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文开始前
先给大家看看
下面这惊险的一幕
深圳一辆重型槽罐车
突然失控冲出,撞上路口多辆车
造成5人受伤
近日
深圳交警通报了
一起6车连环相撞的车祸
交警披露了事故的详细情况
据司机交代,其在搅拌站吃了2片感冒药“白加黑氨麻苯美片”的黑片(夜用片)后,行驶的过程中犯困睡着了,才导致事故发生。
无独有偶
日前,福建宁德
也有类似的一幕
好在没发生意外
▼▼▼
43岁的李先生因感冒、流鼻涕,自行服用了抗过敏药氯苯那敏,但感冒症状一直没有好转,医院求医。
在路上,他出现了头晕、犯困等不适,医院的一个红绿灯路口,他不自觉地趴在方向盘上睡着了,直到后车“嘀嘀嘀”鸣笛提醒,李先生才猛醒过来。
于是李先生把车开到路边停车休息了一会儿,感觉不困后,医院。
平时我们总是说不能“酒驾”
“酒驾”的危害
大家都已熟知
但值得所有人注意的是
由于隐藏性更高
“药驾”危险性
完全不亚于“酒驾”!
“药驾”反应多:嗜睡、眩晕、幻觉等
福建卫生报健康大使、宁德师医院党委书记、主任药师陈子春发现,医院日常门诊中,“药驾”现象时有发生。
陈子春解释,患者服用一些药物后,会产生嗜睡、眩晕、反应迟钝等一些影响司机驾车安全的因素,这就是“药驾”。
一般来说“药驾”除了会出现嗜睡、眩晕、幻觉,还可能出现视力模糊、辨色困难、定向力障碍等症状。
之所以说“药驾”的危险性比“酒驾”更高,是因为大家对“药驾”的了解较少,容易忽视。加之“药驾”不像“酒驾”那样有明显的饮酒表现,较难监管。
吃完这些药千万别开车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或者患有妨碍安全驾驶机动车的疾病,或者过度疲劳影响安全驾驶的,不得驾驶机动车。
上述规定只强调了精神药品和麻醉药品。陈子春提醒,除此之外,还有如下的药品需注意——
抗过敏药:
如氯苯那敏、苯海拉明、酮替芬等,以及我们平常服用的感冒药中大部分也含有以上成分。
这些药物对中枢神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服用后会引起嗜睡、眩晕、头痛乏力等不良反应,使司机注意力不集中,反应不灵敏,所以司机特别要注意这类药物。
平喘药:
如麻黄碱、异丙肾上腺素、沙丁胺醇等。
它们可引起震颤、焦虑、头痛、心悸、无力等症状,影响驾驶安全。
镇咳药:
如含有可待因、右美沙芬等成分的镇咳药。
它们可引起嗜睡、头晕等不适。
解热镇痛药:
如阿司匹林、双氯芬酸钠等。
如使用剂量过大,可出现眩晕、耳鸣。
降血压药:
如硝苯地平、利血平等。
这些抗高血压药物服用后可能产生体位性低血压、头痛、眩晕和嗜睡等症状。
降糖药:
如格列齐特、瑞格列奈、西格列汀等。
注射胰岛素或服用降糖药之后未按时进餐,可能会导致低血糖,进而出现精神不集中、迟钝、头晕、嗜睡、躁动、易怒等症状,对于司机来说非常危险。
镇静催眠药:
如佐匹克隆、唑呲坦、地西泮、劳拉西泮、艾司唑仑等。
这是特别要提醒和注意的一类药物,它们通过对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来诱导睡眠。服用这类药后,常有困倦、嗜睡、视力模糊等反应。
胃肠解痉药:
如阿托品、东莨菪碱等。
常见副作用包括视物模糊和心悸;过量则出现焦躁、幻觉和抽搐等中枢兴奋症状,此时应避免驾驶。
止吐药:
如多潘立酮、甲氧氯普胺等。
它们可引起倦怠、嗜睡、头晕等不适,长期或大量服用可出现共济失调等。
抗心绞痛药:
如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等。
因有扩张血管作用,而致搏动性头痛,在高速行驶、颠簸不平的车辆上尤甚;还可导致眼内压、颅内压升高而致的视力不清、头晕乏力等。
抗微生物药物:
如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
长期或大量服用这类药物时,可出现头痛、耳鸣、耳聋、视物模糊、肌肉抽搐等症状。
对服药的驾驶人员来说,要注意以下几点:
1、服药后若出现不适症状,应避免驾驶;
2、服药时间与驾车时间要错开,如服用含抗过敏成分的感冒药后4~6个小时内不建议开车;
3、若因职业或其他原因需频繁或长期驾驶,需告知医师,医师可选择对驾驶影响较小的药物;
4、除了上述药物,部分药物中酒精(乙醇)含量比较高,比如一些厂家的藿香正气水。患者在服药前,需仔细查看说明书,若成分含有乙醇,服药后也应避免驾驶。
来源:福建卫生报全媒体记者:张帅/文
通讯员:陈家鑫
策划/编辑:冰阔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