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从传统到现代记汕尾盐业的发展善美汕尾
TUhjnbcbe - 2023/10/15 16:28:00
制盐工人与箩筐中的成品盐自有文字记载以来,汕尾盐业已有两千余年历史,规模、质量、销量均居广东之首。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传统小作坊式的手工制盐逐渐成为历史,海边的盐町,从星罗棋布逐渐被规划得井然有序。过去部分内陆地区曾有盐贵如金的说法,如今制盐技术进步,一度稀缺的细盐已飞入寻常百姓家;过去穷人家的粗盐倒成了稀缺的手工制品,而汕尾甲东雨亭村、金厢顶蕉园村等地就保留着硕果仅存的传统盐町。汕尾盐业历史悠久,据汉代司马迁《史记》记载,南闽粤东有鱼盐之利、舟楫之便。唐宋间,汕尾盐业已有古龙、石桥二场,盐业规模已相当可观,古龙在今东涌,石桥在今碣石。明朝时朝廷在碣石设卫,在金厢设所,保障盐税。雍正二年(年),石桥场分出小靖盐场。到了近代通商后,汕尾盐也曾畅销港澳,旧时香港的士多铺中汕尾盐常常被摆放到显眼位置,并大书汕尾盐三字,如今香港博物馆所藏的传统制盐工具也是汕尾所产。而盐业发达的背后,除了大自然的馈赠,更多的还是海陆丰先民们的智慧与辛勤。民间有句老话,三十六行,晒盐最苦,传统晒盐的曝沙法工序繁多,而且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纯人力劳动。晒盐的日子里,盐工们要早起趁涨潮时担着一桶一桶到岸上,在盐池上铺满竹编漏孔的竹盖,又铺一层木麻*树芼,再铺上浸泡过数遍海水的盐沙,把一勺一勺海水倒上去过滤,经过几个盐池的沉淀、蒸发、再蒸发等一系列程序得到盐分和杂质浓度极高的卤水,再把卤水担到结晶池,卤水结晶需要太阳暴晒,中间还需要盐工用盐耙不断搅动池水,通常称为扫盐或旋盐,这一步的目的是扫除杂质,确保成品盐的纯净度。盐池上雪白的结晶盐传统晒盐制成的粗盐和我们现在常见的细盐不同,颗粒更大,有一种粗粝感,洁白中稍微有些发青,宋人周邦彦的《少年游》曾描述道: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由于粗盐所蕴含的矿物质更多,也比细盐多了几分鲜美。但粗盐的含碘量通常较低,长期用来当食用盐容易引起缺碘,粗盐纯净度不高也容易引起健康问题。因此相较于日常烹饪,粗盐更适合腌制海鲜、咸鸭蛋、咸菜,风味独特。而如今汕尾不仅生产适于烹饪的细盐,更有加碘盐和添加了维生素的等食用盐,此外还有浴盐等其他品种,实现了多元化生产。现在汕尾普遍采用的纳潮晒水成卤法,比起解放前的曝沙法已大大节约工力,老盐工们把这段技术改良史称为水改,水改后晒盐省工又高产:由水闸引海水入盐田,一村一闸,涨潮开闸、水满关闸,再也不需要挑水担水。更有新型薄膜浓缩法,利用高分子薄膜上的电荷和数以千计直径1毫米的小孔,完成卤水浓缩的工序,这种方法也被称为膜透析法,薄薄的一层薄膜取代了过去繁重的竹盖、树芼、海沙的滤盐三文治,过滤出的盐也更纯净。手工晒盐费时费力却收益不高,加上膜透析法等先进制盐技术的出现,以及现代人更习惯纯度高的精盐,如今的汕尾,这项古老的技艺已不多见,从一门营生手艺沉淀成一种传统文化。与手工制盐退出历史舞台相对应的,是现代盐业的快速发展。至年,汕尾市已有盐田面积.20公顷,实际生产面.31公顷,盐工家属4万多人。在汕尾,盐业从传统产业转型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支柱,而传统生活沉淀出的文化记忆,继续哺育着现代人,这正是城市演变发展的缩影。历史照片:盐工们在扫盐汕尾九百里海岸线,水是好水,晒出的盐也是好盐。汕尾的海盐,与这儿的一方水土、一地风物,一同照料了海陆丰的孩子,颐养了海陆丰的老人,盐分在青壮年的身上随着汗水蒸发、还于山海,如此年年岁岁自然地流转着。海边纵横高低的盐町盐池,在阳光下发着粼粼银光,是祖辈养家的依靠,是故乡的好风光。文:冯嘉炜图片来源:金厢在线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传统到现代记汕尾盐业的发展善美汕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