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报评:“扶不扶之惑” 一次涤荡心灵的讨论_深圳新闻_最全最迅速的深圳资讯—深圳新闻
曲终奏雅。随着“扶不扶之惑”大讨论渐趋尾声,昨日召开的“化解‘扶不扶之惑’ 传递关爱正能量”主题座谈会,让人感受到了强烈的正能量。讨论至此,扶起摔倒和昏迷的路人早就不是问题,大家关心的是如何扶得科学、帮得更好,尽力让救助对象无虞、救助者无忧。
已持续超过两周的大讨论,本身就是正能量。“当发现路人摔倒或昏迷的时候”,这个大伙都可能遇到的情境,交夹着一些人的纠结,引起了市民的紧密关注。议程设置合理,讨论平台向市民开放,使睿见卓识纷纷呈现,令人看到了这座城市的文明底色和公共讨论的价值。
大讨论是一场对灵*的洗礼。我们看到,大家对“扶不扶”并不纠结,纠结的只是如何打消后顾之忧。尽管有少数人在络调查中选择了“不扶”,但理由只是因为“后怕”,并非出于明哲保身,而且,随着讨论深入,在扶的知识和“好人法”逐渐普及后,选择“不扶”者的比例越来越少。一场大讨论,宛若一曲正气歌,向各方展示了深圳人的道德高度。对年轻人、外地人和初来乍到深圳的人来说,这场大讨论及其回响,是一种熏陶与引导,使文明、和谐、公正、法治、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巩固。
这是一次公共讨论的生动实践。主流媒体勇于担当敢于发声,在精准的节点上强劲出击,抛出一个热腾腾的话题,抓住大家的兴趣点,采集各方信息,搭建互动平台,在观点的交流、交锋、交融中寻找“最大公约数”,为培育和传递社会正能量出力良多。市民理性冷静,在互动中尊重不同意见,耐心与不同观点者对话,体现了现代市民可贵的包容精神。整个讨论,由于各方抱着善意与建设的初衷,始终没有跑调,没有出现刺耳的声调,没有生硬的说教。笔者注意到,舆论对司机马爱平所救助的陈老太太也持宽容态度,展现了尽力营造温馨社会氛围的良苦用心。
无疑,这是一场高水准的公共讨论。仅对“不扶”的分析,就有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维度;为了打消“扶”的隐忧,有人建议对目击者站出来作证进行奖励,有人普及急救知识,有人建议完善社会保障、加快诚信立法,有人呼吁建设无障碍公交……一场大讨论,让我们看到“拜人民为师”绝非谦辞,看到“让民意引领、让民智参与、让民生共享”这一改革机制的价值。
大讨论尚未落幕。日后重温,值得念念不忘的,还有讨论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