营气是与血共行于脉中之气,属于阴。风为阳邪,寒为阴邪。中风是卫气受邪,伤寒是营气受邪。卫气受邪,则有汗为虚邪,是桂枝汤证;营气受邪,则无汗为实邪,麻*汤证,营气卫气都受邪,均无汗,皆为实邪,大青龙汤证。今天我们主要讲麻*汤的应用。
一,麻*汤证的诊断
《伤寒论》说:“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寒邪伤人,是营气受邪,已经发热的人,是寒邪束表阳气郁而发热;未发热的人,是寒邪光光侵入,还没有郁而发热,不久就会发热。营气被寒所伤,故恶寒,寒入经脉,故身体疼痛,胃中之气被寒所束,不能发越,故呕逆。张仲景治疗伤寒所用的解表方剂就是麻*汤,伤寒所表现出的症状就是麻*汤证。所以《伤寒论》说:“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汤主之”。
二,麻*汤的组成以及煎制方法
麻*汤的原方为:麻*3两,桂枝2两,灸甘草1两,杏仁70个。用九升水,先煮麻*,煎去二升水后,去掉上面的沫子,然后把剩余的三味药加入,煎至汤液剩下二升半左右,去渣,温服八合,待其微微出汗即可,不需要喝稀粥,若汗后病不解,则用桂枝汤治疗。汉代的一两大约是现代的15克左右,杏仁70个,我秤了一下,大约也就是30克左右,当然大小不匀,可能多少有点误差。汉代的一升大约为现代的毫升,一合为20毫升。现代用法:麻*9克,桂枝6克,杏仁6克,甘草(炙)3克。水煎分两次温服,第一次服后有汗出,病情减轻,剩下的一次可根据情况选择服用,也可不服用。
三,麻*汤的药味分析
麻*汤中以麻*为君药,麻*性温,味辛而苦,其特效在于迅速升发;桂枝性温,味辛而甘,可以固表;杏仁苦温,为佐药,佐麻*驱逐邪气而降逆;甘草甘平,佐桂枝和内而拒外。药液喝入胃中,行气于全身,输布于皮毛,通过发微汗,在表的邪气可驱,寒热顿解,必须麻*的沫子,是因为麻*的轻浮之气,会过于引气上逆。此剂为纯阳之剂,发汗量很大,是张仲景开表逐邪发汗的第一峻药,所以此方要运用恰当,用后不可再用,病不解用桂枝汤代替。
四,麻*汤的变方
麻*汤也有很多的变方,如麻*汤与桂枝汤合用,名为麻桂各半汤,用以和太阳留恋未尽的寒热证;麻*汤去杏仁,加石膏,再合桂枝汤,名为桂枝二越婢一汤,用以解太阳热多寒少的寒热证;麻*杏仁甘草石膏汤治疗阳盛在内,无汗而喘,以解散太阴肺家之邪;麻*附子细辛甘草汤,以温散少阴肾的寒气。还有很多,这里就不多讲了。
总之,凡伤寒,寒邪在表,闭其腠理,身痛拘急,恶寒无汗,须用麻*辛苦之药,开发腠理,逐寒邪,使汗出而解。本方为辛温发汗之峻剂,故《伤寒论》对“疮家”、“淋家”、“衄家”、“亡血家”,以及外感表虚自汗、血虚而脉兼“尺中迟”、误下而见“身重心悸”等,虽有表寒证,亦皆禁用。夏天炎暑的时候,虽然有这种麻*汤证,也要慎重使用,应该加凉药,方可使用,使用不当也会带来不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