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地名文摘中国县级政区红色地名源流内
TUhjnbcbe - 2020/11/28 16:17:00
抗日战争以来,中国大陆以著名烈士人物及革命根据地,命名的县级*区,据不完全统计共有42个,至今仍保留的有7个,即山西省的左权县,陕西省的志丹县、子长县、子洲县,河北省的*骅县,黑龙江省的尚志县,湖北省的红安县。现择其左权县、志丹县、红安县红色地名,对其源流内涵作初步试析。左权县,古名轑阳,又名轑河、辽阳、辽山。轑,《说文》:“轑,盖弓也。”段玉裁注:“轮人为盖,盖弓二十有八,以象恒星也”。郑注曰:“弓者盖,橑也。”《释名·释车》:“轑,盖叉也,如屋构橑也。”《说文解字注·车部》:“盖弓曰轑,亦曰橑,橑者椽也。形状略似也。”后引伸为车辐、屋椽、捞取、辘、燃烧、车轮等含义。其本义则指车辐之意。今释义为车篷骨架曰轑。阳,《周礼·秋官·柞氏》:“夏日至,令刊阳木而火之。”贾公彦疏引《尔雅》:“山南曰阳。”《玉篇·阜部》:“阳,山南水北也。”阳在古今文中有20余种释义,其本义则多指“山南水北”为阳。轑阳何以得名,《水经注·清漳水》:“清漳又东南与轑水相得。轑水出轑阳县西北轑山,南流经轑阳县故城西南,东流至粟城,注于清漳也。”由此而知,轑阳是因轑水而名,轑水因轑山而名。因山形似车的蓬盖,故曰轑。因古时一聚落傍轑水北岸,故名轑阳(古人认为山南水北为阳),战国初属韩,至战国中期,成为赵国一都邑,是否为赵国一县侯国封邑,不得而知。《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始皇十一年(公元前),“王翦攻阏与,轑阳。”即指此地。后沿袭其名置轑阳城,属上*郡。东汉延康元年(),始置轑河县(亦名轑阿),县以轑河得名。县治驻轑阳城。北魏太平真君九年(),并入乡县,孝昌二年(),复置为辽阳县,以轑阳谐音成辽阳,属乐平郡。《东晋南北朝州郡表》:“乐平郡,统县五:沾、上艾、寿阳、轑阳、乐平。”说明其时辽阳又复名轑阳。以后归属多变。几易其名,有辽州、箕州、仪州、辽州、辽山、南辽州、辽州、辽县之称。辽县当为辽州、辽山之简称,皆因轑山而转名。年,为纪念八路*副总谋长左权将*牺牲于止,将辽县改称左权县。将辽县改称左权县后,其地名实体内涵发生了重大转化:一是实现了自然地理实体与人文地理实体的有机统一。左权县未改名之前,其县名,皆源于轑山。其地名实体,不管如何演变,皆因山因水因方位而得名。改名之后,以著名抗日名将左权名字命名,其地名实体皆因事因人而得名。历史上的自然地理实体的内质融合于现实人文地理实体内质之中。二是刻上了“抗日根据地”的时代烙印。年“七七”事变后,日*大举犯境,八路*一二九师司令部和中共冀豫晋省委进驻辽县,并以此为依托,创建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各级*权及群团组织纷纷建立。年11月以后,八路*前方总司令部、中共中央北方局进驻境内麻田、桐峪一带。彭德怀、杨尚昆、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左权等中国共产*抗日前线首脑人物,生活、战斗在这里达5年之久。辽县成为共产*、八路*坚持华北敌后抗战的*治、*事、经济中心。三是左权(~)将*的英勇业迹,将激励后人。左权在中学时,追求进步,有爱国热忱。后考入*埔学校,加入中国共产*,在参加广东革命*府的“东征”活动中,作战英勇;在苏联留学期间(~),能刻苦学习*事理论;年归国后进入中共苏区任红*高级指挥员,事事以身作责,任劳任怨。年率部参加长征,与敌*进行多次战斗。全国抗战爆发后,任八路*副参谋长等职,协助朱德、彭德怀指挥八路*,组织了“百团大战”、“*崖洞保卫战”等著名战役。粉碎了残酷的“扫荡”,威震敌后。在~年间,左权撰写了《论坚持华北抗战》、《战术问题》、《论*事思想的原理》等40余篇文章。年5月25日,左权在辽县麻田附近指挥部队作战中,壮烈殉国,年仅37岁。周恩来称他是“*之模范”,朱德赞他是“中国*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志丹县,古名栲栳,又名永安、保安。栲栳之“栲”,源于《诗经·唐风·山有枢》:“山有栲,隰有杻。”