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医药健康产业国际智库高峰论坛上,重磅发布了“名医故里中医药文化旅游”路线,河南南阳位列其中。南阳作为医圣故里,正吸引着更多爱好中医文化的人前来,同时,中医文化也被越来越多国外的年轻人接受和喜爱。
近日,记者走访了河南中医药大学,在那里,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因对传统中医文化的热爱,不远万里来到河南,探访张仲景的故乡,学习中医。
韩国双胞胎兄弟用中医帮助父亲康复
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的校园里,一对来自韩国的双胞胎兄弟回头率总是很高。虽然兄弟俩分别留了不同的发型,可近乎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长相,仍然挡不住人们的好奇:“你们俩是双胞胎吧?谁是哥哥谁是弟弟?为什么来中国学习中医……”
哥哥吕成遵告诉记者,上高中的时候,他偶然看到了非洲人民的穷苦生活,便希望有一天能够为这些人提供帮助。相较西医更依赖于各种仪器,中医似乎在贫困地区施展的空间更为广阔,于是,吕成遵便动了来中国学习中医的想法。“我们韩国也有韩医,但是我个人感觉中医才是真正的源头,所以希望来中国学习中医。”
韩国留学生吕成遵、吕成汎(左一、左二)在教学现场学习中医推拿
为了有个伴儿,吕成遵成功地说服了弟弟吕成汎,兄弟俩于年一起来到中国。
语言关,是摆在兄弟俩面前的第一道难关。“韩语没有四声,中国话抑扬顿挫四声,真的好难。”虽说现在兄弟俩用中文交流没有任何障碍,可一谈起当年学习中文的难处,弟弟成汎便一肚子苦水:“没办法,只能一边写一边背,一边写一边说,好不容易过了语言关,翻开中医四大经典一看,蒙了,怎么全是繁体字!”
如今,兄弟俩已是研二的学生,哥哥主攻针灸推拿方向,弟弟主攻中医内科。用兄弟俩的话来说,七年的中医学习,他们觉得最有意义的事情便是去年在父亲不幸脑梗导致偏瘫的时候,能够用自己所学的中医知识照料父亲。
因为疫情滞留家中,不能返校,每天,哥哥成遵便负责为父亲针灸推拿,弟弟成汎则通过号脉等诊治手段为父亲开药煎汤,慢慢地,父亲的腿脚灵便了,身体恢复了,九个月后,罩在他们家上空的愁云惨雾也逐渐消散。
“很开心你们能学习中医,中医的作用真的很大,希望你们继续读博”,成遵说,父亲的鼓励给了他们很大动力,等到研究生毕业回韩国服完兵役,他们还会回到中国,争取考取中医执业医师证书,继续进行与中医相关的学习和从事相关的工作。
会说地道河南话的德国小伙儿把张仲景当偶像
见到无名的时候,他正在跟着老师杨兆勤为患者扎针灸,只见他手起针落,银针便稳稳地扎在了患者的穴位上,整个动作干净利落,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
德国留学生无名(右一)临床实践中医疗法
“无名很聪明,也肯下苦功,针灸学得很快。”河南中医院针灸科的杨兆勤老师给我们介绍道。
“这是我的师奶,是我导师的导师的导师……”听着像绕口令一样的中国话从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小伙子的口中流利说出,记者不禁有一丝好奇。
“俺还会说河南话嘞……”今年26岁的无名自我介绍属猪,20岁的时候只身来到河南学习中医,如今已是第6个年头。
“我高中时候开始对中医文化感兴趣,就自己看书、学中文,通过自学认识了大概个汉字。”
怀着对东方文明古国的兴趣,高中一毕业,无名便来到中国,在先后游历了北京、上海、南京、兰州、广州等地后,把目光聚集在河南郑州:“河南是中国文化的发源地,这里文化底蕴深厚,我决定留在河南,学习中医。”
既然要学习中医,那首先要有个中文名字。望着自己的无名指,一阵沉思之后,“无名”便成了这位德国小伙子在中国的名字。
在经历了语言关、中医经典著述的繁体字关等艰难的考验后,今年无名已顺利本科毕业并考上了本校的研究生。在无名眼里,中医大夫不仅要医术过硬,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和病人沟通。张仲景、李时珍、叶天士都是他的偶像。
假期,无名还跑到医圣张仲景的故乡,拜访向往已久的医圣祠,寻找河南中医药文化的发源地:“张仲景太了不起了,他的《伤寒杂病论》是我们中医学生学习的经典书目。”
