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孙先生,49岁。患者患有多年慢性前列腺炎,医院治疗,效果不理想,当时诊见患者舌质淡,苔白腻,脉沉弱。经详细的问诊又得知患者小便不利拘急,大便溏泻,下肢水肿,肌肉颤动,腰酸腿软,手足肿胀不温,怕冷,倦怠乏力。仔细分析患者病情我们可以找出病因,我们来看患者小便不利、下肢水肿辨为脾肾水气,又根据倦怠乏力辨为气虚,因手足不温、怕冷辨为阳虚,又因肌肉颤动、苔白腻辨为风痰,以此辨为脾肾水气夹风痰证。
病因找出来之后,药方也就好用了,于是给患者开出如下方药:
防己,黄芪,桂枝,茯苓,红参,白术,干姜,藜芦,炙甘草等。方中以防己茯苓汤温脾利水,通阳消肿;以桂枝人参汤健脾益气,温阳散寒;以藜芦甘草汤益气息风化痰。七付药,水煎服,早中晚各一服,日一付。
患者服完药后第二次来诊时说小便不利拘急减轻,大便溏泻好转,仍手足不温,以前方加附子。又七付,患者服后小便不利拘急较前又有减轻,大便溏泻较前又有好转,手足较前温和。后在原方的基础上多次调方,患者前后共服药五十几付,诸证悉除。
防己茯苓汤方义
在防己茯苓汤中,作为君药(主药)的茯苓性味甘淡平,入心、肺、脾经,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逆、恶阻、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症。需注意的是,茯苓之利水,是通过健运脾肺功能而达到的,与其他直接利水的中药不同。在臣药(辅药)中,防己利水消肿,祛风止痛,主治水肿脚气、小便不利、风湿痹痛;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水退肿等功效;桂枝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本方最后还使用性味平和的甘草来清热解毒,调和诸药药性,使全方共奏益气健脾、温阳利水之功。
防己茯苓汤运用
1、在中医看来,本方是治疗脾虚之皮水证的常用方,主要以四肢水肿而沉重、手足不温、体倦、四肢肌肉微微跳动,甚则面目水肿、舌淡、苔白滑、脉沉为辨证要点。
2、现代临床常用本方治疗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肝硬化腹水、黏液性水肿、贫血性水肿、心力衰竭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特发性水肿,以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属脾虚水泛类疾病。
防己茯苓汤加减化裁
对于风湿热痹患者,可将防己茯苓汤合四妙散(威灵仙15g、羊角灰9g、白芥子3g、苍耳或苍术45g),加狗脊,以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对于营养不良性水肿合并小腿溃疡患者,应将防己茯苓汤合四妙勇安汤(金银花、玄参各90g,当归60g,甘草30g)治疗,以清热解毒,活血止痛;对于尿毒症患者,应用防己茯苓汤合真武汤加减治疗,以温阳利水;对于妇女突发性肥胖患者,应在防己茯苓汤的基础上加红花、泽泻、陈皮、马鞭草以泻下利小便。
防己茯苓汤使用注意
忌海藻、松菜、生葱、酢物。
防己茯苓汤附方
名称:防己茯苓汤
组成:汉防己、赤茯苓、桑白皮、桂心、甘草、赤芍药、麻黄
用法:上为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人生姜半分,大枣二个,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主治:脚气痹挛肿闷
出处:《普济方》卷二四三
名称:防己茯苓汤
组成:木防己、茯苓、泽泻、甘草、苍术、滑石、酒黄柏、猪苓
主治:湿热跗肿
出处:《温热经解》
防己茯苓汤化裁方之间的鉴别
防己茯苓汤与防己黄芪汤均含防己、黄芪、甘草,有益气利水消肿之功,为治疗气虚水肿之常用方。防己黄芪汤以防己配黄芪为君,伍以白术益气健脾利水、益气补虚固表之效佳,适宜于风水表虚、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茯苓汤以防己配茯苓为君,配入桂枝温阳化气,重在健脾利水消肿,适宜于阳气不足、水溢肌肤之皮水,症见水肿较甚,按之没指者。
防己茯苓汤重要文献摘要
1、《金匮要略心典》:皮中水气,浸淫四末而壅遏卫气,气水相逐,则四肢聂聂动也,防已、茯苓善驱水气,桂枝得茯苓则不发表而反行水,且合黄芪,甘草助表中之气,以行防己、茯苓之力也。
2、《退思集类方歌注》:水在皮肤,卫阳必虚而汨没,故用桂枝宣卫阳以解肌;君茯苓,泄皮中水气;黄芪益卫气,生用亦能达表,治风注肤痛;汉防己大辛苦寒,通行十二经,开腠理,泄湿热。此治皮水之主方也。里无水气,故不须白术以固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