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是张仲景《伤寒论》中的方剂,主治伤寒脉浮,误用火迫发汗,以致心阳外亡,惊悸发狂,卧起不安之证。其原条文是这样说的:“伤寒脉浮,医以火逼劫之,亡阳,必惊狂,起卧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龙骨牡蛎救逆汤主之”。
本方剂也是治疗火逆之后的变证,但没有经过火逆,若心阳受损也可以得这个病。“伤寒脉浮”。伤寒,都是指外感病而言,并非局限于太阳伤寒。因为,外感病初期,可以是太阳伤寒,也可以是太阳中风。脉浮,脉浮一般主表,说明患者外感病之后,病位在表,为表证。医者没有用麻*汤或桂枝汤来解表,而用火劫取汗,太阳表证,以火攻的方法来治疗,也不算错,但是,火攻发汗,很容易导致大汗淋漓。“火逼劫之”,说明火攻的程度没有把握好,太过了,汗出太多了,大汗淋漓。那么,必然要引起变证。
大汗可以亡阳,也可以伤阴,这里所说的“亡”,不是说没有了,死了。而是指受损严重,阳气太过虚衰。根据惊狂,起卧不安的症状,就可断定是心阳受损严重,亡心阳必惊狂,起卧不安,心神不宁。惊也就是心惊肉跳,狂即神经质的表现,容易受到刺激,容易发火,暴躁,卧起不安,想睡睡不着,总是担惊受怕的感觉,刚刚入睡又会被惊醒,起也不是,睡也不是。一般情况下,晚上不敢单独在一个房间睡,不敢到黑暗的地方去。这些症状都是心阳不足的表现。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其实就是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去芍药加蜀漆。而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的基础方,还是桂枝汤。桂枝去芍药汤,是太阳病误下而伤了心阳,本方证是火逆导致心阳受损,但都是心阳受损,可见心阳受伤严重之后,芍药是不可用的。而桂枝甘草汤,就是治疗心阳受伤、心慌心悸的主方,桂枝汤去芍药,就是桂枝甘草汤加姜枣而成。此证心阳受损的程度比较重,已经不只是心慌心悸了,是惊狂,程度更重,所以要加一些重镇安神的药物,所以加龙骨牡蛎。同样,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也是因为火逆攻下,复用烧针,导致患者烦躁不安,与此证基本类似,只不过是症状较轻。故《注解伤寒论》说:“与桂枝汤,解未尽表邪;去芍药,以勺药益阴,非亡阳所宜也”。
此方也可以看作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的变方,而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也是治疗心神不安的方子,由于心阳受损严重,为了充分发挥桂枝温通心阳的功效,就去掉芍药。另外,由于本方证心阳受损严重,阳虚则阴凝,阴凝则生痰,所以再加蜀漆以去胸中之痰。故《伤寒贯珠集》说:“被火者,动其神则惊狂,起卧不安,故当用龙、牡;其去芍药者,盖欲以甘草急复心阳,而不须酸味更益营气也,与发汗后,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用桂枝甘草汤同义。蜀漆,即常山苗,味辛,能去胸中邪结气。此证火气内迫心包,故须之以逐邪而安正耳”。
治疗心阳不足的方剂很多,其中包括桂枝甘草汤、桂枝汤、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等。其中,桂枝甘草汤一般用于突发性的心阳受损,喝了桂枝甘草汤之后,症状解除了,最好再服用桂枝汤或者小建中汤等调理一下体质。桂枝汤一般用于慢性的心阳不足,症状轻微。若脾胃虚弱,可用小建中汤,气血双补。桂枝去芍药汤应用于心慌胸闷更严重一点的心阳不足,因为有姜枣温胃养阴,比桂枝甘草汤更全面。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要用于固摄无权造成的心阳虚,比如多汗,梦遗早泄,带下过多等。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用于心阳虚衰,还没有达到惊狂的地步,但也有烦躁的症状。本方证是比较严重的心阳虚,已经达到了狂躁的地步。
蜀漆,即常山苗,如果用量稍多,常导致致恶心、呕吐,但出现此反应,也常是产生效果的标志。这味药现在应用比较少了。一般不用这个药。但就一般的心阳虚,惊狂不安,不用蜀漆同样是有效的。总之,本病为心阳不足的慢性病,不一定表现为疯狂、躁狂,有的人可能因声音过大,或突然的惊动,会心慌,心跳,六神无主,有种害怕的感觉。心阳不足之人,有时夜间电话铃突起,也会因为惊吓而发病,就可用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来治疗,经临床验证,用本方急煎急服,短时就可见效,确有救逆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