河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徐江雁告诉记者,为了加强留学生对于仲景学术思想的理解与传承,学校还以张仲景的著作《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为蓝本,为留学生开展了《中医经典解读》课程。
谈及未来,无名希望研究生毕业之后,回到德国从事与中医相关的职业,“在德国,中医已纳入公共医疗保险,这让中医疗法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当地民众接受,比如疼痛性疾病,用针灸治疗副作用小,效果显著,很受大家的认可”。
丈夫出身中医世家马来西亚女生坚定学中医信心
如果说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的留学生都是洋学生的话,来自马来西亚的李幼菱便是一个特例,你可以说她是半个河南人,也可以叫她河南媳妇。
早些年,李幼菱在英国读商学院,那时候谁也没想到她会结识一位中国老公,并且从此和中医结缘。“我老公家是河南兰考的,他们家是正骨世家,是非遗传承……”
李幼菱和老公在英国相识,女儿在英国出生,完成学业之后,他们选择回到河南。因为夫家与中医的渊源,李幼菱耳濡目染,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年7月,我跑去河南中医药大学,很大胆地走进校门,直接去国际招生办那里,当时负责招生的潘万旗老师是我见到的第一位老师,给我很大的帮助。”
“当时她对自己能否被录取学中医心里没底,我们对照标准,给她提供相应的咨询和指导,后来就录取了。”河南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潘万旗回想起来当时的情景,对李幼菱还有印象:“我记得当时她好像抱着小孩儿,年龄有些偏大,但是入学后她学习非常刻苦,学校举办的活动她也积极参加。”
马来西亚留学生李幼菱(左一)学习配制中药
“这次疫情,更让我增加了学中医的信心,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妈妈从澳大利亚的朋友处获得了我们中医治疗新冠的信息,又给我打电话求证。”李幼菱说,“相当于我们的中医治疗手段从中国传播到澳大利亚,再绕了大半个地球传播到马来西亚,到后来又通过我妈妈传递给我,这让我很吃惊,也更坚信了自己的选择。”
“张仲景,我们河南人的骄傲!”李幼菱告诉记者,这次治疗新冠疫情的“清肺排毒汤”,就是源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经典经方。据《人民日报》报道,清肺排毒汤是由中国中医科学院特聘研究员葛又文根据新冠肺炎的核心病机,结合《伤寒杂病论》中的方剂创新化裁而成,包括麻杏石甘汤、射干麻黄汤、小柴胡汤、五苓散等。用古代经典的方剂治疗现代的病,这种承古拓新恰恰证实了中医的传承与发展。
美籍华人博士开六剂药方成功救治感染新冠的侄子
“一个月前,我美国的小侄子感染新冠,各种治疗方法都用了,仍不见退烧,我哥哥没办法,就给我打电话……”
在经过电话问诊,又通过手机照片诊断了小侄子的舌象后,美籍华人司徒沛为侄子开出了三剂药方。
“第一剂吃过之后,烧就退了,第二天我哥给我打电话说好了很多。”三剂药吃完,司徒沛及时调整药方,又为小侄子开出三剂,侄子的病彻底治愈,“一共六剂药,就这么简单,我小侄子又活蹦乱跳。”
司徒沛祖籍广东,年和父母移民美国。年轻的时候,学习中医并不在他的计划之列,直到年,自己偶然从朋友圈开始接触针灸,感觉很好用也很实用,从此一发不可收,迷恋上中国的传统医学。
美籍华人司徒沛(右一)观摩中医针灸技法
“十来年,我一个人在国内学习,我的父母亲人全在美国。”从本科,到硕士,再到现在读博,用司徒沛的话来说,中医真是活到老学到老,“感觉越学越难,越学自己越无知”。
如今,已经是博士在读的司徒沛在自己的圈子里小有名气,经常会有朋友找他咨询,请他把脉。未来,司徒沛计划回到美国,考取相关的中医执业资格证书,希望在弘扬中医文化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美国,在我们的社交圈里面,尤其是在东西两岸文化融合比较频繁的地方,人们对中医的接受度还可以。针灸这块接受度更大,现在美国的针灸治疗师供不应求,只要拿到相关资格证,基本上马上就被医疗诊所或是大的医疗机构聘走了。”
