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整理于11月16日写真家-高岩与策展人-菅沼比吕志在东京半山画廊的现场对谈。
现场翻译:彭扬夏
菅沼:您好,我叫菅沼比吕志,看到您的照片还有一些文字介绍,简单的了解一些之后,想进一步的了解您就找了一些中国媒体的采访,但因为是中文就利用Google的翻译软件,但Google的翻译软件翻译出来的完全不一样的信息,就一直在想到底是什么意思,花了大概四个小时。
高:辛苦辛苦,非常感谢您。
菅沼:一开始看这个作品的时候,看到的是只拍了人的背影、都市的现代化以及一些古老的地方等等,当时看到作品的时候只是这样的想法。但当看了一些关于作品的文字介绍后,觉得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项目,所以今天想具体的详细的和您聊一下作品的事情。
高:好的,没问题。
菅沼:今天主要是两个大问题,第一个就是看到您在中国被采访的文字之后,是有感受到这个作品是很有逻辑的,还有就是一些技术层面的手段,想具体的聊一聊是怎么一种逻辑性拍摄出了这些作品。第二个是您作为一个老师,在中国的天津美术学院里是以怎样的一种教课方式教给学生,想和您交流一下。首先想问您一下,这些作品是在哪拍摄的,是什么契机让您去到这个地方进行拍摄。
高:主题是中国福建东南沿海的一个小岛,最初去岛上拍摄的契机是我带着天津美术学院摄影系的学生外出去写生,去观察这个还未被过度开发的地区,以及思考什么是当下流行的“原生态”文化概念。
苏澳镇码头
菅沼:为什么会选择去这个岛上进行拍摄呢。
高:其实最早并不是去创作的,最初只是单纯的去写生,因为摄影系每年都是要去一些比较偏远的地方,选择一些跟我们本地无论是视觉还是从文化的角度有一些极大的差异性的地域去进行研究。
菅沼:也就是说天津是一个比较现代化的大都市,然后把学生带到一个完全的陌生环境下,学生会有一个怎样的反应,是么。
高:是这样的,简单点来说,我们在北方看不到南方是什么样的。
菅沼:然后您带着学生去了这个地方之后,就喜欢上了这个地方么。
高:这个地方非常吸引我,我感觉这个小岛就好像是中国现代文明进程的一个缩影。本来我们期待的是看到很多自然风貌,和一些所谓的“原生态”的生活,但是去了以后发现这个地方正在打造旅游经济,岛上的生活环境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变化。我不想做传统的、文献类的纪实摄影,我更希望以有个人化的观点的照片来介入内容。通过观察,你会发现很多个体的存在状态跟发展的速度之间是有疏离感的。
菅沼:也就是说岛上原有的一些传统和经济发展变化之间的一种疏离感么。
高:对,可以说这两者之间的一种较力以及变化影响到人的存在状态。本地人都在拼命的适应这种改变,但实际上他们无论做多大的努力他都无法完全的去适应这种节奏,这就是我谈到的疏离感。比如说这张照片,这几块颜色,我们会看到人造色彩的饱和度远远要高于自然颜色的饱和度。这里面的几种蓝色是不同的,通过色彩饱和度的差异可以提出问题。包括两个人在一个地方工作,但互不影响,就好像他俩之间没有任何关系。我很喜欢爱德华·霍普(EdwardHopper)的油画,喜欢他作品光线中的孤独,和那种疏离感。
红岩山庄
菅沼:作品里是没有拍摄到过往的生活方式以及人物的是吧。
高:是的,我没有去刻意拍摄那些传统的东西,因为我的