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是一年四季中最为炎热的时候,可能在别人眼里它是最为讨厌,但在我们中医眼里,三伏天却是“养阳驱寒,治已病,防未病”的好时机,在三伏天坚持调理,不仅能够解除冬季的病情,有一些疾病甚至还可以断根。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医学上一个重要特色的治疗手段,就是根据“夏季养阳”的理论,利用夏季的气温高,机体阳气升发,充沛有利的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像一些常见的宫寒、怕冷怕风、手脚冰凉乏力、阳虚者、气血两虚者、脾胃虚寒者等等都是可以利用“三伏天”这个时机,逼出体内的陈年寒毒,补阳祛寒。
中医常说“春夏养阳,天人相应,热夏属阳,阳盛则腠理开”也就是说皮肤的毛孔打开,气血运行就旺盛,此时通过中医来调理,可以鼓舞阳气调理气血。调节人体的肺、脾、肾的功能,从而达到祛邪外出,增强脏腑的机能,提供机体的免疫力,降低发病的频率。
中医讲寒者热之,可以使用“麻*、桂枝、白芷、干姜”配伍。
麻*是发汗第一药,辛温解表,先把毛孔打开,然后用干姜再把寒邪逼出去。白芷也是用来辛温解表的,与麻*通力合作,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作用。
白芷还有一个特点,善于走头面部,可以把头面部的寒邪赶出去。像有的人前额痛,受了寒邪,用一味白芷就可以搞定。
桂枝是干什么的呢?我们知道它主要作用是补肾阳的,其实它还可以强壮我们的心阳。
我们身体两个最主要的阳气来源,一个是肾阳,一个就是心阳。阳气足了,身体的寒气自然就慢慢的散去了。
中医讲究辩证论治、整体调节。根据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辨别其虚实寒热,分别采用疏风祛湿、温经散寒、清热凉血、活血通络、补肾壮骨等不同的方法辨证治疗,以此来保证最佳的治疗效果。如有需要,请大家在医生的指导下辩证治疗,切勿自行抓药,自行用药等不良行为,避免病情加重。
中医讲究一人一方,比如说寒毒与湿气相遇,就会变成寒湿,那么就要相应的加味炒薏苡仁、白扁豆、白术等药材,如果还伴有气血两虚者还会相应的加一些补气补血的药材进去。像一些老寒腿(在中医指的是寒痹)、风湿病等疾病,要想排寒毒,一定要分清楚自己中了哪种毒。对症施治,方有效!
声明: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重在交流分享,非商用,若有侵权请留言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