毛传:“栲,山樗”孔颖达疏:“俗语曰杶、樗、栲、漆,相似如一。”郭璞注:“栲,似樗,色小白,生山中。因名云。亦类漆树。”今文多释为野鸦椿,又名山樗。省沽油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木材可制器具。根或根皮、干果及花入药。果实可染鱼网。民间多称之为臭椿。庄子认为樗、栎为无用之材,这是值得商榷的。《后汉书·王符传》:“中世以后,转用揪、梓、槐、柏、杶、樗之属。”可见秦汉之时,樗便列为北方主要用材。栳,《集韵·皓韵》:“栳,栲栳,柳器。”唐卢延让《樊川寒食二首》:“五陵年少粗于事,栲栳量金买断春。”用柳条、竹篾、樗条编成的圆形盛物器具,称之为栲栳。民间俗称笆斗。上古时,这一带多产柳、樗,聚落形成后,便以此为地名。后当地村民用柳、樗,编成生活实用器具栲栳,名声渐扬,故称此村落为栲栳。唐代始称栲栳城。唐咸亨年间(~),驻禁*于栲栳城。唐武德二年(),置永安县,属北武州。唐贞元十四年(),建神策*,改栲栳城为永安镇。寓“永保安宁”之意,故名永安。后永安镇沿袭其名,皆源于此。宋太平兴国二年()置保安*,相当于下州规格的地方行*建制,不领县。*治驻永安镇今志丹县城(栲栳寨)。寓“永保平安”之意得名保安。属永兴*路,辖境相当于今陕西省志丹、吴旗两县地。金大定十二年(),始置保安县。设县后仍沿袭保安之名。金大定二十二年升为保安州。蒙古至元元年(),降州复为县,属延安路。明清属延安府。年因属于中国共产*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将保安县改名为赤安县。年为纪念刘志丹烈士,改名为志丹县。保安县名存留年。保安县改称志丹县后,人文地理实体的内涵,新质取代了旧质。一是保安县未改名之前,其县名有源于栲栳城的一面,但更多是源于一种统治者的企盼,希望境内“永保安宁”,针对的主体,自然是受尽欺压、被统治的老百姓。改名志丹县名后,虽也属人文地理实体指称,但刘志丹是人民中杰出的一员,其人文地理实体内涵,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象征人民性的新质取代了旧质。二是标示着县境成为北方现代革命活动中心。年10月,陕北革命根据地创始人刘志丹与谢子长,几经曲折后,组建了中国工农红*陕甘支队。年2月陕甘边革命委员会在小石崖成立。11月在保安县苏区建立赤安县苏维埃*府,属陕甘边苏维埃临时*府。年11月,成立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临时中央*府西北办事处,领陕北、陕甘二省及关中、神府两特区。赤安县属陕北省苏维埃临时*府。年6月改名志丹县后,属年9月成立的陕甘宁边区*府。三是铭刻着刘志丹(~)的英勇事迹。年刘志丹考入陕北榆林中学,年当选为榆中学生自治会会长。随后,又成为陕西学生进步组织——共进社的骨干成员。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年在*埔*校毕业后,曾在西北国民联*第四路*中工作。年8月与谢子长、唐澍等发动渭华起义。后任西北工农革命*事委员会主席,及*内*内重要职务。年领导创建了工农红*第二十六*,任*长。后被“左”倾错误路线执行者关押审查。获释后任红二十八**长等职。年4月指挥红二十八*到山西东征抗日,在晋西中阳县三交镇,与国民**队作战中牺牲,年仅33岁。年6月,为纪念刘志丹烈士,保安县改名为志丹县。事隔六年后,毛泽东在公葬典礼上为其题词:“群众领袖,民族英雄”;朱德题词:“红*模范”;周恩来题词:“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红安县,原名*安。清代《*安县志》记:明嘉靖四十二年(),析麻城、*冈、*陂三县置*安县,属*州府。*,《说文》:“*,地之色也。”《易·坤》:“天玄而地*。”孔颖达疏:“天色玄,地色*。”《墨子·所染》:“染于苍则苍,染于*则*,所入者变,其色亦变。”古文中有“枯*”、“成熟”之意。另引伸为多种带*色的物件、动物,物产等。可见“*”之本义为“地之色也。”然而*安之“*”,是国号,为*国。《广韵·唐韵》:“*,姓,出江夏。陆终之后,受封于*,后为楚所灭。因以为氏。”