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桂枝汤是经方第一方,《伤寒论》的第一个方子叫首方,其实啊,也是中医第一方,这方非常神,那用处非常广,会用的真不多,试问有几个医生单独用桂枝汤治过病呢?大家看读《伤寒论》的第一个方子,就是这个五味中药,都知道桂枝汤,但是根本想不到去用,其实用准了,效果真好。
简单说说经方大框架,张仲景把所有病分为六大类,单纯表位的病叫作表证,就是太阳病,另外,有人以为少阴病是单纯表证,其实少阴病也有里证,我们就当少阴病也是单纯表证,这样单纯表证的病就是太阳病,还有少阴病。
说是太阳病,只是起了个名字,跟太阳没有关系,也不要跟宇宙跟什么连起来没有用,就六个病,六个病就像姊妹六个,男的三个,女的三个,三个名字不一样,不要去深究。
说桂枝汤,那就是说太阳中风了,太阳病啊,大家都知道,分两大类,两个相反的方向的两大类,一个叫表证中风,一个叫表证伤寒。
老杨给大家讲,我单独发现了太阳表证是三大类,伤寒、中风,还有介于伤寒、中风之间的,我叫伤寒中风合病。
表证中表证伤寒无汗,怕风怕冷,脉浮紧,津液尚足,可以发汗,仲景就用强发汗的麻*类方,发散表邪从表位而出。
另一类是表证中风,强调一下,见了汗就是中风,这个中风可不是说的脑中风,大家切记这句话非常重要,不论哪个形式的汗,都是表证中风,六个病都有汗证,那就是说,它们都可以有表证中风,由此可见,这个有没有汗非常之重要!
很多病人甚至是医生要搞不清,到底有没有汗,问病人,你出不出汗,他说我不出汗,一摸脉,小青年儿手上潮乎乎的汗,汗脚这也是出汗,外阴出汗,吃饭出汗,干点儿活儿就出汗,这都是汗的表现,就是汗证,见了汗就是中风,根据其它伴有的症状来判断是哪一类型的中风,不过话说回来了,我们今天还是讲的太阳病,太阳中风中风病就是桂枝汤证。
表证还有第三类病,下边接着讲:
开卷有益,原创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写成,感谢大家订阅专栏,阅读完整内容。如果喜欢,欢迎转发和评论,留言互动。
表证还有第三类病,老杨也简单说说,个人体会,也不会错,就是前面说的,似乎要出汗,像是中风,哎,又不大出汗,还像是伤寒,脉摸上去,像是浮缓、浮弱,又像浮紧浮弦,直白的说。无论从症状上看,还是脉诊看,分不出伤寒还是中风,又是个单纯表证没有里证,想用麻*类方发汗怕伤津液,想用桂枝类方调和营卫,又怕力度不够,发不出表邪,处于这样一种矛盾中,仲景怎么办?那就即用麻*、有用桂枝呗,量都小点减半,仲景没有明说,这情况就是老杨说道的太阳伤寒太阳中风合病,仲景发明了三个小半汤,桂枝、麻*各半汤,桂枝二越婢汤,桂枝二麻*一汤,这就是啊,治疗太阳病中风、伤寒之间的这个状态的,所以老杨把太阳表证分为三大类。
这表证中风的条文呐,桂枝汤条文太多,20多条,不好解析,我给大家总结一下,你就照这个办就行,如果见了这一组症候群,你马上知道是表正中风,甚至知道是太阳病的表正中风。
太阳病桂枝汤证仲景描述的是“脉浮”,为什么定为“脉浮缓”?
单纯表证的脉都是浮脉,仲景说到的太阳中风只是说脉浮,老杨感觉说的不贴切,我们来做个补充,大家看看推理的对吗,太阳伤寒也是浮脉,那么怎么区别这个浮脉是伤寒还是中风呢?
表证伤寒,津液尚足,脉道充盈,它这个浮脉,脉象带有有力弦紧的状态,脉弦紧,浮而有力,有汗源,用麻*发汗,发汗不是为了单纯发汗,是要用津液以汗的形式,把表位的风邪寒邪,甚至一部分湿邪发出去。
太阳中风的桂枝汤证的脉象呢?仲景条文只说到脉浮,那和太阳伤寒没法区分,更没办法指导用麻*发汗?还是桂枝调和?所以仲景这个中风脉象说的不清楚,我们先看看表证中风是个什么状态,就能判断出太阳中风这个复合脉的形态了。
表位中了风邪,风性疏散,毛孔大开,就泄汗,出汗就多,汗本质就是白津,出汗津液大泄,脉道里边儿的东西就少,脉就会没有劲,这样表证中风的浮脉,加上脉道中空的缓脉、虚脉,最后决定了太阳中风的脉是脉浮缓,或者是脉浮弱无力,甚至近似于虚劳的芤脉。
这个表证中风的脉,到了很弱的地步,脉浮弱、沉弱甚至细微欲绝,那可就是少阴病的中风了,到底有没有少阴中风,要结合表位有没有像怕冷阳气不足,手足厥寒的那些症状。
表位受了风邪,自然怕风,中风邪出汗,他不但怕风吹了,而且会轻重程度不同的怕冷,出汗多像洗了冷水澡,不怕冷的不多,合起来,叫恶风寒,那这样我就给太阳中风,太阳表正中风的桂枝汤证。
下一个定义,大家照这个用:
。
强调一下:大家掌握太阳中风桂枝汤证的这组症候群,那看太阳病就很简单了,太阳病,单纯表证,没有里证,表现是汗出恶风寒,脉浮缓,表证中风的定义,你就这么看,病人看那些表证,有汗,脉浮缓,基本上就定了太阳中风,看看没有其他症状的话,就是桂枝汤证了。
读过此文,您有哪些看法或高见,欢迎留言或互动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