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一夏无病三分虚”,体虚正气不足,加之初秋之际,气候无常,便易好发各种疾病。俗话说,“多事之秋”,秋天都有什么事呢?如何顺应节气变化,做好养生,平安度秋呢?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秋季养生那些事。
肺那些事
秋季应肺,燥邪当令,燥邪犯肺,损伤肺气,肺卫之气虚弱易患各种呼吸道疾病如感冒、气管炎、肺炎等,因此秋季养肺防燥为第一要务。常吃养阴润燥、润肺生津之品如蜂蜜、百合、梨、银耳等。而对于肺部患有基础疾病者如肺癌、肺结节、慢阻肺等,本身肺气亏虚,卫外不足,更易感受风寒之邪,因此在养阴防燥的同时也要兼顾补肺益气、化瘀散结,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养生小妙招:
1.百合花茶养肺阴——百合、黄芪、枸杞,稍加煮沸,半小时后饮用。黄芪补肺益气,还能提高机体免疫力,百合润肺止咳,枸杞润肺养阴,长期服用,扶正又防燥。
2.中药膏摩宣肺气——通过按摩手法,将麻黄、细辛、半夏等药物作用于上背部或肺俞穴、膏肓穴,达到宣肺止咳、化痰平喘的效果。
3.穴位贴敷化痰瘀——麻黄、细辛、白芥子、肉桂打成细粉,加入蜂蜜、姜汁、香油调成糊状,贴敷于天突穴和大椎穴即可,共奏宣肺气,化痰浊的功效。亦可添加补肺益气之药物进行贴敷。
脾胃那些事
夏季贪凉饮冷,加之暑湿困脾损伤脾胃,秋季阳消阴长,人体阳气亦内收,饮食不慎寒冷刺激便易引发腹胀、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疾病。秋季养脾胃以健脾祛湿,温阳散寒为要。消化道肿瘤患者尤其要注意,夏季暑湿困脾,食欲不佳,秋季更要注重补充营养,但进补也要适度,以防虚不受补。饮食以温、软、淡、素为宜,避免生冷刺激、煎炸、腌制的食品。
养生小妙招:
1.中药膏摩健脾气——将特制药膏涂在腹部,通过点揉、按摩等手法使药物渗透,达到健脾益气之功。
2.刮灸联合振脾阳——刮痧和艾灸疗法相联合,将艾柱置于特制的陶瓷灸罐内,用罐口在腹部及腰背部反复刮动,借艾灸之力振奋脾阳、温化寒湿,刮痧之法通经活络、宣畅气机。
肝那些事
人们往往只重视“春季养肝”,而忽略了秋季养肝同样重要。根据中医五行理论,肺与秋天同属于金,肝属于木,金克木,肺金当秋而旺,制约肝气,导致秋天肝气多虚,易伤机体阴津。古有伤春悲秋之说,可见春秋两季易产生忧郁、悲伤、愁苦等不良情绪,这其实与肝密切相关。情志不畅导致肝气郁结,气血失调,痰凝血瘀于脉内,随着肝经结于甲状腺、乳腺,发为结节、甚至肿瘤。因此秋季也是肝病、甲状腺、乳腺疾病高发的季节。患有上述疾病的患者秋季养生更要注意养肝柔肝,疏肝理气。保持心情舒畅,乐观积极,在饮食上“少辛多酸”,以助养肝。
养生小妙招:
芍杞当归养肝阴——白芍、枸杞子、当归,沸水冲泡半小时代茶饮用。白芍敛阴柔肝,枸杞子滋阴明目,当归养血和血,起到很好养阴柔肝的功效。
中药足浴理肝气——柴胡,香附,肉桂,花椒,艾叶,煎煮后加入适量温水,水温调至35~45°为宜,泡洗10分钟。疏肝理气的同时温阳散寒,平素下肢发凉的患者也可以尝试。
中医养生讲究因时制宜,更要因人制宜,中医外治疗法在养生保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每种方法适用范围广,不拘泥于某种疾病,大家可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养生方法,内服联合外治,调理体质,健康养生,平安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