*国为春秋时国名,故地在今河南省潢川县西十二里。*为子爵国,赢姓,十四氏之一,子孙以国为氏,战国时楚有春申君*歇。公元前年被楚成王(楚成王二十三年)所灭,其民迁徒于今湖北*冈市*安县一带。安,《说文》:“安,静也。”《尔雅·释诂下》:“安,定也。”《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在古今文中有多种释义,其本义是“安稳、静止、安适”之意。因此,*安县得名的原由是:在古*国辖地及*氏族居地移民境内后建县,力求“地方宁谧,生民安妥,”故名*安。自此后,均以*安名县。年11月,中共红四方面*,在*安战役中夺取*安县城,于12月改*安为红安。年民国*府仍称*安。抗日战争时期,于年曾划分为安礼、安麻、陂安南三县,年仍合称为*安县。共和国成立后于年又改*安为红安县,直到如今。红,《说文》:“红,帛赤白色。”段玉裁注:“按:此今人所谓粉红、桃红也。”王逸注:“红,赤白色。”古文中又指“大赤”之意,象鲜血一样的颜色。古文中另有多种释义。今文中多将“大赤”之义,引伸为“象征革命胜利、成功等喜事,或*治觉悟高”的意思。*安改为红安,除了“象征革命胜利之地,得到安宁”之意外,也与古楚国人生活习俗相关。有关史料记:楚国人有“崇左尚赤拜东向”的习俗。楚国处南方炎热之地,又多红土赤岩。刘邦立汉后,认为是从南方楚国起兵,夺取天下,是炎德兴邦,故提倡穿红色衣裳。实则是楚人习俗使然。红安得名后,人文地名实体内涵,扩允丰富。一是传承了境内丰富的历史文化。境内立县时间不算很久,仅多年,但山川秀丽,人杰地灵。北宋时哲学家程颢、程颐,曾游历此地讲学,今二程镇由此得名。另有明代户部尚书耿定向晚年隐居境内天台山,筑“天台书院”讲学,著有《耿定向先生全集》传世。明代思想家李贽曾在天台山著书立说。有著名翻译家、文学家叶君健;有历史学家马天瑜;有经济学家张培刚等一批名臣学者。文物名胜遍布全县,至今确定为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处。有多处建筑和革命遗址。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董必武、李先念故居等。二是标志着境内为红色革命摇篮。它是“麻*起义”的策源地,是红四方面*的诞生地,是鄂豫皖苏区的*汉、经济、*事、文化中心。革命战争年代,它为新中国诞生,献出了14万英雄儿女,查明造册的有人。三是被誉为“中国将*第一县”。境内诞生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任国家主席(前副后正),走出了韩先楚、秦基伟、陈锡联、谢富治等名将*,其中上将8人,中将12人,少将52人,是现代中国革命全国8个将*县人数最多的县。共和国成立后,任*队要职最多。红安,确是“红色革命摇篮。”从以上左权、志丹、红安三县的地名实体源流内涵解读中,大体可知:三县地名的演变,既含概着原有县级*区地名实体的内质,也扩允了新的内质,实现了历史上“因山因水因事因美名”一般性县级*区地名,向红色地名的转变。当然,从历史上县级*区地名实体命名的演变规律来看,因山、因水、因事而名的比较稳定,中国千年古县,大多属于这一类。最不稳定是“因人名”、“因美名”的县级*区地名。我国*府要求“一般不以人名作地名。”然而,如何样使立县已久的县级*区红色地名,长期存留下去,让内在的价值取向作用于社会,发挥红色地名“存史、资鉴、治世、育人”的作用,是今后值得研究探讨的课题。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的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了解更多(点击进入):

地名文摘

老地名的价值与传承根性文化--以沭阳县老地名文化为视角

地名文摘

论县域地名资源保护与管理

地名文摘

中国古代郡县地名避讳初探

地名文摘

浙江海岛地名文化溯源

地名文摘

贵阳百年地名文化拾零

好文!必须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地名文摘中国县级政区红色地名源流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