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军人风采刘苏维散文陕北榆阳区麻
TUhjnbcbe - 2020/12/21 2:03:00
北京专治白癜风的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点击“蓝字”,获取更多精彩

这是一个有稿酬的网络微刊,欢迎广大作者投稿

环球经典文学

第期

*人风采

陕北榆阳区麻*梁

*土地质公园交融之美

作者:刘苏维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想看泪满衣。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这首《春夜闻笛》,虽然是诗人李益的思乡名作,但我亦有同感。掰指算来,离开家乡已垂垂40年了,再回到那块生我养我土地上,时过境迁的感慨由然而生。可是不知为什么,每隔上两三年,我依然要找机会回陕北老家看看。

今年深秋回到家乡后,朋友说,离县城约有七、八十千米的榆阳区麻*梁*土地质公园很有点看头,于是我和我的朋友乘车一起前往,车子沿着无定河岸边的国道,由南向北行驶,走过了镇川堡、鱼河堡、上盐湾镇,隔着玻璃满眼望去,无定河之西的沙丘像波浪一样,一波接一波,一浪接一浪,波波相连,浪浪相衔,连绵起伏,规律性地一直连接到遥远的天际。无定河之东,是千沟万壑连绵不绝的*土峁、*土梁和沟壑交错的*土沟。显然是由于滔滔无定河和榆溪河的阻隔,形成了两个不同单元的地理地貌。倏忽间,车子绕着榆林市城区向东行驶35公里后,白底蓝字路牌上标注了麻*梁。

麻*梁这里因生长麻*而得名。麻*梁*土地质公园位于榆林市榆阳区麻*梁镇所辖,公园以双山堡为核心,北到田家园、南至段家湾、西以狐尾巴峁沟为界,东达花豹梁,面积约37平方千米。

千万年前,青藏高原隆起后,西北风把遥远的沙土搬运到这里,堆积了厚厚的*土和*沙,历经狂风暴雨的冲刷后,形成了千沟万壑。

当我走进公园后,顺坡爬上一座*土梁峁上,眺望远方,为眼前的*土地貌景观惊叹不止,这里的*土连绵不断,似乎永远望不到头,*土梁连接着*土峁,*土峁连接着*土沟;*土梁抱着*土峁,*土峁衔着*土梁,*土沟又套着梁和峁。梁如群马奔腾,峁如虎踞龙蟠,沟似九曲连环。景随步移,来到第一个景区田家园景区后,在陡峻的山坡驻足往下俯瞰,这里完全是*土喀斯特地貌(是沟间地被切割的地貌过程的表现),在多年不断的高温和雨水的侵蚀、冲刷下,先由冲蚀槽、冲蚀沟、冲蚀穴、冲蚀洞、冲蚀竖井,逐步形成了现在的*土柱、*土刀脊、*土墙、*土桥、*土峰林等地貌景观,犹如*斧神工,峰如刀削、崖似斧砍,美妙绝伦。随后我又沿着公园下到卢佳河沟谷底层,抬头向上仰望,只见“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处处是绝景,眼前一亮,*土水平层理构造就像一张油画一样出现在我的面前,从下往上看,午城*土似红非深红,离石*土似*非深*,萨拉乌苏组*土横纹层层叠叠清晰可见,最上面覆盖的一层是马兰*土,它似灰非灰,似*非*,灰*相融。据地质专家讲,这些千沟万壑、梁峁相连的*土景观都是由午城*土、离石*土、马兰*土地层、萨拉乌苏组、毛乌素风积沙5套沉积地层剖面地质遗迹组成。据地质辞典诠释:午城*土,是指地质年代第四纪早更新世形成的*土,“午城*土”是指山西省隰县午城镇,年刘东生、张宗祜等提出以该镇柳树沟*土剖面命名的,有时也称为老*土,一般位于剖面的底部,主要以深棕红色为特证,含有钙质结核的亚砂土、粘土组成。离石*土,是指地质年代第四纪中更新世形成的*土,“离石*土”是年刘东生、张宗祜等提出以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命名的;离石*土分上、下两部,上部为灰*~*色*土,土质较松软,垂直节理发育,主要由亚砂土、钙质结核组成;下部为*色~浅*色*土状亚黏土,呈块状较致密,不具层理,具大孔隙。马兰*土,是指地质年代第四纪晚更新世形成的*土。“马兰*土”是年刘东生、张宗祜等提出以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川清水河马栏阶地,以斋堂川山坡上的*土剖面图为代表而命名。马兰*土灰*色,主要由亚砂土组成,垂直节理构造发育。萨拉乌苏*土,是年裴文中等专家提出以萨拉乌苏动物群和化石人类“鄂尔多斯人”命名的。是以灰、*、蓝等杂色为特征,底部为砾石层、上部为砂土、粘土、亚砂层,水平层理发育,萨拉乌苏动物萨拉乌苏是*土高原地区第四纪更新世最完整的沉积记录。