在司徒沛看来,虽说中国的执业资格证书在美国不被认可,但是在美国考取中医方面的资格证书,相关考题都是源于国内题库,对于有中国留学经历的学生来说,应该是一种利好。
美国女孩因中国功夫与中医结缘
一段华丽的八段锦,行云流水,是美国女孩麦生生给大家留下的第一印象。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的留学生群体里,麦生生绝对是个“武林高手”,而她和中医结缘的红娘就是中国功夫。
“我妈妈很喜欢有关中国武术的电影,因为我小时候身体不好,还贫血,妈妈就让我学习中国武术,为的是强身健体。”麦生生说。
通过学习中国武术,麦生生的身体越来越好,贫血的症状也逐渐消失,这让她对传统的中国文化逐渐产生兴趣。年,18岁的麦生生只身来到河南,学习中文,麦生生开始了在中国的求学之路。
“来中国后,我特别特别喜欢吃面条,我的第一个中文老师就给我取名麦生生,取小麦生长,生生不息的意思,是不是很好听,很有生命力?”
麦生生很快适应了河南的生活,也喜欢上了郑州这座城市。几个月之后,父母便也赶着麦生生的脚步,来到了河南。
如今,麦生生一家居住在新郑,父亲在一所大学担任英语老师,母亲则负责照顾他们的生活。“刚开始,我是来中国学习武术的,慢慢地我发现中医和武术都是传统文化,它们的关系很密切,我很感兴趣。”麦生生说。
年,麦生生通过HSK考试(中国汉语水平考试),进入河南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学习,如今是一名大二在校生,还成功加入了学校武术队。“我们学校武术队会上气功课、学八段锦、练太极拳,我觉得非常有意思。”
美国女孩麦生生(中)和父母受访者供图
关于未来,麦生生表示自己很随意,也许会考研,也许会找工作,也可能会回国。但是相比纽约这些大城市,自己的家乡俄亥俄州虽允许开设中医门诊,但此类诊所很少,如果回国工作,大城市机会可能会更多一些。
洋学生学中医更多源自热爱
今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南南阳考察时强调,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
河南中医院的徐立然教授从年开始带留学生,在他看来,外国留学生学习中医的目的很纯,许多学生就是单纯地喜欢,而这种发自内心的喜欢,又成了他们学好中医的内在动力。
“年,第72届世界卫生组织大会在瑞士日内瓦召开,会议首次将中医纳入第11版全球医学纲要,这意味着世卫组织正式为中医颁布了身份证,中医在全球得到了认可。”河南中医院的王新志教授告诉记者,“中医是文化,也是哲学,当前,中医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最佳时刻,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是每一位中医人的使命。”
作为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载体,中医正在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留学生纷至沓来。王新志教授说:“中医就像一匹老马,伟大;西医就像一匹大马,强大;老马加大马,构成了我们中国的医疗特色。”正是这种特有的医疗特色,在此次疫情中,发挥出极大的作用。
河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徐江雁介绍,从年到年,该校留学生招生规模稳步提升。其中年,共招收来华留学生人,招生国别数29个,是该校建校以来留学生国别数最多的一年。在徐校长看来,这些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相比,具有兴趣爱好广泛,学科视野较为宽阔,动手能力较强,英文论文写作水平较高等特点。徐校长表示,接下来学校会继续大力发展中医药国际教育,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来源河南青年时报·东风新闻
记者蔡琳/文赵墨波/图
编辑夏赛赛
校对王冰
审核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