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和《伤寒杂病论》是中医的四大经典,医院校教育必修的是《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以及《金匮要略》)。老师在跟我们讲如何阅读经典的时候,都会推荐先读《伤寒论》,它是很清晰明了的方证结合,对于临床医生来说用起来方便,而且只要辨证没有问题,都有不错的效果。就笔者看来,《黄帝内经》多为治则,而《伤寒论》则是论治,是《黄帝内经》的具体化和发展。今天来跟大家分享对学习《伤寒论》的一些看法。
No.1熟读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对于学习《伤寒论》也是有用的。熟读原文,是学好《伤寒论》的基本功。但熟读原文,也不是说要平均对待,而是重点条文更要熟读、记牢。什么是重点?六经总纲、各经提纲、有方有证的条文、重要的辨证条文都是重点,是要读到烂熟的。如果从指导临床辩证的治疗的角度来考虑,那可以说凡是辨证治法方药完备的条文都是重点。
《伤寒论》有个方证,有一些方证如桂枝汤证、麻黄汤证、小柴胡汤证、四逆汤证等多次出现,它们可不是为了凑字数出现的,而是辨证内容的充实或者论治方法的拓展。可以把重复出现的方证所在的条文都列举出来,归纳比较各自的辨证特点。同时还需要注意每个方的组成、用量、功用、主治、禁忌等。就说组成,真武汤用生姜,而理中汤用的则是干姜,如果没有记清,该用干姜的时候用了生姜,这个方就失去了仲景立方的原意。做到了以上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中的类病、类证、类方等等。
No.2基础
这个基础包括古汉语基础和中医基础知识。
《伤寒论》成书于一千多年前的东汉时期,它的文字、语法都是具有当时的时代特点的。比如繁体字、一些与现在概念大不相同或已经不用的词语如“更衣”、“哕”等。除了字词的用法,还有一些常用的古文语法,如倒装、互文、插叙等。所以需要有一定的古汉语基础。为了更好学习《伤寒论》以及其他古医籍,可以先学习医古文。当然了,如果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也可以在阅读的时候遇到不懂的词句再去寻找解释。
《伤寒论》讲的是辨证论治,不是凭空产生的,它的学术思想继承了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并吸取了当时的医学成果,以阴阳五行、五运六气、脏腑经络、病因病机、诊法治则及中药方剂等基本理论知识作为它的理论基础。
所以,想把《伤寒论》学透,最好是先学习好现代编写的《中医理论基础》,如果学习过《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等古典医籍则更好。比如《神农本草经》,它成书于《伤寒论》之前,所论述的有关药物性味功能的理论,与《伤寒论》的用药规律是最为接近的。因此,学习《神农本草经》对于探讨《伤寒论》的用药与治疗,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No.3理解
毫无疑问,《伤寒论》继承了汉以前了医学理论又融合了当时的医学成就,它的理论是深奥的。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可以先直接阅读原文,即按照原文顺序,清理条文、理解原文,理解原文是词、句、义都弄懂,甚至可以提出一些质疑,给自己来个头脑风暴。读完一篇以后,可以根据内容大致分段,如太阳病上篇,第1-11条是太阳病提纲与分类,第12-22条叙述桂枝汤的运用和加减等,这样可以对《伤寒论》有个比较系统的认识。然后可以对比归纳,将原文反复比较,以更好理解文中的省文、倒装等句子的意思;把类方、类证作对比,则可以更好提高辨证论治的能力,这样可以一来运用《伤寒论》的方药可以更加得心应手。
No.4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每一位应用《伤寒论》给患者医治的医者都会有自己的心得。非常欢迎大家分享、投稿关于学习《伤寒论》的心得和相关临床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