在这里,我们既可以看到千沟万壑的*土高原,又可以看到另一种“大漠弧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景观。

随后又按照公园景区的参观路线图,先后又来到了烽火台遗迹、双山古城堡遗址、崇善寺~*土峁~店坊大漠人家,到了店坊景区,突然间我的眼前又出观了一座座月牙状沙丘、沙垄和毛乌素组风积沙科层理地质遗迹。

据地质资料表明,月牙状沙丘又称横向沙丘,平面如新月,走向与风向垂直或大于60度。沙丘两侧有顺风向前延伸的两个尖角,高度一般在数米至十余米。西北侧的迎风坡为凸坡,较平缓,坡度约5~20度;东南侧的背风坡为凹坡,较陡,坡度28~34度。沙垄其形态特征是,垄体平直,垄体表面叠置了许多沙丘,沙垄延伸很长,一般为10~20公里。风积沙斜层理,是由一系列倾斜层系重叠组成,层系之间界面较平直。层系由同向倾斜的许多细层重组成,细层与层系界面斜交。倾斜的细层面的倾向为度、倾角为30度,反映风沙来源的方向。

于是我伫足在一堆堆沙丘前,凝视它们,一连串的疑虑在脑海中油然而生。为何在这千沟万壑的*土地里,有这些沙丘、沙垄的存在呢?是先有沙土后有的*土呢?还是先有的*土后有的沙土?它们二者互相之间是相依相伴?还是各自为阵?此时,正好有一位住在五里塌村,皱似树皮黝黑的脸膛,留着一绺绺灰白迎风飘动的胡髭,颇似长者的老大爷路过此地,于是我上前进行了请教。这位老大爷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我们袓辈几代人就在这*尘雾罩、*风斗阵(形容沙尘暴发)、*蜡蜡*撇撇(形容*颜色)的沙土里种地,沙土沙土,沙中有土,土中有沙,谁也离不开谁。”后来,我专门请教了地质水文专家教授级高工肖平新,他告诉我:*土是一种比沙子更小的“沙粒”,她俩好似一对姐妹、一对栾兄弟一样,相依相偎。在荒漠的边缘,往往有*土的存在。*土基本产生于荒漠之中,荒漠中的沙子每天都在风化,*土不断地从荒漠中产生。随后由于大风的搬运,最后降落在荒漠边缘的区域。这里的草木和灌丛将这些尘土留住,日积月累就形成了今天人们看到的厚厚*土。因此在荒漠的边缘,沿着常年刮起的风向,一定会有大面积的*土地带的存在。肖教授一席话,使我一下明白了,原来岩石是荒漠的故乡,荒漠又是*土的故乡。岩石、荒漠、*土原来都是自家人。有人说,地质、地理是人类文明的舞台和背景,那么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了,长城和*河为什么在这里交汇,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为什么也能够在这里融合。

大风不仅塑造了*土、*沙,而且还为中华文明的发源,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

进入公园,不知不觉两个多小时过去了,看到的全是*土,*土的山,*土的沟,*土的坡洼,*土全部赤裸裸地袒露出来了。人住的窑洞是在*土崖上挖成的,就连行走的道路也在蜿蜒曲折的*土峡谷之中,你的视野永远离不开*土,粗略估计,这里应该七分*土,三分沙。

*土地质公园的魅力,就在于岁月给*土留下来的记忆。科学家们从*土的沉积可以推演出相关的气候、地质、环境的变化。那么*土究竟从那里来的,以庞培利(外国学者)为代表的学者,称*土是湖泊生成的,理由是在内蒙自治区岱海的*土阶地中发现介壳,认为是淡水湖泊沉积,也就是湖成说;以前原苏联格拉西莫夫为代表的学者,称*土是由周围山间河流带来的冲(洪)积物,强调水在*土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不可否认风在*土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就是冲(洪)积说;以德国的地质大师李希霍芬,他于~年考察了中国*土,他提出了中国*土由风搬运而来,也就是风成说。我国著名的*土专家刘东生领导中国第四纪地质科学家长期致力于*土研究,对我国*土的物质组成(包括粒度、矿物组成、地球化学元素)、分布、地层划分、年代等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建立了新的风成学说,后来学者们基本上对刘东生老师的观点比较认可。本人想象,*土的生成既有湖泊的影子,因为近年来在陕北发现了奥陶纪5亿年前世界级湖泊生成的特大盐田;也有可能在这里海洋与陆地多次较量,是海水进退留下的痕迹;但是,很可能由于青藏高原隆起后,强烈的西北风把周边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毛乌素沙漠的沙子吹来,在山西吕梁山、太行山层层的阻拦下,在这里落地沉积有直接的因素。如果是这样,那就不难想象,人们为什么这样留恋*土地,因为*土在遥远的地方飞来的过程中,经过大风的充分“搅拌”后,同时就把*土中的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白石等60多种矿物质(其中石英、长石和云母占*土总量的90%以上,而石英又占了*土总量的50%)和有机物均匀地搅混在一起。正因为*土地中有这么多的“营养素”,才使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生生不息。风年年吹,*土年年长,因此*土的形成是一个持续壮大的过程,直到现在还在不断增加。正因为如此,*土从上到下都含有机物和植物所需的矿物质,也可以这样说,*土从上到下都是有机的“腐殖层”。千万年来,这里的*土就不断流失,但是*土仍然肥沃如初。只要有最后一层*土,它就是富含营养的土壤。

陕北人有时还把*土称呼为绵沙土、绵*土,说明这里的*土土质疏松,土性绵软。正因为*土疏松,才使老祖宗们用手中的石刀、石斧、石铲等简陋的生产工具,在*土地里播下了华夏文明的起源,播出了华夏文明的强盛。而南方的土地在史前大都因为是结板坚硬的红土,直到有了铁刀、铁锄、铁犁铧等犁地的铁器,南方的文明才有了突破性的发展。

每次来到榆林市,给我感受都是日新月异的变化,很少再有从前课本上那种“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的感觉了,东沙、西沙的城名已改名为科技高新区和经济开发区。长城边内外的沙丘也早已被林草网状格式化,上面覆盖上了沙打旺、柠条、臭松等抗干旱的植物,象绳子一样死死地地把流沙给捆绑住了,流沙再没有以前那样倚仗着狂风再耀武杨威了,虽然偶尔耍一下性子,发点脾气,但相比以前慢慢地沉稳了许多。举目望去,一丛又一丛,星罗棋布。世事如烟,世界沧海桑田,现在来到榆林市,只能无限遐想万万年前,沙尘暴是何等的猛烈、何等的喧嚣,直至今日当地的人们还记忆着它的名字,“黑小子风”、“儿马风”、“叫(公驴的意思)驴风’”、“*二黑老风”等等。陕北横山县著名说书人高新荣《老版刮大风》中,这样形容的:

山里刮的*圈风,洼里刮的跑牛风;

哇呜哇呜一哇声,沟里刮的溜沟风;

墕里刮的串畔风,东南风西北风;

刮了一个黑子老*风,

刮刮刮战战刮了三回并九转;

天黑地暗满罩定,飞沙走石紧乱涌;

刮的大山揭了顶,刮的小山如川平;

大树刮的马趴转,小树刮的连根挽;

儿马风叫驴风母猪风,刮的一满嘻嘻哼;

神圈风*圈风,刮的拾粪老汉打骨轮(打滚的意思;

拦羊后生钻串洞,乱(捡的意思)柴孩子倒栽葱;

哎呦,妈哟今他娘刮的些日怪风;

刮的碾轱辘耍流星,碾盘刮的翻烧饼;

……。

也许受陕北*土高原*土塬、*土梁、*土峁、*土沟壑等复杂地理和地质环境的影响,由此才会产生形成了独特的*土文化。如陕北人的方言、陕北人居住的窑洞、陕北人的信天游等等。*土地因风而生,陕北人因*土地而活。

作者简介

刘苏维,在国家困难时期出生在陕北*土高原米脂县。喜爱文学,业余时间笔不辍耕,有通讯、散文、纪实文学等作品,曾多次在各大纸媒和网络平台发表。

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平台

环球经典文学团队

顾问:影摄全球冯志海王世华空也静

总编:红玉

副总编:绿洲卢建民青竹

主编:萧然

编辑:烟雨江南中国梦唐宁

主播团:李大国龙雨辰双洋大海李兴浩紫竹青春不散场飛儿兰轩青青丝路红柳红豆润雪徐帅日月无私照包永红肖洪格尔夫朴树繁花善良白颖

投稿须知

1、总编;主编。

2、投稿邮箱:

qq.
1
查看完整版本: 军人风采刘苏维散文陕北榆阳区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